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V行业加速回暖,全面复苏仍待时日
随着全国范围内越来越多娱乐性场所的解封,线下KTV逐渐可以通过预约、限流等方式面向公众开放,行业迎来了久违的“小阳春”。
钛媒体从美团App上看到,包括唱吧麦颂KTV、魅KTV在内的多家品牌店已经复工,且不少包房显示已订满,呈现出火爆预定的形势。
据了解,作为最后一批复工的产业,线下KTV开展了全面的消毒防疫工作,包括在包厢加装了紫外消毒设备,以便及时完成消毒工作,另外像话筒、点歌机等设备,也都及时进行了消杀,保障顾客安心使用。
在复工背后,今年线下KTV经历了怎样一番波折,又是如何加以应对走出阴霾的?
KTV商家积极“自救”渡过难关,行业全面复苏仍待时日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线下客流量暴跌,不少KTV品牌商陷入危机之中。
2月,北京K歌之王宣布,公司现有财务承受巨大压力,经管理层研究决定,于2月9日与全体员工200多人解除劳动合同,并称“以上方案有超30%的人不通过,公司将被迫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据了解,K歌之王在北京、重庆、武汉等城市拥有5家旗舰店,均坐落于当地最繁华的地段,为高消费娱乐场所,曾因王思聪一晚消费250万而意外走红。
收入暴跌、支出不减的情况下,线下KTV纷纷开启“自救”模式。
KTV服务商雷石负责人告诉钛媒体,疫情期间,有些KTV品牌店在维护店面生意的同时,也尽全力保证员工的薪资正常发放,还采取了坐班制度,让员工都有岗可做。“像KTV品牌商‘米贩’筹集了一笔资金,承担了员工的住宿与用餐,并在4月补发了疫情期间的工资,同时将店面内的设备及经营用品都进行了维护与升级,提升了客户体验。”
钛媒体注意到,温莎KTV集团在2月曾与盒马鲜生达成“共享员工计划”,输送12%的基层员工到全国各地盒马门店,极大节省了人力成本;魅KTV在疫情期间,则加大了技术革新,投入3千多万研发AI、虚拟等技术,希望由此突出行业重围。
另一方面,疫情虽然打乱了品牌商原有发展计划,但也在无形之中加速推进了KTV行业改革。
今年3月,雷石联合快手主办了“亲爱的K歌啦”直播活动,召集到纯K、星聚会、好乐星等100多家KTV品牌加盟,在线上开设了5个包厢,卢庚戌、王筝等歌手在直播间演唱经典老歌,网友可以与喜欢的歌手一同唱歌、舞动。线下KTV门店通过直播活动、明星互动获取品牌曝光的同时,也在线上发放三小时免房费K歌券,为日后全面复工做足准备。
据了解,作为KTV服务商,雷石拥有国内最广泛的KTV渠道和K歌线下用户人群,全国同步联网在线超过2万家KTV,点歌互动屏幕超过100万,而快手在年初之时线上日活就突破了3亿,拥有全国最大的私域流量,直播生态和商业化探索已经成熟。从KTV品牌商的角度来看,“直播+KTV”线上线下联动之下,更有利于其从场景打造、运营模式、产品多样化方面创新服务,打造更强的竞争力。
如今,KTV行业阴霾已散,美团App搜索显示,魅KTV、温莎等品牌商运营状况都比较乐观,多家店面顺利复工,周六日不乏满员订单,对比之下,北京K歌之王则彻底消失在众人视线之中。
雷石负责人向钛媒体表示,目前每家店根据所处地区的政策与消费者需求,来制定店里整体的营销计划,虽然不存在传说中持续性的“报复性增长”,但开业后的1-2周左右,还是能明显感觉到整个行业回暖趋势的。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行业回暖迹象明显,但根据防疫相关政策,目前线下KTV客流量仍无法与疫情前相比。
麦乐汇KTV一位工作人员告诉钛媒体:“根据复工政策,对包间人数的控制比较严格,小包最多3到4个人,中包一般5到7个人,大包则为8到9个人。”据此推算下来,整个店面一天的客流量,大概相当于疫情前一半左右,而线下KTV的主要收入来源为酒水餐食,客流量减少一半,则意味着营收也会大打折扣。
这也意味着,KTV行业想要全面复苏尚需时日,在此之前,“活下来”仍旧是行业主旋律。
实地探访,迷你KTV境况如何?
在KTV行业中,迷你KTV一度成为娱乐消费新潮流。
据了解,迷你KTV伴随着17、18年的共享经济热潮而生,包含一个玻璃亭、一套点歌系统、两张高脚凳、两副耳机,环境更为私密,即唱即走的娱乐方式也迎合了不少单身男女的新消费需求,成为受人追捧的“网红产品”。
这些迷你KTV主要分布在电影院与餐饮服务区的周围,曾有投资人推算过,一台迷你KTV的成本价2万到3万左右,2平米的占地空间,在一线商场的月租金为1、2千块钱,加上人力管理成本等,每台机器的总投入在3万到4万元之间。按照正常运营状态,一天一台迷你KTV利润一般在200元左右,如此计算下来,最快回本大概只需要5到6个月左右,盈利能力突出。
不过,事实情况并非如此。创界网曾专门调查过行业收入情况,在一线城市平均每台设备的年收入是36000元,而维护成本高达6到7万,很难赚到钱。
迷你KTV成本和收入对比表,图片来源@创界网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运营成本的重头在于租金。据了解,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迷你KTV行业也开启了点位争夺战,不少商场不断哄抬价格,一线城市黄金地段的点位费也从一开始的1、2千/月涨到了2万/月,行业盈利空间也开始变小。
内部行业竞争带来的阵痛还未消解,今年疫情的来临,让背靠影院、餐饮的迷你KTV再次遭受重创,如今疫情阴霾消退,迷你KTV行业状况怎样?
8月底,钛媒体实地探访位于望京商圈的两个商场,新荟城购物中心以及凯德Mall,观察头部迷你KTV品牌线下运营情况。
在新荟城商场4层一家饭馆旁边,摆放有一台友唱·M-Bar机器。钛媒体注意到,时值正午时分,一位年轻人在玻璃亭内唱歌,消费时间超过15分钟。在与该商场一位工作人员攀谈中得知,这些天时不时会看到有年轻人过来消费,单人居多,不过他认为,来这种迷你KTV的大部分都是尝鲜者,并不具有持续消费性,相比来说KTV的氛围更浓烈,人们的消费意愿更高。
新荟城购物中心(望京店)友唱·M-Bar
而在凯德mall商场中,位于负一层的生活超市旁边摆放有一台咪哒KTV,十分钟内并未看到有人进去消费,位于一层卖场附近的两台咪哒KTV也无人光顾。
位于凯德Mall(望京店)负一层的咪哒ktv
钛媒体注意到,迷你KTV套餐价格普遍不菲,像在咪哒KTV消费一小时就达到了70元,而传统KTV人均消费一般在50元-80元之间,可以唱两个小时。这意味着,虽然商场客流量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但这一价位仍会“劝退”不少消费者,迷你KTV运营状况不容乐观。
咪哒ktv服务套餐价格
“这个价位我肯定直接到KTV消费了,人多氛围也好,出来唱歌主要就是为了解压,不想再因为价格贵影响心情。”某互联网从业者告诉钛媒体,前不久她就跟朋友们到线下KTV消费,或许是为了招揽顾客,价格比疫情前更实惠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