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网站建设 >

重庆网站建设

图文:水果湖“织女”织梦20年

时间:2016-08-17 13:27:11 作者:采集侠 来源:网络整理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生意很好 图为:一位男士将衣服交给织女缝补 楚天都市报记者周蕾 李菡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姚品 20年来,街边房子拆了又建。在武昌水果湖街头,总有一群女人,每天聚在一起,飞针走线,为人织补衣物,同时也编织自己的幸福生活。 她们从

  从河南南阳来的包师傅50岁,是最年长的一位,她的配置里多了一副老花镜。20年前,她跟随丈夫来汉打工。以前在老家纱厂里,她专门负责修补跳线的布匹。

  家住水果湖的刘女士抖开颜师傅补好的羊绒毛衣,检查了下胳膊肘的2处跑线,满意地笑了。这是她今年第二次来补毛衣了,相对于上千元的毛衣价格,80元的补衣价并不算贵,她爽快地付了款。

  只要是织的就能补

  在她们身边,袋子里装的便宜的有几十元一件的毛衣,贵的有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羽绒服。羊绒、羊毛、真丝、棉麻、腈纶,只要一过她们的手,就能立刻辨别出材质成分。有时,找不到合适的修补线,她们就地取材,从衣物的隐蔽部位不着痕迹地抽出一根线。

  图为:一位男士将衣服交给织女缝补

  图为:生意很好

  一个打扮时尚的男生提着一个三叶草的鞋盒凑近包师傅:“鞋子能补吗?”他拿出一双织物鞋面的运动鞋。“可以,”包师傅接过鞋子说,只要是针织的面料,无论是鞋子、包包还是装饰物,补破洞、改长短、改形状,她们都能做。

  这群织女,大多像这样跟随丈夫来汉,想和家人在一起。“做我们这行,收入和在外面打工差不多,但时间自由,可以顾着家里。”包师傅说,有的织女孩子还小,有什么事可以随时回家。

  天色越来越暗,织女们开始收拾东西。她们把椅子搬进旁边的北环路社区一间空办公室,这是社区特意腾出来的。小包师傅说,社区很照顾她们,以往她们上厕所又远又花钱,现在社区的大门随时向她们敞开。过年前,社区曾组织她们上门为孤寡老人修补衣物,她们特意停了半天工积极参与。

  她们被称为“织女”,也有市民称她们为“绣娘”。

  她们从乡下或者小县城来到武汉,在这个快时尚和快节奏交织的城市里,让织补这门古老的技艺愈发显得精致。

  织女们不争单、不抢生意,她们的收费都一样,根据难易程度,每单收10元到80元不等。

  20年来,街边房子拆了又建。在武昌水果湖街头,总有一群女人,每天聚在一起,飞针走线,为人织补衣物,同时也编织自己的幸福生活。

  1996年,她开始在水果湖新华书店门口摆摊。那一年,和她一起在这里从事织补的还有几位来自黄冈和湖南的师傅。20年间,有人来有人走,这支队伍变成了如今的规模。

  被包师傅装上电动车带回家的,还有她在菜市场买的菜。陪伴家人,是她最初来汉的理由。包师傅打算,等再过两年,孩子读大学了,就跟丈夫一起回家养老。“落叶归根,”她说,大家都和她一样的想法。

  老了都想叶落归根

  楚天都市报记者周蕾 李菡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姚品

  “原来物价便宜,收费也低,最贵10块钱。”包师傅说,后来,物价涨了,城中村拆了,她们原来80元租的房子现在租不到了,只能搬到比较远的地方,房租也涨到650元。

  上周日下午,在武昌水果湖邮局旁,9名约四五十岁的织女埋头飞针走线。中间的两名织女看见有人拎着大袋子走来,连忙站起来招揽生意。

  后来,包师傅带来了自己的妹妹小包师傅。小包师傅介绍,她丈夫在武汉的一家工程队做工,每天晚上一家三口7点钟左右回家,从从容容吃一顿幸福的晚餐。

  楚天都市报讯

  一大袋五颜六色的线团,一盒大小不一的针,一把斜插在头发里的钢梳,一把小椅子,一个超大号水壶,这是织女们的标配。她们的午餐,在附近的省直机关二食堂解决。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生意很好

  多数跟随丈夫来汉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生意很好

  打包好工具和顾客们的衣物,织女们将它们装上电动车。放在这里的衣物,没有收据没有凭条,全凭最原始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