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魔性提案实录,还是那股“沙雕”味儿
作者 |萧玉华
来源 | 电商营销观察(ID:EC-MKT)
在这个90、00后年轻一代掌握话语权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品牌们为了抓住年轻人的心,可谓是“绞尽脑汁”,纷纷洞察起了用户喜好,意图通过花式的营销手法来获得一波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近日,专注于用户出行的互联网平台「滴滴」,就洞察职场人复工后的内心复杂情绪,结合漫画以及幽默向配音,巧妙地获取了年轻群体的注意力。
聚焦“职场新风尚”
打造沙雕魔性风格
3月11日,滴滴顺风车携手漫画自媒体好梦以「职场新风尚」为主题带来系列campaign活动,项目以悬念式的排版形式展开,引出了条漫的故事。
03:17
在视频中,官方将条漫以二次剪辑的方式进行再创作,配合沙雕魔性的配音,不仅将情节进行了动态化呈现,同时也借助漫画风格打造出观看上的新鲜感。
情节由一场再寻常不过的提案入手,结合了门把手、电梯站位等一系列疫情期的敏感话题进行展开,借相互推脱来映射甲方和乙方之间不同的心理活动及矛盾。
(本文图片来源于好梦官微)
随后进入提案主体,在创意内容上效仿乙方向甲方提案的原事件,中途由于意见不合而大打出手,最后大张旗鼓的交代出广告,巧妙植入了此次「职场新风尚」campaign的主角滴滴顺风车。
而短片高潮部分恰好复刻了此次提案的创意内容,重现了改稿上“大打出手”的场景,最后以“丢单”告终。
但出乎意料的是,在结尾处,官方在情节上安排了甲方乙方再次相遇,在呈现手法上通过叫顺风车的形式进行连接,以暖心收尾,突显了品牌在疫情期间“隔离不隔心”的理念。
除此之外,品牌还联合了B站UP主谷谷永不咕咕在B站上进行投放,并推出以「职场新风尚」为主题的周边礼盒,口罩+护目镜+防护服为周边构成「人间瑰宝」精神防护套装。
夸张化表现
引发职场人内心共鸣
纵观近几年的营销案例,打造沙雕魔性风格的品牌其实并不少见,例如去年6月,网易云音乐就曾跨界三枪推出了「乐系列」音乐内衣,还拍了个复古广告,在风格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亦或是京东电脑数码借势开学季,以“JUST PLAY,玩所未玩”为主题,发布了一则「哈哈哈哈哈玩校」广告短片,本质都在于运用魔性风打造营销上的新鲜感。
区别不同的是,此次滴滴顺风车「职场新风尚」campaign,除了将条漫进行二次剪辑、配合沙雕魔性配音让用户“开怀大笑”,背后还具有受众上的深刻洞察。
可以注意到,在主体上,官方以职场人为主,一方面,品牌将甲方乙方之间的矛盾单独拎出来进行“调侃”,构建了情节上的“熟悉感”。
同时,作为同样是甲方乙方的职场“局中人”,将提案亦或是改稿时的矛盾以魔性的风格进行重现,则深刻引发了职场人的内心共鸣。
从某种程度上说,无论是“走心”、“丧文化”还是“沙雕式”的广告形式,能引发受众共鸣或引起的用户“吐槽”、“回味”,都是带动用户情绪的一种方式。
而在受众上,对于大多数出行平台的重度使用者,职场人必然占据主要部分,其中,已经是甲方乙方身份的更是数不胜数,这在无形中达成了品牌与受众的双向契合。
从本质上来说,品牌聚焦职场人群、在情节上将甲方乙方的矛盾进行夸张化表现,这一举动恰到好处地构建了营销上轻松活泼的氛围,避免用户产生逆反心理。
软性植入
建立与年轻人的沟通桥梁
其实不难看出,此次品牌上演的「职场新风尚」TVC,在情节上有着较强的逻辑性。
在提案的过程中,“甲方”所要求的情节够跌宕、画风够多变、内容够有趣、结尾够感人等看似一系列“反人类”的要求,但其实在TVC中无一例外地进行了细致呈现。
对于用户来说,此次情节中的提案,可以变相理解成现实中「职场新风尚」的提案,巧妙地在用户端演绎了一出“局中局”。
然而,构建情节上的强逻辑性只是其一,品牌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其软性植入的方式。
可以注意到,与常规品牌TVC不同的是,滴滴采用漫画进行二次剪辑的形式进行呈现,在将品牌软植入与情节中的同时,也收获了一波年轻群体的注意力。
这种软性植入的方式,可以在消费者在观看广告的过程中,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沉浸其中,不会因为产品亦或是品牌的植入,而产生尴尬跳戏的直观印象,给用户带来完整的观看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在结尾处,品牌还为其周边预热,上线「人间瑰宝」精神防护套装,无形中借助周边的形式,提升用户好感度。
另一方面,与其说此次滴滴「职场新风尚」campaign是一次单纯引发职场人内心共鸣的过程,不如说是以漫画、B站二次剪辑投放的形式,进行的一波年轻化营销的举动。
随着90、00后的强势崛起,“个性化”已经是这一群体的代名词,循规蹈矩的营销方式往往不会吸引到年轻人的注意力,另辟蹊径的“沙雕”式广告,有时候反而能引起大范围的圈层传播。
而品牌通过一种沙雕魔性的配音方式,建立与年轻人对话的桥梁,使年轻群体乐在其中,寻找到感情的释放和轻松愉悦氛围,这就使品牌在传播过程中,以“玩笑”的方式,将广告软性地传达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