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写有生命力的新闻 做有温度的记者
李春燕
从踏入新闻行业那一天开始,“责任”二字牢记心头,但是走过这么多年,除了做一名有责任的新闻记者,更愿意做一名有温度的新闻人。
温度,于我而言,不仅在报道中客观真实,而且在采写中知冷暖、体民情、写心声。还记得第一次采访梁蓉,一个年仅3岁多的孩子,在一个冰冷的出租屋内陪着妈妈,头上还因为刚做完手术缠着绷带。那次采访中我哭了好多次,为了那位不幸的妈妈感到幸福,也心疼那个本不该在那个年龄就承担重任的孩子。那次采访是一次冷暖亲情的采访,最后以救助刊发,没曾想却被挖掘成一个“孝心少年”的典型人物。随之而来的,除了社会各界的救助,更多的还是弘扬了正能量。
温度,除了感动,更应该给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宣传一种能量,一种能够助推社会发展,鼓励进步的正能量。
积极向上的新闻报道,有时候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2014年,我在一次采访中认识了白血病女孩刘娜,那个时候她已经被诊断为白血病,并且复发。刘娜虽然患病,但是她表现得非常乐观,还经常帮助别人,当时我被她的乐观打动了。没想到几个月后,病情严重,多次抢救后,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这期间,需要筹集大量的费用做骨髓移植手术。我的报道引起了众多好心人的关注,除了捐款,更多人自愿献血小板!那一年,在救助刘娜的过程中,很多人从陌生变成朋友,从包头的爱心群体扩大到全国各地,刘娜的家人因为大家的鼓励突破万难坚持到最后,尽管刘娜还是没有逃脱死神的魔抓,但是那股暖流一直温暖着刘娜的家人。因为这篇报道,我认识了很多人,也开始不断学习和宣传白血病救助知识,希望能够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新闻,从来都不止于新闻本身,在不断报道中体现新闻价值,传播温度。
从2009年入职至今,我组织并报道过多项公益活动,也曾多次深入一线报道冷暖人情,做过深度调查,但是更多的还是愿意传播有温度的新闻,用爱心做新闻。2010年,我采写并报道的包头市二里半小学留守儿童急需救助的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多方努力,最终十几万的爱心款为孩子们购买了学习和生活用品,并且陪孩子们过了一个温暖的新年。之后,每年一次的“爱心井”走进达茂旗、固阳县等贫困缺水村,先后为多个村子解决了饮水难问题。
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媒体的身影,哪里就需要有温度的报道。2012年包头出现百年不遇的汛情,我们作为记者深入一线,持续一周的报道,从现场报道抗洪事迹,步行十几公里一线采访,夜间大坝附近打地铺,到帮助村民转移物资,我们用温度传播新闻,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作为一名新闻人,多年的从业经历告诉我,媒体赋予每一名记者的除了责任,还应该有人情冷暖。用我们的声音传递正能量,用我们的力度为百姓解忧,用我们的温度温暖更多人。
深度和温度让我学会写有生命的新闻,也让我在新闻的道路上不断成长。
包头新闻网记者 李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