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被嘲“网抑云”背后:曾将评论印满地铁,95后用户超六成
编辑| 鹿鸣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以评论见长的网易云音乐,这次却因评论,招来争议。
由于存在过量疑似编造的消极言论,如:“妈妈在我出生前就走了”“今年12岁,重度抑郁20年”,网易云被戏称为“网抑云”,受到嘲讽。随后有声音指出,部分对消极言论的无差别攻击,会误伤真正的抑郁症患者。
争执声中,8月3日,网易云回应称,针对部分用户虚假编造、嘲讽攻击等恶意行为,已推出“云村评论治愈计划”,包括上线“抱抱”彩蛋,邀请心理专家等加入“云村治愈所”;以及推出“面壁墙”,加大对虚假编造、谩骂攻击内容的清理力度。
“神评论”基因
屡屡因评论“出圈”,与网易云音乐的社区氛围及用户类型,密不可分。
作为一款2013年推出的音乐产品,网易云出现时,行业已是红海中的红海。包括QQ、酷我、酷狗、百度、多米、虾米在内的对手,不仅抢占大批用户,在版权曲库方面,也更占优势。
网易云却秉持不同的思路。在提供工具属性的播放服务之外,鼓励用户交流分享。用户通过制作歌单、分享与歌曲有关的经历想法,贡献内容,形成良好的氛围和口碑。
说网易云后来居上,赢在评论,并不过分。网易云方面曾在一次分享会上表示,乐评功能是其最受外界赞赏的功能,边听歌边看评论,是网易云的突出特色。国信证券经纪研究所数据显示,相同曲目情况下,网易云音乐评论数及点赞数,超过其他平台数百倍。
几次广泛传播的营销活动,也多与评论有关。2017年,网易云从评论区筛选数十条乐评,印刷到杭州一条地铁列车上,被称为“乐评专列”。之后筛选数百条100万高点赞,集合成册,由网易CEO丁磊作序。
有业内人士向AI财经社介绍,网易一向擅于营造评论氛围。“在四大门户里,网易新闻的评论经常是最多的,还有不少神评论,场面热闹。这背后有互动引导、人工干预、推荐机制,但说到底,还是体现了重视程度。”
社区属性之外,从用户类型看,超8亿以年轻人为主的用户,也更强调互动参与。
成立至今,网易云音乐用户始终以年轻人为主。2019年,网易云方面曾透露,网易云月活用户中,95后占比已经超过60%;原创音乐人中,95后占比同样超过60%。还表示,95后年轻人对参与感要求很高,如何令其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充分参与,是其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不只是音乐App
从当初的吸引认同,到如今的嘲讽指责,“网抑云”走红网络背后,不乏部分用户“指桑骂槐”的心态。
一名资深用户向AI财经社抱怨:“网易云刚出来的时候,简洁大方,歌曲全,评论有趣;现在花里胡哨,没版权,评论让人尴尬。”“网抑云”相关热搜上,也多见类似质疑:不想交朋友,不想看直播,一款音乐播放器,为什么不好好播音乐?
其实近年,网易云在音乐“本行”方面,动作并不少。不仅与华纳、《歌手》等达成版权合作,在发掘扶持原创音乐人方面,亦稳步推进。就在8月3日,网易云宣布与抖音合作,为音乐人及音乐作品的传播变现,提供更多可能。
只是对其而言,一款卖会员、卖广告的音乐播放器,似乎并不足够。
2019年,网易CEO丁磊曾表示:“网易云如何盈利:一是会员,二是广告,三是音频直播,四是社交功能。”其中,音频直播收入增长迅速。社交业务则在2019年,被网易云音乐CEO称为“最重要战略”。
只是曾经,网易云因其“不只是音乐App”,突出重围,如今却因此备受质疑,被指偏离初心,降低格调。
而从财报看,一个业务繁多的App,也的确有更好的收益。据财报,2020年第一季度,网易云音乐实现同比三位数的营收增长,付费会员人数和会员收入持续增长,直播收入也在快速增长,由此带动创新及其他业务净收入同比增加28.0%,达到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