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洪看盘资金结构微变,A股市场涨升主线更迭
周一A股市场出现了高开高走的格局。其中,科创50指数更是大涨7.26%,遥遥领先于A股其他主要指数。与此同时,成交量开始放大,沪深两市成交金额突破1.3万亿元;达到10%的涨幅家数逾200家。看来,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情绪再度亢奋起来。
利好助力增量资金入市
近期A股市场所背靠的大环境不时出现新的利好消息,比如说7月官方制造业PMI数据值为51.1,预期50.8,前值50.9,显示出中国制造业PMI已经连续五个月实现扩张,非制造业扩张速度持续回升,经济增长势头进一步确认。再比如说上周末传来资管新规延长至2021年底,由于资管新规出台后的A股市场一度在2018年下半年出现急跌。所以,资管新规的期限延长,自然被市场参与者视为一个实质性的利好。
在此驱动下,A股市场新增资金大踏步入场。只不过,较2014年至2015年那轮牛市相比,略有不同。那一轮牛市的增量资金主要是通过配资的游资热钱进入A股,有着一定的杠杆牛特征。此次牛市的增量资金主要是通过申购基金的方式进入A股,数据显示,7月134只新成立基金发行份额达5117.23亿份,超过2015年5月的3025.74亿份,创单月新成立基金发行份额历史新高;平均发行份额高达38.19亿份,也打破此前35.51亿份的历史纪录。
如此的数据以及入市路径的变化,就使得A股市场出现了两个积极的特征,一是走势更为稳健,毕竟杠杆牛是大起大落的特征。但此次牛市就显得较为稳健,基础较为扎实。二是游资热钱主要是中小市值题材股,主要是低价股、题材股暴涨的盘面特征。但基金则主要是行业龙头股,更能够反映出产业变化、行业景气的实体经济的特征。所以,本轮行情以来,主要是消费、医药、科技的龙头股。
增量资金结构有所变化
不过,在近一个月来,增量资金的结构略有变化。2019年以来,边际增量资金来源,除了本土资金对应的私募基金、公募基金外,还有一个就是北上资金为代表的外资。但自7月以来,边际增量资金来源有了一些的变动。北上资金的增量有所减弱,在近三个交易日更是持续净流出。相对应的是,本土机构资金成为增量资金主要来源,这也得到了前文提及的7月基金发行份额创历史纪录的数据的佐证。
更为重要的是,本土增量资金又主要体现在科技型的基金,比如说有数据显示,首批4只科创板50ETF获受理,其中,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华泰柏瑞上证科创板50成份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工银瑞信上证科创板50成份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和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成份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四只产品已于7月22日获得受理。
如此的资金结构变化,就推动着A股市场的涨升主线随之变化。因为北上资金为代表的增量资金青睐生物医药股、食品饮料等消费类品种。而本土机构资金似乎更青睐高弹性的科技股。更何况,科技股还是典型的内循环的受益品种,也是自主可控产业政策导向的受益品种。所以,科技股主线可以讲是要风有风,要雨有雨,故成为领涨品种。其中,科创50指数更是大涨7.26%,有14家科创板上市公司的二级市场股价涨幅超过10%。
综上所述,短线A股市场的走势的确渐趋乐观,不仅是利好频现,吸引着增量资金进场,而且还因为增量资金主要来源于内资机构资金,且主要是偏好于高弹性的科技股型基金。所以,A股弹性更强,科技股有望领涨。
因此,在操作中,仍宜相对积极一些,将重点放在自主可控、航天军工等为代表的科技板块或带有中国制造优势+科技高含量的制造业板块;另外,对染料、涂料等化工板块以及云游戏为代表的面向消费者的新兴消费热点品种也可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