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斯达克郝毓盛:量化宽松、散户入市正带动美股深V反弹
?资本侦探原创
作者 | 曹宇、鸿键
8月7日,「深响· 资本侦探」线下闭门沙龙在北京举行,纳斯达克中国区首席代表郝毓盛在会上做了“如何看待剧变中的美股市场”的演讲,分享了他对美股市场以及对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观察和判断。
演讲中,郝毓盛先是对市场进行回顾,年初美股三大指数屡创新高,但随着全球疫情爆发,美股曾10天经历了4次熔断,此后由于量化宽松和更多散户入市,IPO以及二级市场呈现深V反弹。
具体到IPO的情况,郝毓盛认为,散户的入市将股价推高,机构投资人在看到优质标的时也愿意下注,尽管最近这一波牛市对很多公司来说IPO募集资金都非常顺利,但对于相对更传统的企业IPO而言,牛市中依然有挑战,我们既能看到路演中不断上调发行价、上市后股价翻倍的案例,也能看到募集资金缩水且上市后破发的情况。
相比去年,今年7月是IPO的爆发窗口期,IPO个数达49个,总融资额达193亿美元,大幅高于去年同期的30个IPO和61亿美元融资。郝毓盛认为,IPO爆发的原因主要是市场上资金充足,外加一些大型企业集中IPO;在市场好的情况下,企业可以稀释更少股份来募得更多资金。
此外,郝毓盛判断,由于美国政府有可能继续出台新的经济刺激计划,市场热度将持续一段时间。
谈及中国公司赴美上市时,郝毓盛重点分析了企业面临的三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是疫情期间赴美IPO的中国公司无法与投资人进行面对面沟通,但由于云路演逐渐成熟,企业IPO效率不但未遭遇负面影响,反而比之前的传统线下路演更加高效,投资人也完全适应和习惯了这种方式。
第二座大山是中概股危机,由于个别公司造假丑闻,投资人短期内可能对中国公司的信任程度有所降低。但现在看来,美国的投资人将该事件当做个例来看,没有针对所有中国公司,因此影响并不大。
第三座大山指的是国际形势对赴美上市的影响,自两年前开始,针对在美中概股的杂音不断,但并未从本质上影响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我们可以看到部分优秀中概股在美国资本市场创历史新高的同时,今年也比去年有更多大型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接下来的美国大选以及国际形势走向是国内企业选择赴美IPO的重要考量因子。从投资机构的决策过程判断,政治因素不占主要地位。
郝毓盛于2011年初加入纳斯达克,在中国公司海外上市融资领域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对于中国企业关心的上市地问题,郝毓盛表示,全球各国的公司在本土上市肯定是最主流的方式,纳斯达克交易所作为全球最佳的科技和新经济企业上市平台,会提供更加优质、流动性更好的交易市场,吸引全球的优秀企业在美国上市。
以下为郝毓盛演讲全文:
非常感谢,今天「深响·资本侦探」邀请我来做关于美股市场的分享。过去两年的美股市场以及中国公司到美国上市方面,变化还挺多的,尤其是政治环境的影响,所以今天我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从两个角度做一下分享。
先说一下美国资本市场总体的情况,年初1月份和2月份的时候,美股市场总体的环境还挺好的,三大指数都在创新高,尤其是纳斯达克指数。
但是之后疫情开始全球爆发,3月份美股市场大跌。当时媒体都报道说,股神巴菲特89岁高龄才经历过一次熔断,但在3月份我们10天就经历了4次熔断,大家非常恐慌,但我的内心比较平静。
我之所以平静的主要原因是我在纳斯达克工作的十年中遇到的股市涨跌以及中企赴美IPO的热与冷让我能更以平常心来看待。2008年金融危机时,我在纽约供职的PE机构旗下一支70亿美元的基金缩水至40亿,让我深刻领略了市场下行的速度和幅度,但金融危机至今十多年的持续牛市也充分证明了资本市场的弹性。
但是后来股市包括纳斯达克指数在内的深V反弹也还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今天早上起来之后收到一些新闻APP推送,说纳斯达克今年之内是第32次创历史新高了,其他指数也是同步上涨。
现在市场上钱非常多,今年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美国经济的基本面遭受的巨大影响会很大程度上重创股市。但美国政府因为疫情而动用了经济刺激计划,再加上疫情期间的大家消费减少且更有时间投身股市,同时美国的低利率和增长性不强的房地产市场让大家更愿于把资金投入到股市当中。
现在股市上有非常多年轻的散户,年轻人对投资的风险容忍度很高,今年第一季度美国零佣金交易平台Robinhood增加300万用户,第二季度美国线上交易平台TD Ameritrade和E-Trade交易量应该都是创历史新高。
散户的入市将股价推高,机构投资人在看到优质标时也愿意下注。尽管最近这一波牛市对很多公司来说IPO募集资金都非常顺利,但对于相对更传统的企业IPO而言,牛市中依然有挑战,我们既能看到路演中不断上调发行价、上市后股价翻倍的案例,也能看到募集资金缩水且上市后破发的情况。
我们统计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自2009年初至到2019年底的数据,可以看到尽管过去十年市场依然是起起伏伏,但是总体向上的趋势明显。
过去十年纳斯达克指数涨了469%,标准普尔涨了258%,道琼斯涨了225%,今年上半年指数也是呈现深V反弹。
从今年1月1日到6月30日,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10.05%,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5.50%,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10.31%,纽约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下跌15.35%。纳斯达克指数成份股以科技企业、新经济企业、以及传统行业升级企业为主,更加抗经济周期,所以录得最佳表现,在今年动荡的市场中难能可贵。
去年是美股不错的年份,2019年上半年共有122家公司从市场融资363亿美元。今年上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有些公司把IPO推迟到下半年,所以从个数和融资额上,上半年跟同期相比略低一点,今年上半年102个,比去年少20个,融资额是307亿美元,比去年少了近60亿美元左右。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的势头是,5月8日金山云赴美IPO做得非常好,后续表现佳,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热情一下就爆发出来了,在6月份达到一个高潮,共有7家公司完成在美国IPO。
金山云上市
美国本土公司在6月份有一些特别大型的IPO,包括融资22亿美元的Royalty Pharma,排名第二的是华纳音乐集团,融了19亿美元,上半年融资额最大的科技公司Zoominfo融资9亿多美元,而且上市之后表现都很不错。
7月份IPO市场进一步爆发,可以对比一下去年的数字。7月份往年都是美国IPO淡季,但是今年7月份表现超火。去年已经是比往年火爆很多,30个IPO融资61亿美元,今年是49个IPO融资193亿美元。IPO爆发的原因主要是市场上资金充足,外加一些大型企业集中IPO,在市场好的情况下,企业可以稀释更少股份来获得较高估值。
还有一个现象,我们过往关注公司IPO比较多,即一家正常运营的企业上市。今年美国有一种流行的上市方式,这个方式存在很久了,今年呈现一个爆发态势。这就是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壳上市:即先上市一个壳,上市之后两年收购一定的标的,被收购公司以这种更加简便快捷的方式完成上市。
今年截止到目前,公司IPO最大的融资额是22亿美元(Royalty Pharma),SPAC壳上市最大融资额是40亿美元,这样体量的SPAC壳并购标的应该最少能达到200亿美元或者更高,这样的方式越来越流行。
今年上半年IPO个数是102,其中公司IPO的个数是66个,融资金额加一共200亿美元,SPAC壳上市的个数是36个,融资的金额是100亿美元,约占总融资额的三分之一。7月份就更明显了,一共49个IPO,有30个是公司IPO,19个是SPAC壳上市,30个公司IPO融了90亿美元,19个SPAC壳上市融了102亿美元,接下来的SPAC上市会越来越多,给资本市场或者潜在的公司提供了更加灵活的上市方式。
今年上半年有一家比较著名的公司Nikola,卡车界的特斯拉,它是通过SPAC上市,上的效果也非常好,现在的市值是140亿美元左右。
就美国市场而言,钱多的热潮还会持续,能持续到什么时候呢?我觉得还是能持续一段时间,因为美国政府可能继续出台新的刺激经济的计划。
中国企业今年赴美上市主要的三个关键词:阴云密布、三座大山、超出预期。
在今年初的时候,有几家国内赴美的公司,天境生物、荔枝FM、慧择保险和蛋壳公寓,当时的市场还相对正常,疫情出来之后,大家直觉上会认为今年中国公司赴美IPO很可能从数量上减少很多。
疫情刚开始的时候,中国企业管理层无法飞到美国,这样就没法进行正常的在波士顿、纽约和硅谷那边路演。
后来这个因素逐渐消散了,美国本土的疫情越来越严重,美国本土企业的IPO也没法面对面跟投资人沟通。从3月份开始,陆续有一些美国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他们都进行了云路演,通过视频会议或电话会议,在这个过程中,投资人逐渐习惯了跟大家不见面,通过这种云端/电子的方式来进行路演,这给后来中国公司赴美IPO,至少在路演的层面上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现在这种方式更加有效,管理层不用飞到美国,不用在美国每个城市间舟车劳顿。
传统的路演方式每天安排会议的数量相对有限,云路演的方式可以将会议排得更满,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11点,这比传统的在美国与投资人见面路演效率高很多,所以这个因素大家都不用担心了,这是我说的第一座大山。
第二个是中概股危机,4月初有中国公司在美国爆发了造假丑闻,潜在上市企业纷纷向我们咨询,直觉上认为这样的事件会造成投资人短期之内对中国公司的信任程度大幅降低。我们以前经历过2011年中概股危机,但是事后看那次的中国公司造假丑闻比这次影响更大。美国的投资人把这次的事件当做个例来看,没有波及中概股以及赴美IPO公司。
还是拿金山云举例,他们在这个事情发生后的一个月零一周左右上市,效果相当好,并带动了7家中国公司在6月份的密集赴美上市,所以第二座大山也被克服了。
第三座大山指的是国际形势对赴美上市的影响,自两年前的贸易战开始,针对在美中概股的杂音不断,但并未从本质上影响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我们可以看到部分优秀中概股在美国资本市场创历史新高的同时,今年也比去年有更多大型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接下来的美国大选以及国际形势走向是国内企业选择赴美IPO的重要考量因子。从投资机构的决策过程判断,政治因素不占主要地位。
达达上市
遇到这三座大山的达达集团从IPO的35亿市值上涨到55亿美元左右,且之后其他的中概IPO更加顺利。目前来看接下来的赴美IPO通道依然顺畅,市场资金量充足、投资人友好。
现在困扰大家最多的是美国政界或新闻不时爆发出的对中概股不利情绪,类似这样的事情在过去两年上演过很多次。从舆论感觉上来说,尤其是今年是大选年,不利因素听起来是愈发严重,但一直没有产生实质性影响。今年5月份参议院通过相应提案后,已经有10个中国赴美IPO顺利完成,超出我们预期。上述第三座大山在短期内比前两座的不确定性更强,但政治走势往往也像资本市场一样有周期性。美股市场的持续强势和短期内不明朗的国际形势是有意向赴美上市企业的主要权衡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