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发布金融行业云计算白皮书
云计算是金融机构运用金融科技打造现代化运营的基础,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将实施云计算解决方案作为科技战略创新的第一步,这绝不仅仅是用在“非关键业务领域”,而是作为建立金融数字生态的核心。
不久前IDC发布的《IDC金融行业云计算白皮书》表明,金融行业已经形成了“上云刻不容缓”的共识。不但是大机构,越来越多的中小型金融机构对上云的需求也变得更加迫切。广大中小型金融机构面临着资金、人才和经验等方面的挑战,而面向金融行业的云服务以其投资少、见效快、节省成本、服务及时等优点正在受越来越多的中小金融机构青睐,这一部分的市场需求在未来将会有巨大增长。
目前从体量上来讲,大部分金融机构仍然以采用私有云为主,但应用的深度有新的突破。同时,金融机构对云服务的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使用公有云服务、建立混合云模式的意愿也更加强烈。IDC数据表明,截止目前,在亚太地区已有超过 30%的银行类金融机构全面拥抱金融云策略,并把未来的能力、创新、应用和运营均考虑部署在云架构之上。其中已经上云的金融机构中有80%采用混合云的模式。
IDC预测,到2022年,亚太地区的金融机构在公有云服务的支出将达到95亿美元,这将是金融机构在目前公有云方面支出的4倍,这也是在公有云方面的支出第一次超过其它的云模式。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相关的非核心系统和应用上使用公有云的服务,提升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当前,金融科技已经成为促进金融市场、服务及产品发展和进化最主要的驱动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帮助金融机构精准营销、智能风控、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等;5G、物联网等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会帮助金融机构逐步打造围绕自身产品和服务的无界网络,真正实现金融普惠。
随着金融科技在金融行业的深入应用,中国金融行业也将呈现以下五大发展趋势:
首先是严监管常态化:向合规要效益、“脱虚向实”等是中国金融行业发展必由之路。中国金融行业的监管标准会越来越高,监管会越来越严,对违规违法和不审慎经营行为的处罚也会加大。
其次是加速对外开放化:中国金融行业的对外开放将迎来实质性突破。IDC认为,中国金融行业进一步对外开放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金融行业的创新,提升中国金融行业的治理水平,从而从整体上促进中国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是金融服务场景化:客户的生产生活场景,将是金融交易的入口。金融机构不仅要提供金融服务,更要把这些离散的场景串起来,提供一个无缝连接的金融服务支持。最终凭借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无处不在的服务入口,融入到零售客户的生活和工作中,嵌入到对公企业的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环节中。
第四是金融服务平台化:在全球金融数据共享的趋势下,商业银行除了可以直接提供产品和服务给客户,同时,可以将自身的数据和产品封装成服务,通过开放API接口方式,将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开放给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结合金融科技公司的场景间接服务客户。
第五是金融服务智能化:未来金融机构将在客户服务、市场营销、产品创新、运营管理、风险管理等前中后台全业务线实现智能化转型。依托海量的金融数据和外部数据基础,借助大数据的建模技术和人工智能学习技术,深入洞察客户的需求、预测客户的行为、创新自身的产品和服务,以智能化方式服务客户,提升便利化、个性化、品质化的用户体验。
金融机构在制定上云策略时,不仅仅要考虑风险、技术架构和系统迁移的可操作性,还要考虑上云以后的系统运维,更重要的是,在选择云服务商时,要有全面的评估和考量。
金融机构在选择云服务商时应重点审核其在金融行业的实施经验,和能够持续稳定的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能力,为此建立云服务商的准入和考核标准,确保不会因为引入云服务商而增加业务风险。IDC认为,云服务商的选择策略,需要从金融行业上云实施经验、资质能力、合规能力、安全能力和服务能力五个维度进行考量。
IDC亚太区金融行业分析与咨询总监郑煜在演讲中说道“我们对大量的银行和保险公司都做了访谈,大家的反馈是说懂业务的服务商和不懂业务的服务商,在服务上差异是非常巨大的。所以,更多是要考量这家服务商懂不懂金融业务,懂不懂保险业务。包括还有资质能力、安全能力,安全和合规都是金融机构的重中之重,还有服务能力。还有最重要的一块是生态能力,我们上云未来是需要打造一个什么样的生态目标。那我们选择这样一个云服务商,是否可以满足我们未来对生态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