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爸爸陪我”戳中新闻人泪点
本版文/本报记者郭睿王玉婷
台风天,一名女记者在风中举起照相机,大风吹动她的紫色外套,雨水模糊了她的面容。这是一张六年级小朋友画作上的记者。昨晚,厦门市新闻界庆祝第17个中国记者节纪念活动中,这位小朋友和几位“平民英雄”一起,为防抗“莫兰蒂”台风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颁奖。
厦门日报摄影记者黄嵘自结婚后第二次穿起了白衬衣,厦门日报编辑中心的苏威强也从衣柜里翻出五年没碰的正装,都是为了以更好的形象代表所在集体领取防抗“莫兰蒂”台风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的奖项。那场和强台风的直接对抗成了厦门新闻人共同的记忆。他们无惧风雨连续作战,始终奋战在防抗台风和灾后恢复重建的第一线。昨晚的纪念活动,特别邀请到防抗台风“莫兰蒂”中涌现的几位平民英雄担任颁奖嘉宾。“泡水哥”雷光强说,“记者这个行业很辛苦,特别不容易”;冲在灾难最前线的消防支队特勤大队一中队三级警士长胡军说,“记者总是跟我们同步到达事故现场,特别有战斗力”;为记者画画的小学生王馨则用稚嫩的声音说道:“记得照顾好自己身体,记得按时吃饭。”这句话让前来参加纪念活动的新闻人的家人们泪水涟涟。
这场以“使命”为主题的纪念活动,用几组专题片和讲述,勾画了厦门新闻人坚守使命、传递正能量的这一年。一位记者的爱人说:“你在外面跑多注意身体,我会做个坚强的女人。”一位记者的儿子在睡梦中呢喃,“爸爸,陪我”……视频中家人对新闻人工作的理解、宽容甚至偶有的抱怨,都唤起在场新闻工作者的共鸣,击中了现场观众的泪点。现场表彰了荣获2015年度福建新闻奖一等奖和厦门新闻奖特别奖、一等奖的作品及厦门新闻奖名专栏。2015年度“福建省十佳新闻工作者”获得者吴慧泉,“厦门新闻奖人物系列”获得者蓝碧霞、刘蓉、杜世成、蔡志强、林军、丁江、林明山、林靖东也受到表彰。
活动结束前,现场领导、嘉宾、新闻工作者代表手持一片片翠绿的“树叶”走上舞台,将它们贴上“树干”。当所有叶片灯被同时点亮,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映照舞台。这生机,属于台风过后的厦门,也属于历经锤炼后更有力量的厦门新闻人。
【声音】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吴慧泉(厦门晚报社副总编辑):我的成长,得益于厦门日报社、厦门晚报社提供的优良土壤和广阔平台,得益于同事们的无私帮助。面对媒体的大变革,我时常提醒自己:要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和能力不足的危险。坚持正确的新闻志向,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蓝碧霞(厦门日报新闻采访中心首席记者):传递正确权威的声音,不容有半点差池。《厦门日报》把做好时政报道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要求时政记者具有更高的政治素养、多向思维能力、过硬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我时刻提醒自己肩负的职责,努力提升自己。
●刘蓉(厦门日报专副刊中心记者):作为一个医疗对口记者,我采写的报道必须要老百姓看得懂,必须对老百姓负责任。记者这个职业,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一样,每时每刻都在想着下一篇报道要写什么,要写成什么样。对医疗这样专业性很强的口线,在保证报道效率的同时,还一定要把握好专业性。
●杜世成(厦门晚报要闻中心副主任):在新形势下,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该有怎样新的担当和使命,是我们每一个新闻人要特别去思考的问题。不管形势如何变化,我们一定要跟上时代,跟上读者的步伐,要时刻站在舆论的潮头浪尖,脚踏实地,不忘初心。
●蔡志强(厦门广电集团厦门卫视新闻部主任):记者是一份既平凡又崇高的职业,我们反映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也记录时代的风云变幻。虽然前进的道路必然伴随汗水,但它带来的成就感和成长,却是我们微笑着坚持的理由。
●林军(厦门广电集团广播中心记者):希望通过我们媒体人的努力,让更多民生问题得以解决。通过新闻广播的广播平台,将社会民生新闻报道做好,将一直坚持的新闻理念、做法进行到底,关注好群众所呼、政府部门所应,群众所需和政府部门所为。
●丁江(厦门广电集团新闻中心首席主持):这些年,广电媒体面临着从未有过的严峻考验,这其中不断有熟悉的朋友同事选择离开,我想说:坚守固然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美德,但我相信,每个从事过这个行业的人心目中都曾有着一份永远年轻的新闻理想。
●林明山(厦门广电集团总编室宣传规划科科长):新闻行业习惯用“老师”来称呼资历较深的同事。已有18年新闻工作经历的我,唯有始终保持对新闻事业的一份激情,不断学习,积极创新,方能跟上时代步伐,担得起“老师”这个沉甸甸的称呼。
●林靖东(海峡导报对外交流中心主任兼精编中心策划室主任):17年的记者生涯,用一句俗不可耐的话说,痛并快乐着。为着梦想而来,青春不再,面对传统媒体遇到的困难,希望能锻炼我们的韧性,让我更坚持地奔跑在路上,追寻真相,不妥协,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