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鸣再发全员信:对于公众的意见 我们要能接受一段时间的误解
8月4日下午消息,一封张一鸣给中国区员工的全员信曝光,围绕近期公司将出售TikTok美国业务引发的争议作出了一些回应。张一鸣在全员信称:因为传公司将出售TikTok美国业务的新闻,很多人在微博里骂公司和自己。
“我看到头条圈里有人说半夜被微博评论气哭,有人替我和人吵架怼到手酸,也很多同事加油鼓励。对于公众的意见,我们要能接受一段时间的误解。希望大家也不要在意短期的损誉,耐心做好正确的事。”
针对TikTok风波,8月3日,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发送公司全员信,回应了TikTok美国业务面临被CFIUS(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强制要求出售的问题。全员信回溯了近一年来TikTok在北美的遭遇,坦承还没有完全决定最后的解决方案。全员信提到,下一步的解决方案会考虑用户、团队、公司三个因素,并对TikTok的未来充满信心。
“尽管我们一再强调自己是一家私营企业,并且我们愿意采取更多的技术方案来消除顾虑,但CFIUS还是认定字节跳动必须出售TikTok美国业务。我们不认同这个决定,因为一直以来我们都坚持确保用户数据安全、平台中立性和透明度。”
张一鸣表示,尽管如此,也必须面对CFIUS的决定和美国总统的行政命令,同时不放弃探索任何可能性。他透露公司尝试与一家科技公司就合作方案做初步讨论,形成方案以确保TikTok能继续服务。
据中国日报报道,在威胁、打压TikTok 后,当地时间周一,美国总统特朗普赤裸裸地表示,不反对微软收购TikTok,但要给美国财政部“回扣”。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不反对微软收购TikTok,但美国财政部应当在交易中获得可观的收益,因为是我们让这笔交易成为可能。
特朗普称,若没有美国政府批准,TikTok无法在美国经营,也没有被收购的机会,美国财政部理应从交易中分得一杯羹。
特朗普威胁称:“若TikTok未能在9月15日之前被收购,将无法继续在美国活下去。但如果微软或者其他大公司买下它,那将是有趣的事。”
此前,微软向外界证实,已与字节跳动公司就收购TikTok美国业务一事举行了谈判。微软在声明中表示,将继续与美国政府就此项交易进行合作,并打算在9月15日前完成谈判。
如果这笔交易最终达成,微软将获得消费技术领域的影响力。微软和字节跳动两家公司已考虑由微软来收购TikTok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业务,微软可能会向其他美国投资者提供参与收购的机会。目前,微软还没有披露相关交易条款。
以下是张一鸣内部信全文:
很久没有专门给中国同事写信了,上一次还是疫情爆发的时候。今天想就近况,专门和大家聊聊。
又到风波季
因为传公司将出售TikTok美国业务的新闻,很多人在微博里骂公司和我。我看到头条圈里有人说半夜被微博评论气哭,有人替我和人吵架怼到手酸,也很多同事加油鼓励。昨天加班到天亮,睡觉前打开头条圈,看到有人发早上5点半的深圳来福士大楼的照片,属于公司的楼层灯还亮着。
最近很多同事一起努力,震原、定坤和技术部门同事经常工作到半夜进行架构升级、欧洲数据中心建设,还有很多部门同事24小时待命,随时被叫起来工作。感觉不平凡的日子,像一段特别的旅程。
感谢大家
想专门谢谢中国的同事,我心里一直觉得,但第一次说。
说实话,随着公司全球化的发展,不少中国同事牺牲了很多,从16年开始频繁出差外派,或者在中国克服时差语言问题工作,而且常常有许多应急工作。我总是push大家走出舒适区,拥抱变化,强调未来十八个月非常重要。
后来,因为越来越多的岗位本地化,比如TikTok市场运营职能(许多来自base上海的musical.ly团队),非中国业务内容审核等职能从18年底开始全面迁出中国,很多同事干得好好的被调岗。研发同事也因为数据访问政策调整工作受影响。
幸好公司成长得快,大家在新的岗位上发展的也很好。头条圈时不时也有一些抱怨,但总体上大家真的做到了格局大、ego小。
全球公司
社交媒体上的舆论
我其实很理解,人们对一家中国人创立走向全球公司有很高的期待,但是没有很充分和准确的信息,加上民众对当前美国政府很多行为有怨气,所以容易对我们有特别激烈的批评。
只是多数人把这次事件问题的焦点搞错了,问题焦点根本不是CFIUS以musical.ly并购危害国家安全为由强制TikTok美国业务出售给美国公司(这虽然不合理,但仍然是在法律的程序里,作为企业我们必须遵守法律别无选择),但这不是对方的目的,甚至是对方不希望看到,其真正目的是希望全面的封禁以及更多...
复杂的事情在一定时期并不适合在公共环境中说。就像过去也有很多时候,对公司的批评我们并不能展开解释,大家一同经历之后对管理团队有更多的信任。对于公众的意见,我们要能接受一段时间的误解。希望大家也不要在意短期的损誉,耐心做好正确的事。这也是格局大,ego小。
在美国等部分国家,有一些政客全面攻击中国和中国企业至少在短期内形成了一定的氛围,乃至有更全面视角和中肯看法的人也不能公开说公允的话。所以我们也要特别理解非中国员工的处境,也要预计未来有更多的困难。
偶尔也有人说,公司对中国团队要求得更多一些,我觉得目前确实是,特别谢谢大家一起努力。
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