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网络营销 > 小潘杂谈 >

小潘杂谈

TCL的资本局

时间:2020-09-10 14:30:06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9月2日,TCL(000100.SZ)发布公告,称实控人李东生因误操作,卖出500万股公司股票,已于当天下午回购,盈利30万人民币。 而在10天前的8月28日,TCL宣布以约10.80亿美元(约合76.2亿元人民币)收购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60%的

TCL的资本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9月2日,TCL(000100.SZ)发布公告,称实控人李东生因误操作,卖出500万股公司股票,已于当天下午回购,盈利30万人民币。

而在10天前的8月28日,TCL宣布以约10.80亿美元(约合76.2亿元人民币)收购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60%的股权及苏州三星显示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从而获得三星苏州8.5代LCD产线。

这已经是2020年以来,TCL的第四次巨额对外投资了,从剥离资产,到大举收购,这个曾经的“Today China Lion”,试图通过借助资本的力量,来布局及巩固自身在半导体行业的实力,真正的实现“The Creative Life”。

“阿波罗计划”

1993年12月01日,TCL通讯以发行价6.5元的价格在深圳上市,募集资金1.1亿元,这是TCL旗下五家上市公司中的第一家,也是TCL资本化运作及布局的第一站。

1997年4月11日,惠州市政府批准TCL集团进行经营性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试点,并与李东生为首的管理团队签署了为期5年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合同。在此之前,TCL是100%国有企业。

惠州市政府在授权经营协议中有这样的规定:

据核定,TCL的净资产为3亿多元,李东生及其管理团队要做到让国家的投资获得每年10%以上的回报。不能做到,则扣减经营者的工资,直至扣除经营者的风险抵押金,解除聘任。

其中李东生及管理团队经营管理TCL的净资产回报率如增长10%-25%,管理层可获得增值部分的15%;增长25%-40%,管理层可得其中的30%;增长40%以上,管理层可得其中的45%。但是增量部分,是折算成增量股份,分配给李东生及管理团队,如果要置换成现金,则只能以低折扣置换。

李东生作为第一责任人,缴纳的风险保证金为50万,有意思的是,这50万是李东生拿自己的和父亲的房子抵押贷款得来的,现在看来,李东生对TCL的这一投资,几乎是孤注一掷,破釜沉舟式的赌局。

同年7月17日,TCL改组为集团公司,旗下上百家附属公司分别划归于TCL通讯工业集团、TCL电子集团及TCL云天集团(经营房地产业务),各具有二级独立法人资格,独立经营,独立核算,但是,集团下属的彩电及电话通讯两个部门,仍旧独立运作,实际上这就极大的限制了主营业务的激励。

这是TCL历史上第一次股份制改革,TCL的董事会,由3名增加到5名,而新增加的2名,都来自于李东升的管理团队,这样的设计,目的显然是为了保证管理人团队在董事会上要有足够的发言权和控制权,这样才能更为有效的对集团进行管理。

1999年11月26日,TCL控股在香港主板上市,发行股票6亿股,每股发行价1.75港币,共募集资金金额10.50亿港币。

TCL控股上市时,TCL在集团内部,鼓励员工认购增发股权。据不完全统计,上市前后集团员工总计认购了TCL合计1.3亿元的股权。通过增量分配及股权认购,在2001年年底的时候,李东生及管理团队通过增量股份奖励,持股已达到25%,员工持股达15.65%。

2002年前后,李东生先后为TCL集团引入了几个重量级的投资者。其中美股上市公司南太电子 (Nam Tai Electronic,NTE.US)以1200万美元、港股上市公司金山工业以9852万元人民币分别获得TCL控股6%的股权,飞利浦通过全资子公司Pentel持股3%,东芝持股2%,住友持股0.38%。

通过这轮的股改,TCL从100%国有公司,变成了国资控股(惠州市政府持股40.97%),李东生及管理团队持股25%并实施经营管理,员工持股15.65%,战略投资者合计持股18.38%的股权结构,这次股改,也被认为是李东生对TCL实施管理层MBO成功的标志之一。

2003年9月30日,李东升酝酿了6年之久的“阿波罗计划”在TCL集团与TCL通讯的董事会上共同获得通过。

“阿波罗计划”的核心是,TCL集团通过合并吸收上市公司TCL通讯,从而实现整体上市。

具体方式为,TCL集团向TCL通讯所有流通股股东换股,同时发行TCL集团人民币普通股,TCL通讯的所有资产、负债及权益并入到TCL集团。

2004年1月13日,TCL通讯注销法人资格并宣布退市,1月30日,TCL集团成功在港交所上市,筹资25.13亿元。

TCL集团吸收合并TCL通讯,实现上市,换股+吸收合并+新股IPO,这套国外成熟的上市财务技巧,在国内实现了教科书级的范本。这个上市即巅峰的TCL集团,一举成为营收超过400亿的巨头,上市后的TCL,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张,但是,效果却一直差强人意。

“市场换技术”

1999年3月,TCL高调宣布进入手机领域,组建TCL移动通信,并由原通讯设备研发部副总经理万明携5位技术人员,搭建运营班子。6月7日,TCL通讯投资成立了“TCL移动”的前身——TCL特灵通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其中TCL通讯和意大利通信公司特灵通(Telital)各控股40%,捷讯公司控股20%,而捷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正是哪位神秘的王道源。几天后,新公司便成为首批12家获得手机生产牌照的企业之一。

合资公司通过特灵通出面,与法国的撒吉姆公司合作,获取欧洲市场比较新款的手机,并将之引入到中国。通过这种方式,TCL特灵通在1999年便推出4款机型——其中与特灵通合作推出3款,与撒吉姆合作推出一款。

但是,由于是合作行为,TCL的手机一方面供货极不稳定,而且价格高于同时期的绝大部分手机,竞争力相对较低,市场反响一般,这种合作方式,仅仅持续了不到一年,TCL便改变了手机的研发方式,从引进变为自己研发。

随着TCL集团的整体上市,TCL的扩张也进入到实质性阶段,最先的动作是与法国电信巨头阿尔卡特合作,二者于2004年4月26日签署备忘录,由TCL移动出资5500万欧元、阿尔卡特以现金及手机业务作价4500万成立合资公司T&A(TCL & Alcatel Mobile Phone Limited,TCL-阿尔卡特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从事手机研发及销售业务。

TCL选中阿尔卡特,看重的是阿尔卡特手机的技术和品牌,阿尔卡特没有生产工厂,只有研发和销售体系。而TCL方面,从1999年成立TCL移动通信,便引入了国外先进制造技术,扩大自身的手机制造的产能,到2003年底,已经拥有6条SMT自动贴片产线、28条装配线、精装设备72台,具有年产量1500万台的能力。

TCL的资本局

这样看来,TCL与阿尔卡特的合作,看起来互补性非常强,市场对此也非常看好,然而,看上去很美的东西,往往也是最毒的东西。

2005年5月17日,在香港上市的TCL通讯发布公告,正式宣布TCL将以换股形式,收购阿尔卡特持有合资公司的45%股份,这次合并,被认为是一场双输的并购行为。

按照双方的相关协议,阿尔卡特这次出售将承担大约2.8亿港元的资产缩水,折价幅度高达81%;TCL方面,将承担4亿港元的亏损。同时,交易结束后,也意味着TCL想通过合并后利用阿尔卡特的技术和品牌,使自己占领国际手机市场的目标彻底落空。

通过相关的并购协议,TCL获得了T&A的全部股份以及“阿尔卡特手机”的品牌的永久使用权,阿尔卡特不能自主使用该品牌生产和销售手机。

但是,精明的阿尔卡特用2000万欧元现金,买回了自己全部手机知识产权,包括本应属于T&A的阿尔卡特在手机领域的所有专利和技术,这也意味着,TCL重金收购的T&A就失去了技术背景,“市场换技术”、中国人出钱出力、外国公司出技术的合作方式,在TCL这里再次被证明是失败的。

TCL的资本局

TCL移动的折戟,并没有阻挡TCL移动的步伐,之后,TCL在海外市场深耕阿尔卡特品牌,并取得一定的成绩,而且在5G时代来临,还一如既往的在市场冲杀。

很多产品,我们看不见并不代表没有,比如三星,全球第一的手机品牌,现在国内就很少见,同样,TCL获得的阿尔卡特品牌一样,但是在国际市场,还是有一定知名度的。

与TCL移动相比,彩电业务实际上才是TCL曾经的命根子,但是这个曾经的命根子,在多次的转型中,都离不开李东生和神秘人王道源水银泻地般的运作。

“承包制”的风口

1992年,李东生担任TCL电子总经理,李鸿忠主管TCL工业,这两个当时TCL的“难兄难弟”,后来成为了TCL发展最重要的两个人。

他们一个需要为TCL电子寻找新的增长点,另一个则一直试图让TCL工业进入彩电领域。然而,两个人都碰到了共同的问题:

一是没有彩电的生产许可证,二是集团没有多余的资金来投资新的产线。

在两人一筹莫展之时,他们得到了一个消息,位于山西咸阳的彩虹电子,经营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一条彩电的生产线处于闲置状态,更重要的是,彩虹电子有彩电的生产许可证。

两人便火急火燎的跑到咸阳,迅速与彩虹电子达成协议,组建新的“内联公司”惠州彩虹电子公司,其中TCL电子出资360万,彩虹电子以产线折算320万加40万现金各持股50%。惠州彩虹,成为了TCL彩电后来大放异彩的基础,也成了TCL在显示面板行业大放异彩的基石。

合作在1993年出现了一些问题,10月,李东生再次前往咸阳,提出了由TCL电子承包惠州彩虹的方式进行合作,承包期为三年,TCL电子每年支付给惠州彩虹120万的分红,同时,彩虹电子的360万股本不再增加,TCL电子可以对惠州彩虹进行增加股本。1995年4月,TCL电子以56万元的价格,将被稀释为18%的彩虹电子的股份收回,完成了TCL电子彩电的掌控。

这是李东生第一次以承包的方式来进行对公司的管理,而且还许诺了高额的回报,这种有“对赌”性质的承包,也为后来从惠州市政府手里面承包TCL集团几乎是一个性质,只不过,承包方不一样而已。

1996年刚过完春节,李东生便来到深圳蛇口,此行的目的,是他得知陆氏实业位于深圳蛇口的彩电基地开工不足,而且陆氏实业的房地产业务受到一些影响,有意将彩电基地出售。双方经过讨价还价之后,于6月12号达成协议,改组成立深圳TCL王牌彩电有限公司,合作总投资额2.5亿元人民币,陆氏实业彩电基地作价1亿元,TCL电子注资1.5亿元,分别持股40%和60%。

通过与陆氏实业的合作,TCL一举获得了深圳蛇口黄金地段的生产基地,今天仍旧是TCL的重要制造业基地之一,同时,利用陆氏实业的技术平台,迅速在惠州建立起自己独家控股的彩电生产基地。在合作达成的一个星期后,惠州TCL王牌彩电生产基地奠基,一年后,首台彩电下线。

以惠州和深圳建立起来的彩电基地,生产出来的TCL王牌彩电,随着刘晓庆代言的广告,一时间风靡大江南北。

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后,TCL彩电业务,在20世纪初开始了全球化,虽然早在1998年TCL就在越南设立产线,开拓东南亚市场,但是真正被认为TCL彩电业务国际化的,是两起收购。

2002年9月,TCL以820万欧元的价格,收购德国家电公司施耐德的彩电业务,全盘接收了施耐德彩电业务的研发团队、销售渠道等,而且,TCL获得了施耐德在本土的三条彩电产线,当时的产能约100万台每年。

要打开欧洲市场,仅仅一家施耐德并不足以让TCL如愿以偿。

2003年11月,李东生的“阿波罗计划”获得通过刚过去两个月,TCL便宣布将与汤姆逊(Thomson)合作,双方组建合资公司TTE(TCL-Thomson Electronics Limited,TCL-汤姆逊电子有限公司),其中TCL将中国大陆、越南及德国的产线、销售渠道、研发机构等全部并入新组建的合资公司。

持股67%,汤姆逊则将位于墨西哥、波兰及泰国的产线、DVD及彩电的所有业务及研发机构投入到新公司,持股33%。此时的TCL占据中国彩电市场近五分之一的份额,毛利25.7亿元,约合2.7亿欧元(注:按1欧元=9.4港元);汤姆逊占有北美市场10.9%、欧洲8%份额,但是其彩电业务亏损高达1.3亿欧元。

2004年8月10日,TCL以换股的方式,全资收购TTE——也就是全资收购汤姆逊的彩电及DVD业务。汤姆逊不再持有TTE的股权,TTE由TCL多媒体100%控股,而汤姆逊换持TCL多媒体29.32%的股权。

这宗后来被认为是中国企业出海史上最为失败的交易,导致了TCL电视业务持续三年的亏损。到2007年5月24日TCL多媒体的公告称,TTE欧洲无法完全清偿其当时的债务,已提交清算声明。

同时,汤姆逊共分七次减持所持股份8.66亿股TCL多媒体,持股量由2006年底的19.32%降至不足5.48%,套现约5.7亿港元。汤姆逊从TCL欧洲业务亏损的承担者上彻底摆脱,并顺利上岸。

TEE的重组和解却宣告失败,跨国老江湖又给中国企业上了一课。

也是在这一年,TCL发起了第一次的内部合并重组。

首吃“国际化螃蟹”

这次合并重组的标的,是TCL电脑业务。

1998年5月22日,在TCL决定进入IT行业之后,TCL电脑成立。彩电销售业务总经理杨伟强受命担任电脑公司总经理,他带着4个人、5000万元启动资金进入了电脑行业,当时这个领域品牌林立,各路资金角逐这个当时看来是朝阳的行业。

TCL——“Tomorrow Computer Leader”(电脑市场未来领袖),这个注解,成为了杨伟强对TCL电脑最初的梦想。

TCL的资本局

在电脑业务的发展上,TCL还是选择了“合资”这条路,这次合资的对象变成了台湾的致福股份(GVC Corp),今天,这家成立于1979年的科技公司早就烟消云散,但是在当时,却是市场上响当当的电脑公司。合作的方式是双方共同出资5000万元人民币,组建TCL致福电脑有限公司,各持股50%,计划首期投资1.25亿元人民币,用来开展全球性的电脑业务。

1999年10月11日,在微软工作了14年、微软中国总经理吴士宏加盟TCL,不仅带来了IT公司的管理经验,也带来了“Wintel”联盟中最重要的两方资源——Windows操作系统及英特尔芯片。

在吴士宏入主TCL的同时,TCL回购了致福股份持有的合资公司所有股份,合资公司改名为TCL电脑。

2000年11月,英特尔奔腾4处理器发布,两周后,TCL在吴士宏的斡旋下,成为中国第一家推出了搭载奔腾4处理器的电脑,并借此打响了“奔四”电脑的价格战,TCL也因此一举成名。

2002年12月,吴士宏离开TCL,离开时,TCL电脑赢利约1000万,并进入业界前五强。2003年,TCL电脑年利润达3700万元,成为集团三大业务之一。

出道即巅峰的TCL电脑,随着吴士宏的离职,情况急转直下,2005年净利润从2004年的2700万港元降至250多万港元,2006年则亏损超过6000万元。

与此同时,TCL集团在2005年、2006年每年接近20亿元亏损,李东生回头开始整理旧河山。到2007年末,在彩电业务上,公司成功完成了对TCL多媒体欧洲业务的重组,结束了原来亏损的欧洲业务中心;在北美市场,公司采取与关键伙伴结盟、成本控制等一系列措施,来挽救亏损中的各项业务。

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下,作为首吃“国际化螃蟹”的李东生付出昂贵的“学费”。

在国内,TCL电脑成为了内部并购的一枚棋子。

2007年11月30日,TCL集团发布《关于转让TCL电脑科技有限公司股权的公告》,宣布将TCL电脑82%的股权出售给昌达实业。

昌达实业将以向TCL实业支付现金4000万元并增资2000万元入股方式,获得TCL电脑82%的股权。而昌达科技的董事长,还是王道源,这时的王道源是TCL通讯执行董事,其全资拥有的公司持有TCL通讯8.05%的股权。

收购方的昌达实业,是9个月前在境外成立的离岸公司,收购后,昌达实业并未参与公司管理,而TCL集团方面也表示不会放弃电脑业务,王道源从来没有来过办公室,TCL电脑的管理团队也没有任何变化。

这一切都说明:

“我们可以将这项交易视为TCL集团将电脑资产从左口袋装到了右口袋,转手之后,作为上市公司的集团财务报表会减轻包袱,而王道源也不会有任何损失。”

TCL电脑合并的前后,全球半导体面板行业,迎来了一波巨大的涌动,这场涌动中,TCL终于站到了现代电器生产的供应链顶端:面板行业。

拿到面板行业“船票”

2006年10月14日,中国国际显示大会在深圳召开,深圳平板显示产业发展计划—“聚龙计划”正式浮出水面。该计划整合了TCL、创维、康佳、长虹4家电视企业和面板厂商京东方,希望以大量液晶面板采购合约,来换取夏普、三星等面板企业的技术支持,上马第六代大型液晶面板线,并争取2008年投产。

然而,但这些面板企业担心“聚龙”会提高国内电视企业的议价能力,都不愿意支持“聚龙”,再加上参股企业众多,各自想法迥异,最终“聚龙计划”宣布破产。

2008年的经济危机,导致的全球性衰退中,TCL抓住了机会,终于获得了进入进入半导体面板行业的船票。

2009年11月14日,鸿海集团旗下的群创光电与奇美电子14日宣布合并,奇美电子2.05股换成群创1股,合并总金额约新台币350亿元。次年3月18日,由奇美电子(CMO)、群创光电(Innolux Display)和统宝光电(TPO Displays )合并而来的奇美群创公司(CIC:Chimei Innolux Corporation)正式运营。

合并,意味着裁员,而且又是在经济危机之后的合并。

TCL利用裁员后产生的大量自由人员的机会,从台湾引进了近百人的相关技术团队。同时,TCL还接到了前LG显示业务副社长金e糁驳募用说缁埃?娼餰糁餐?吹模?褂惺?肝缓??ㄒ导际跞嗽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