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网络营销 > 小潘杂谈 >

小潘杂谈

海底捞上半年巨亏近10亿,但门店扩张不止,股价上涨了46% | 看财

时间:2020-08-26 15:15:05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海底捞上半年的主营业务受到重大影响。 8月25日,海底捞发布了上半年成绩单。海底捞收入由上年同期的116.95亿元下滑至97.61亿元,同比下降16.5%;净利润由上年同期的9.12亿元骤降为-9.65亿元,降幅超过200%。 对于亏损原因,海底捞

海底捞上半年巨亏近10亿,但门店扩张不止,股价上涨了46% | 看财报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海底捞上半年的主营业务受到重大影响。

8月25日,海底捞发布了上半年成绩单。海底捞收入由上年同期的116.95亿元下滑至97.61亿元,同比下降16.5%;净利润由上年同期的9.12亿元骤降为-9.65亿元,降幅超过200%。

对于亏损原因,海底捞表示,主要受疫情影响导致门店客流量减少。

消息发布后,海底捞股价不降反升,截至发稿,海底捞暂报47.9港元/股,总市值达2539亿港元,再创上市以来新高。

线下门店业务停滞,外卖业务迎来巨增

2020年上半年,海底捞餐厅的经营收入同比下降19.2%,由上年同期的113.31亿元降至91.51亿元。财报显示,餐厅经营收入在海底捞收入中占绝对比重,达93.7%。在餐厅经营收入下降情况下,公司收入也由上年同期的116.95亿元降至97.61亿元,降幅达16.5%。

海底捞称,自2020年1月26日起公司自愿暂停中国大陆所有门店的营业,直到3月12日才重新开放大部分暂停营业的门店。上半年翻台率降至3.3次/天,去年同期为4.8次/天。

不过,由于外卖订单数量增加,海底捞外卖业务期内迎来巨增。

2020年上半年,海底捞外卖业务实现营收4.096亿元,同比去年1.83亿元增长了123.7%,占总收入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6%增至4.2%。

“外送业务分为自建站、挂靠店两种经营服务模式,所谓挂靠店,即在海底捞门店开通外卖业务,但运营由外送小组承担,与门店相互独立,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共有206家可提供外送服务。”海底捞相关负责人向财联社介绍,“为满足疫情期间消费者对火锅外卖的需求,公司对该业务进行快速扩充,即借助挂靠店的模式将外送服务快速铺开,截至2020年6月,新增了93个服务点以提供外卖服务。”

扩张步伐不止,新增173家门店

虽然疫情影响巨大,但海底捞还是没有停止扩店的步伐。今年上半年,海底捞持续推进门店网络扩张,新开173家餐厅,相当于每天就有一家新店开张。截至2020年6月30日,海底捞全球门店数量达到935家。

随之而来的,就是各项成本的增加。财报显示,由于业务扩张,员工人数增加等原因,上半年,公司员工成本由上年同期的36.52亿元升至40.74亿元,增长11.6%;所占收入百分比从31.2%增至41.7%。

此外,财务成本也出现大幅增长。上半年,海底捞财务成本从上年同期的1.02亿元增至1.83亿元,增长79.2%。海底捞称,这主要由于业务扩张,导致租赁负债的利息增加,以及银行借款的利息增加。

在此情况下,海底捞上半年由盈转亏,且变动幅度较大。财报显示,公司期内净利从上年同期的9.12亿元骤降至-9.65亿元,下降205.7%。

不过,正如东吴证券在研报中指出,本轮疫情冲击下,龙头餐饮企业拓店有望在店址选址、免租期、租金等方面持续受益。上半年,海底捞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出现下降。

财报显示,上半年,海底捞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从上年同期的0.96亿元降至0.88亿元,下降8.3%。海底捞称,这主要由于受疫情影响,报告期内门店收入减少,根据门店收入的预定百分比计算的可变动租金下降。另一方面,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所占收入百分比保持相对稳定,由0.8%增至0.9%。

此外,受疫情影响,公司门店营业天数减少,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也出现明显下降。上半年,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从上年同期的49.03亿元降至43.48亿元,下降11.3%。不过,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所占收入百分比,则从上年同期的41.9%上升至44.5%。海底捞称,这一增长主要由于受疫情影响收入减少,为提升顾客就餐体验,物料消耗等有所增加。

负面缠身,海底捞跌落神坛?

事实上,今年以来,海底捞频频因为负面新闻登上热搜榜。

4月份,海底捞北京地区门店恢复营业,但随即被发现有不少菜品暗地涨价,收获颇多吐槽。最终,公司不得不道歉并恢复原价。

疫情让餐饮业遭受严重冲击,海底捞为弥补损失而涨价,或许还能被理解。但短时间内频发卫生安全问题,则导致海底捞口碑不可逆地直线下滑。

6月份,海底捞发布的一份食品管理公告显示,存在16起违规,包括食品过期、未按要求储存、库房厨房卫生不达标等;7月12日,有顾客在济南海底捞连城广场店就餐时,在乌鸡卷中吃出硬质塑料片;仅过了2天,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不合格食品通告又显示,海底捞某门店使用的一批次筷子检测出大肠菌群。

虽然致歉神速,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质疑,这个曾经创造排队神话的网红餐饮品牌正在跌落神坛。

然而,负面缠身,加之业绩巨亏,似乎也没能打击资本市场对海底捞的信心。据wind数据,1月疫情爆发至今,海底捞股价上涨了46%。截至发稿,海底捞暂报47.9港元/股,总市值达2539亿港元,再创上市以来新高。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疫情让很多餐饮业倒闭,大量门店闲置,这给海底捞提供了逢低增加门店数量的扩张机会。今年上半年,海底捞新开店近200家,全年新开店数预计超过300家,公司的扩张步伐并未受疫情太大影响。

其次,海底捞刚崛起时,依靠极致的服务和标准化的菜品,成为高端火锅的代名词。近两年,海底捞在二三线城市加速下沉,同时推出子品牌布局快餐赛道,这让海底捞越来越走向大众化,而且这一策略在当下疫情冲击、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为公司提高餐饮服务收入创造了更大空间。

此外,海底捞在餐饮产业的横向布局,也是公司估值大幅提升的重要原因。

早在2011年,蜀海就从海底捞拆分,给全行业提供食材定制和物流配送服务。2013年,颐海又从海底捞拆分,给全行业炒底料,并在2016年上市,如今市值已破千亿港元。此外,海底捞还把人力、装修、信息化等多个职能部门拆成独立公司,面向整个行业进行管理输出。

在餐饮行业的上下游,海底捞都有自己的公司,这让海底捞比别人更具行业竞争力,自然也成为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

(钛媒体编辑刘萌萌综合自中国网、财联社、BT财经)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