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张3天卖了40万,五条人的士多店为何如此火爆?
8 月 31 日晚,五条人乐队在微博宣布淘宝店铺"五条人士多店"正式开业,并将该条微博置顶至今。
打开店铺的淘宝页面,一股浓郁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店铺背景是一张写着"开业大吉"的复古海报,产品由仁科和茂涛酷帅代言,装修风格十分简单。目前,淘宝店里只上架了 5 款商品,一套金属徽章、两件T恤、两套海报。第二批猛货——三款人字拖及经典老虎包尚在制作中。
粉丝们顿时被转移了注意力,没想到在爱奇艺捞了一个夏天的五条人,突然出现在了淘宝店。
从《乐队的夏天》第二季(以下简称《乐夏2》)开播到现在,五条人已经经历了三次淘汰,但人气却一路高走。从第一期因仁科阿茂的喜剧效果冲上热搜第一,以及三次被淘汰又三次复活的"一波三折"竞赛路,这个方言土味、地方性、散漫风的乐队终于算是风风火火地出了圈,也成功地将《乐队的夏天》变成了"捞五条人的夏天"。目前,#又得去捞五条人了#的话题阅读量已超5. 7 亿。
毫无疑问,《乐夏2》让五条人真正进入了大众视野并获得了巨大的话题和流量,仁科与茂涛的随性不羁、冥顽幽默也形成了他们在众多风格迥异的乐队中鲜明的辨识度。而话题和流量的背后,是所见所闻皆市井烟火,底层人民的故事是五条人的创作底色,也是他们自己的生活。
这半年,音乐人过得都不容易,五条人也声称"疫情期间把所有钱花光了",让本就没车没房的五条人"雪上加霜",调侃自己是为了"名和利"来到《乐夏2》舞台,而如今开起淘宝店,也顺理成章。
从"捞五条人的夏天",
到五条人的士多店
回溯五条人的"出圈路",几乎始于一场意外。
《乐夏2》第一期,五条人的表现无法不让人记忆深刻。临场换歌只是因为感觉来了挡不住,并秉承着"问题出现我再告诉大家"的精神,把整个字幕、灯光、伴奏和导演,全都拖下了水。在乐队与主持人的对话环节,仁科戏称自己是"农村拓哉"、"郭富县城",爆梗不停。被淘汰后,还不忘一本正经地安慰工作人员说:"没关系,我觉得你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
除了行为艺术般的反常举动,他们的"塑料味"音乐和清奇画风也让人印象深刻。当导演cue到五条人出场时,他们还躺在沙发上睡眼惺忪,紧接着就是茂涛脚踩人字拖、仁科一身短裤套皮衣出场的清奇画风。这支来自广东海丰小县城的乐队,人如其歌,诙谐、随意,又坚定,弹起手风琴和吉他的样子,像是在街头打了个响指那般惬意。
临时换上的《道山靓仔》全是听不懂的海丰方言,歌里不断被重复的那句 "老势势"在极具乡土味的伴奏中鲜活起来,表演古怪又充满场景感。像街头的一个红色塑料袋被海风啪地打在你脸上,海丰县城的故事就在这红色塑料感的滤镜下渐次展开。
五条人就这样带着生动的市井气与不羁的幽默感迅速破圈,接着就是铺天盖地的采访和《乐夏2》每播一期就霸屏热搜的"顶流"待遇。话痨体质的仁科乐此不疲地接受各家媒体的采访,不经意地流露出他们影迷与书迷的文艺属性,却又始终不放弃他的逗比属性,随时准备拆解采访者的一切预设。在倾情推荐电影《盛夏》时,采访者让仁科给一个安利的理由,他沉思一会,嘴里跑出一句让人忍俊不禁的话——"你看了以后工作会很顺利,会发财,然后一生……好吧,好运来!"
自由的性情加上低调的内秀,观众发现他们的搞怪表象背后有着发掘不完的宝藏内核,偶然破圈后,乐队的人气得以一路高走。参加节目前,五条人自嘲是为了名和利,在之后的专访里,他们又十分耿直地表示,目前"名是得到了,利还要再等等"。于是,他们走进了李佳琦的直播间,当场扔了拖鞋和房卡,在插科打诨间完成了第一次商业化尝试。在第三次被《乐夏2》淘汰后,索性开起了淘宝店——五条人的士多店。
"士多"是一个带着叉烧味儿的舶来词,音译自"store",个体户小卖部的意思,这是 80 年代香港街坊小店的流行叫法,后来传入珠三角地区。深夜下班后的打工仔尤其喜欢坐在士多门口,在大马路边的人来又人往中虚度一整个夜晚。在广州,士多门口的二三凳子是标配,"坐士多"也成为了一种关于广州人民屁股的条件反射。
但在瞬息万变的现代化进程中,"士多"很快就被甩在时代的背后,随着连锁便利店的浪潮一趟又一趟,广州城区的士多店关了一大半。而"士多"也逐渐脱离商店语境,进化为某种文化符号,指代广州地区一种随性、务实的街边文化。
"士多"予人的观感与五条人的气质很相似,肚子里藏了众多潮湿又闪光的故事,身上不乏可溯源的时光物件,却一句也不张扬。狭小朴实的门面,不施粉黛的装修,没有花言巧语,却默默地关心街头的每一个人,将一系列生活细节都考虑周到。五条人把"士多"从街头开到网上,把它的印记带进头也不回的时代里,让它的古早成为正在下沉的那一点经典基底,就像他们的音乐。
小小的一家士多,看似贩卖的是五条人的周边,实际上它们也承载着五条人这些年的音乐锚点。店里销量第一的T恤是售价 169 元的疯马绿T,上面的图案是一匹穿着手风琴、戴着草帽的妖娆黑马。 2006 年的时候,仁科住在石牌村,他因为着迷于吉普寨音乐里的手风琴元素而开始了自学之路。由于担心被邻居投诉,仁科就半夜跑到旁边马场路空旷的公交车停车场练琴。 2015 年,这只戴着草帽的"疯马"被印上了五条人台湾巡演的海报。现在,它被做成了T恤。
店里的另一爆款,则是以乐队logo ——"红色塑料袋"为标志性元素的系列产品。对五条人来说,"塑料是另一种赤裸裸的真实",而所谓的"塑料感"在我看来其实就是一种纪实风格。在五条人的歌里,处处可见草根的影子,有故乡、有生活,有每个县城都会出现的灯红酒绿与各式人物。他们用琐碎又细腻的方式展现着小人物的生猛,就好像那个在天上飘着,俯瞰城镇乡村的红色塑料袋。当它被做成了一系列的徽章和T恤,它们便成为了最直接的五条人精神的外化。
五条人的士多店里有两种海报,一个是"回到海丰"系列,一个是"巡演系列"。有网友说,五条人就算不搞音乐,设计海报也能出圈。对比强烈的色彩,极具地方性的标志性元素,这种融合了时代元素和乡土气息的海报,总是让人觉得似曾相识又与众不同。
"回到海丰"系列开始于 2008 年,那时候的五条人还没有正式发布过专辑,海丰没什么可以演出的场地,五条人找到一个画室,带了两把吉他和一台手风琴,就开始了他们的第一场"五条人回到海丰民谣音乐会"。后来,"回到海丰音乐会"变成了一个传统,每年过年的时候,五条人都会在海丰开唱,每年也都会配以一张新的海报。
看着店里的海报,就好像在看五条人这些年走过的路,他们音乐中的那种荒诞现实主义,也在视觉上得到了更加鲜活的体现。
开张 3 天卖了 40 万,
五条人的士多店为何如此火爆?
据报道,五条人的士多店开张 3 天就卖了 40 多万,两千多个徽章和一千五百多件T恤一夜之间就被买空。目前,该店淘宝粉丝数量已近30000,除了海报,T恤和徽章都是预售状态,发货日期推迟到了 9 月 15 日和 25 日。
不过,与以往带有猎奇性质的网红不同,没有乐迷对他们在走红之后追求利益的方式反感。如果说鲜明的个性和独特气质是五条人出圈的重要法宝,那么在搞怪的表象背后,其实是严丝合缝的"天时地利人和"。两位没被现实驯服的野生艺术家,戳中了整个时代的嗨点,才让这么多人乐意为他们买单。
所谓"地利",当然是《乐夏2》这个吸引上亿人观看的综艺平台。从综艺人设所追逐的鲜明度来看,五条人的大热可谓意料之中。就外型而言,人字拖、皮衣、花衬衫、"郭富城时代"的发型,无一不带有与现代化格格不入的冲突感;就行事风格而言,他们打破一切预设的方式十分符合综艺节目所追求的"意外"这一题眼;就传播而言,戏剧性的 "三进三出"让"捞五条人"成为了一个网络知名梗,极大地提升了观众的参与度,使话题快速出圈。
所谓"天时",便是契合时代精神的土潮风格,也帮助五条人走上了差异化的决胜之路。从《乡村爱情》尼古拉斯·赵四到蝴蝶公主,Z世代极力拥抱着"土味"网络亚文化,从而诞生了一种"土到极处便是潮"的审美风向。再往深了说,则是草根标签之下的一种时代记忆的传承与演变,其文化脉络上可以衍生出关于当前社会的集体认知等一系列讨论。所谓的"土潮"神曲,其实是见证着城乡极速变迁带来的精神和物质冲击下的产物,在土气和俗气的喜感之中,是真实记录与艺术表达的戏剧性融合。
至于"人和",则是五条人音乐中的人文关怀,扎扎实实地被感知到的人反馈了回来。他们的音乐之所以具有时代感,是因为他们总是用艺术创作来细致入微、真实贴切地记录下时代滚滚洪流里溅起的点点泥星。
同时,他们的歌词和唱法都很辛辣,事实是他们的确经常在台上喝酒,那股粗粝感来自布满残屑与垃圾的小镇街头。于是,当五条人的音乐带着一股"塑料味"扑面而来,五条人用他们的作品提醒着我们,不要沾沾自喜于这个激情翻滚的时代,只是看到它流光溢彩的一面。
如五条人在《烂尾楼》里写广州"烂尾楼"这一时代进程里的特色事件,用极具诗意的语言作荒诞现实主义的描绘:"大楼结构像迷宫一样,里面的人都疯疯癫癫。酋长带领部落走出沙漠,他也消失在传说里面……" ;再如《梦幻丽莎发廊》,写同样具有时代特色的发廊妹,写不可能存在的拯救与爱情:"她来自梦幻丽莎发廊,她说她家里很穷很乡下,只有山和河没有别的工作,年轻的时候她被别人骗,被卖去一个陌生的地方……"
他们对女性这类弱势群体的关怀不少,类似的还有《晚上好,春天小姐》,写的是天台下的站街女。同样,他们也写像我们某个同学的《道山靓仔》、像某个农村亲戚的《李阿伯》、《倒港纸》的古巴表叔公。五条人的歌,大多带着鲜明的阶级色彩,写的是生活底层的人,却把最美好、最浪漫的东西给了他们。著名艺术评论家陈侗说:"他们的歌通过叙事,把这种草根的、我们不要的东西变美了。"
五条人是反精英的,但他们姿态一点儿也不沉重,很幽默、还有点儿伤感,同时他们也很世俗,却世俗得特别可爱。一本正经搞笑的背后,透露出一种知识分子才有的强大自信。
他们在《问题出现我再告诉大家》里的冒险精神,其实就是对现代体制中的"成功学"所制造的焦虑感的一种消解。但五条人并没有直接谈论这么宏大的话题,而是从一个年轻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麻烦小事着手。如结婚那夜,朋友喝醉酒把别人车砸了,醒来后赔了一千五……这些看似不着边际、不值得一说的故事,其实就是生活中总会遇到的各种问题。所以年轻的人啊,放手去做,"问题出现我再告诉大家"。
在五条人的音乐里,人生的计划、社会的规则被部分消解,看起来没那么稳固,同时他们也以豁达幽默的生活态度以身作则。所以,五条人看似在带来欢乐,其实给予的是安慰,给到的是那些在琐碎生活中挣扎的无数普通人,让我们愿意视之为偶像并追随。
如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提到,认同与消费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为确认身份,表达认同,消费者选择进行消费,而当消费完成之后,又进一步加深了消费者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因此,五条人的淘宝店一开张,乐迷们便纷纷涌入,以实际的购买行动表达着对五条人的认同。
在这样的消费中,乐迷消费的是物品被赋予的符号象征意义。这种符号消费和社群文化特征,是粉丝经济得以运转的逻辑。从中我们也看到,独立乐队出圈之后,饭圈文化与乐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而不论独立音乐圈的人多么不屑于饭圈文化,独立乐队想要高效地实现商业化,不可避免要依托于粉丝经济,即使是五条人这样的"文化流氓"也不例外。
自媒体时代,
独立音乐人如何实现自我运营?
五条人的走红,不禁让人想起《乐队的夏天》第一季的冠军乐队新裤子。从节目开播伊始,彭磊就凭借真实又拧巴的性格圈粉无数,时不时的冷幽默中呈现着一种戏谑性的反差,其鲜明个性也让他在《乐夏1》结束之后成为了商业品牌的宠儿。而彭磊的咪咪与嘎嘎的系列周边,也与五条人的士多店多有雷同之处。
十年前,彭磊就创作了"咪咪和嘎嘎"的漫画形象,如今这个漫画形象正在成为他们音乐的视觉文化衍生品。新裤子乐迷可以花 1000 块在北京的情绪美术馆买到咪咪与嘎嘎的画作,也可以去到商场,在正版音乐周边IP运营商MAGICBUS的店里花 200 块买到彭磊同款T恤,还可以在微信表情包里使用这款形象,随意打赏。
而五条人的士多店,虽然开得较晚,但他们自出道伊始便有着的独树一帜的设计感,同样早早地为他们的IP化做了铺路。所有的海报、专辑,甚至是巡演舞台,从视觉表现到logo设计,都跟他们的音乐一样,有着一种怪诞的美感,以及永不缺席的土味元素,如人字拖、霓虹灯、瓜子花生、苍蝇……
最近,他们的《故事会》专辑还在迷笛 2020 颁奖礼上获得了最佳专辑设计奖。专辑《故事会》的封面模仿了民国时期的电影海报,构成图案的音乐成员都被塑造成电影角色,封面上加入了电影广告的文案、主演名单等来强化这个概念。阿茂像个老大,仁科像个浪子,还给配了一位金发女郎。歌词本的封面则采用了一个关于广州烂尾楼的摄影作品,制成了一个朴实无华的《故事会》杂志封面,与海报上的"浮夸"绘画形成对比。
像五条人和新裤子这样在综艺节目中出圈的例子让我们看到,如今的媒介环境中,独立音乐人进击主流的路径存在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平台力量,一个是人格魅力。而且,人格圈粉这一走红途径有着强大的商业化潜力,基于IP天然的文化属性和情感属性,具有可持久、多样化变现的商业潜力。尤其在互联网全面渗透的时代,IP化特别适合在碎片化传播中实现稳定的价值传播,并建立情感共识,延展出长期价值。
需要明确的是,在五条人和新裤子的这类走红路径中,我们所讨论的独立音乐人的运营是有平台前提的,但不是每个乐队都拥有走上综艺一炮而红的机会。在自媒体时代中,音乐人不仅要寻求更大的平台,更要自己懂得利用好现有平台。
近期,音乐先声观察到如乐队"表情银行"自制的音乐评论类短视频节目《德国乐迷看乐夏》,就开启了独立音乐人自己制作音乐综艺的宣发新尝试。作为《乐夏2》的民间衍生节目,《德国乐迷看乐夏》节目第一集就累计获得了 111 万次观看,超 2 万转赞评热度,更是得到《乐队的夏天2》官方转发认可。
除了自制综艺,疫情期间无法演出的表情银行也一直通过自媒体的方式为乐迷提供陪伴。他们会不定时地录制卧室音乐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与微博上,同时也不断地输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与音乐灵感。这种在社交平台上讲述音乐创作背后的故事的方式,其实和乐队们在综艺上的表现如出一辙,都是在用人格魅力加持音乐作品的传播。
数字媒介的出现,消解了传统社会中的空间感,私人情境越来越多地被并入公共情境,名人的后台空间逐渐缩小,作品与人变得越来越不可分离。
对于音乐人来说,为了让自己的音乐作品被更多人听到,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或许是先让他们看到自己。像这类寻求平台和音乐IP化的自我运营方式,虽然无解音乐人的整体生存困境,但每个独立音乐人都需要找到传播途径为自己发声,以"面包"来供养"理想",并用以对抗音乐市场中的流水线作品。
五条人的爆红之路与商业化探索,也让我们看到商业法则和艺术底蕴如何共同作用于独立音乐人的发展。极具可读性的作品与符合现代传播语境的形象,人如其歌的五条人让我们看到,不是小众的音乐才是好的,而是好的音乐始终具有大众化的潜力,好内容即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