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岁被开除,携兄弟们一起创业,如今企业市值1380亿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从国内乳业巨头—伊利集团走出来的副总裁牛根生,在41岁被踢出伊利董事会后,他筹集200万,带着一批好兄弟卷土重来,创办了蒙牛集团。如今蒙牛集团市值1380亿,很难想象,他的创始人过去只是一个放牛娃。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这句话放在牛根生身上或许是最好的写照。他这一生,三起两落,最终成就了自己。如今人们提到中国牛奶,保不齐要想到伊利蒙牛,如此的国民度,间接验证了牛根生的成功。
接下来,蒋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牛根生的传奇一生背后鲜为人知的那些故事。从放牛娃到集团副总裁1958年,牛根生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那个年代的中国远不如如今发达,法制建设也还有漏洞。所以牛根生出生后不久,就因为生活所迫,被亲生父母以50元卖给了他的养父母。
牛根生的养父母以养牛为生,牛根生从小就陪养父放牛,还要凌晨四点起床陪养母扫大街,这一扫就是五年。更遗憾的是,牛根生年仅14岁时,养母去世。1978年,牛根生年仅20岁,养父也不在了。至此,他成为了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哪怕是在众多出身贫寒的中国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中,牛根生的童年都显得格外可怜。
养父母相继过世后,牛根生子承父业,成为了一名呼和浩特大黑牛奶厂的养牛工人。
养了5年的牛,牛根生终于等到了他的机会。当时呼和浩特的回民奶食品厂,也就是伊利的前身扩招,牛根生成为了一名洗瓶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牛根生每天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哪怕是刷奶瓶这样的活,他也毫不懈怠。
牛根生的努力为他挣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机会,他在半年后被提拔为测评组组长,然后成为工段长,车间主任,分厂副厂长,分厂厂长,一直做到了生产经营副总裁。或许你会觉得,牛根生是幸运的,毕竟他还是得到了进入伊利的这样一个机会。而我认为,当年在伊利的洗瓶工很多,只有牛根生成为了身家上亿的富豪,这绝对不只是靠运气能做到的。牛根生的努力和坚持,才是他成功的基础。惨遭开除,重头再来做了八年的生产经营副总裁,牛根生对伊利的奉献是无可辩驳的。1987年,伊利想做雪糕,牛根生四处求教策划人,没日没夜的做产品调研,最后的成果是伊利雪糕风靡全国,成为中国冰淇淋的第一品牌。而牛根生在那一年负责的区域贡献的销售额占整个集团的80%。而作为第一功臣的牛根生却没有得到优待,反而在次年突然被免职。这其中的缘故大家并不清楚,而多年后,已经成为蒙牛董事长的牛根生对这段往事也不愿多说,只是感慨到:“我在伊利干了16年,我最好的年华都留在了那里,我在那里流过的泪,淌过的汗,洒过的血都太多了。”
怀抱着无限遗憾,被免职的牛根生离开了伊利,当时他41岁。牛根生去了人才市场找工作,也自己开了海鲜餐馆,但都不顺利。在迷茫中,他忽然想通了,自己还是应该去做乳业,因为几乎从出生开始,他的人生就和养牛,和乳业密不可分。
1999年,牛根生用卖掉股份得来的100万注册了蒙牛。当时伊利的内部人员听闻这个消息,非常轻蔑的说道:”一百万元能干什么!”
确实,在当时年净利润8000万的伊利眼里,一百万如同九牛一毛,不值一提。但让伊利没想到的是,集团中的多位高管,包括液体奶的总负责人,冰淇淋的总负责人,都纷纷倒戈到牛根生这里,表示要和牛根生一起创业。这群在伊利曾和牛根生一起奋斗过无数个日夜的老部下,为了支持牛根生创业,或变卖股份,或借贷,甚至把自己的养老钱也拿了出来,硬生生凑出了一千万。
这也足以见得,牛根生的人格魅力所在。带领着一帮老部下,牛根生开始了他人生中的下一段征程。九死一生,志在千里当时的乳业市场,格局基本形成,尤其是面临着伊利这个老东家的明枪暗箭,让牛根生和新生的蒙牛苦不堪言。但牛根生对于曾经抛弃他的伊利,却在任何场合都表现出了尊敬与怀念。
牛根生砸下了800万用于牛奶研发,让蒙牛获得了第一桶金。然而蒙牛的发展很快就让竞争对手心生不满,开始实施对奶源的封锁政策。当时蒙牛的送奶车经常在半路遭到拦截,收奶员被不明身份人员打伤。无奈之下,牛根生只能选择忍让,自己拿钱出来给养牛户,保证鲜奶的供应。500万的贷款让养牛户趋之若鹜,蒙牛在2006年成为了中国收奶量第一的企业。
在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蒙牛打出”向伊利学习,为民族争气”的广告牌。一夜之间,呼和浩特大街小巷的蒙牛广告牌却被砸的稀巴烂。当时媒体争相报道这件事情,给蒙牛打了个免费的广告,蒙牛也由此从默默无闻变成家喻户晓。面对竞争对手各个环节的封锁和拦截,牛根生一一化解危机。4年后的2007年,蒙牛销售额突破200亿。牛根生只用了8年时间,就从被开除的员工,成为了行业第一。
牛根生曾说:”超乎常人想象的梦想,是务实;超乎常人想象的期望,是可能。”蒙牛的成长看似是一个奇迹,实际上是牛根生的务实和才智共同作用的结果。
老骥伏U,志在千里,牛根生的一生,正好是这样十个字:“吃得苦中苦,方位人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