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掩盖在诺兰光环之下的影帝们
自《八佰》之后,电影市场迎来了全面的复苏。
《信条》《花木兰》的上映也为影院带来了生机。《信条》一经上映就占据了热搜的榜单,成为了诸多网友吐槽的“需要二刷”“再次看不懂系列”的电影,甚至提名了第六届豆瓣电影年度榜单最值得期待的外语电影。
虽然目前,网友对其整体评价褒贬不一、票房预冷,视频平台的评分已经从8.5分跌倒了7.8分,但人们对《信条》的讨论热度却持续保持,关于这部“难懂”的诺兰出品的解读自上映开始便开启了高温刷屏模式,各路解读甚至远比作品本身精彩,也一度登上微博热搜话题榜。
这其中,除了对作品本身的讨论外,关于诺兰的个人的讨论声也不觉余耳,甚至让人忘了电影里的人物,忘了主角是谁?
01、诺兰封神分背后是科幻电影虚实结合的空白
“如果诺兰能够活到五百岁,那么豆瓣电影TOP250就能被他承包了。”
这样的玩笑,在豆瓣关于诺兰的话题下面讨论度不低,虽然是玩笑话,但是也确实是事实。
在豆瓣TOP250榜单中,诺兰的《盗梦空间》排名第九,《星际穿越》排名第十二,《蝙蝠侠:黑暗骑士》则排名第二十七。放眼国内外,能够达到这样情况的导演也少之又少。
这样的诺兰,被封神也情有可原。
“我是克里斯托弗·诺兰,一个电影的英国人,像我的前辈希区柯克那样,不仅是一个导演,也是一个拥有奇想能力的人”
拍出来叫好又叫座的商业片,诸如《蝙蝠侠:黑暗骑士》,可谓当今最出色的商业电影,可它又与其他普通的商业片有着极大的差距,作为一部犯罪电影,讲述的是蝙蝠侠复仇的故事,但是深挖本质,复仇只是浮于表面的旋律,而人心才是更为深层的含义。
深刻的现实主义与科幻主义的完美融合,正是大多数流水线商业电影与诺兰电影的差距。
为何诺兰电影晦涩难懂但热度不减?
晦涩难懂,似乎成了诺兰电影的代名词。为此,观众当前呈现了两极分化的状态。一极说诺兰的电影行云流水,没有难懂的地方;一极说诺兰的电影,来回逻辑不通,不知道到底在讲什么。
说诺兰电影晦涩难懂的人,观影记录大多书都是以爽片为主。接触诺兰的电影,不是因为喜爱,而是因为热度高。在对诺兰电影风格不了解的前提下,就会有这种“晦涩难懂”的感慨。
实际上,诺兰电影晦涩难懂大多出现在第一遍。毕竟与大众电影平铺直叙的手法不同,诺兰擅长留下悬念,并利用“反转”、“颠倒”的情况开展叙事。甚至会在一些细微末节的地方留下关键性证据,而这些大多都在第一遍的时候很难把握。正因为此,观众则会产生云里雾里的情况。
尽管诺兰电影晦涩难懂,但是电影的热度始终不减。除却粉丝的缘故,对于非粉丝来说会二刷、三刷电影,原因不正是电影制作精湛、剧本逻辑设计合理。而这也是诺兰电影超越大多数电影,热度不减的原因。
02、被埋藏在诺兰作品光环的影帝
影帝,似乎就代表着票房、收视率。
大多数导演在选择演员的时候,也会优先考虑这些。一则是演技的保障,二则是噱头充足。但是这样的想法未免过于绝对,毕竟在电影中失去光芒,甚至掉下神坛的影帝不再少数。
与很多导演一样,诺兰也会选择一些影帝来参演。
比如因为金刚狼这一角色而逐渐走入大众视野的休·杰克曼;
比如凭借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获第71届金球奖和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奖马修·麦康纳;
比如在《蝙蝠侠:黑暗骑士》中成为独一无二,难以超越的希斯·莱杰;
比如凭借《泰坦尼克号》名声大噪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诺兰的电影不仅有让观众深陷其中的魔力,也有让观众忽略影帝身份的魔力。
“影帝”与“名导”联手,这部作品一定不凡。这一个结论虽然踩雷不少,却始终是很多人衡量一部未上映电影好坏的标杆。
以金刚狼这一形象打开好莱坞大门的休·杰克曼,虽然有的时候一直被人诟病他并不配拿奥斯卡奖。这样的说法未免有些过分。毕竟在《金刚狼三:殊死一战》中,休·杰克曼所饰演的金刚狼确实让人有一种英雄迟暮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并没有很生硬,反倒是赢得了不小的喝彩。
又如,近几年鲜有作品面世,但是凭借表情包仍然占据热度的小李子。当年可是也是被嘲光有颜值没有演技的花瓶。虽然《泰坦尼克号》让他从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名声大噪。但是他的演技一直都为人所诟病。虽然后来也参演不少作品,但是烂片似乎成为了他的代名词。直到后来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小李子的演技似乎有了质的突破。
不少影帝在其作品中,有着让人拍手称快的演技。但是在诺兰的影片中,影帝的光环已经不再那么吃香,说跌下神坛也不过分。
这些影帝们在之前的作品中,展现了不一样的自己,贡献出了精彩的演技。甚至大多数是以“影帝”的身份出现,给人光芒四射的感觉。可是反观诺兰的作品,他们大多数人的表现反而只能用“平平”两个字来形容,更有甚者则让人产生了他们跌下神坛的错觉。
其实说跌下神坛未免过于绝对。毕竟相同的演员在不同的导演指导下则有着天壤的差距。在这其中,有着颇为重要的两个因素,一则是导演的水平高低以及偏好,一则是演员的用心程度。对于天才导演诺兰来说,高超的能力自然不在话下。而导致诸多影帝在作品中“表现平平”的原因无非是因为爱好。对于如何看待与演员的关系,诺兰在某次采访中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我喜欢与演员合作,我喜欢与演员培养关系,以便跟他们多次合作。”
“在《失眠症》中,我从阿尔·帕西诺身上学到一件事:演员的表演蕴含着魔力——有时他们会超越优秀的技术性表演。我非常欣赏这一点,所以就算我不明白,我自己做不到,我不是演员,我对演戏了解不多,我还是可以感受到这一点,进行观察,了解如何创造条件让这种时刻发生。”
“我觉得演员的表演是非常神秘,非常引人注目的。我能做到最好的事就是让这些时刻发生。”
正因为如此,在诺兰的电影中大多数影帝,纷纷褪下了“影帝”的标签,逐渐展现自己表演的魅力,而这一种魅力并不是被谁凌驾之下才能展开的,反倒是自然流露。而这样的自然流露正是诺兰喜欢并追求的。虽然有时会细水流长,反响平平。但是在作品中却不会显得突兀,反倒能够与作品形成一个高度契合的状态。
而展现这样表演的影帝们,并不是被诺兰盖住了光芒,而是自行的释放了光芒。这一份光芒不仅让电影有了增色的点,也同样让观众感受到不一样的他们。
03、名导与名演,谁是谁的救赎
导演比演员知名度更高,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在当下影视行业发达,大家追影视作品也逐渐多元化。有的人因为导演而追这部作品,有的人因为演员而追作品。一时间,导演与演员之间的关系逐渐紧张。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演员与导演之间的关系似乎成为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有的时候,演员为了出演这部导演的作品,不惜余力的迎合导演的某种癖好,冒着自己往日的荣誉因此毁于一旦的风险。而有的导演,为了让自己的作品拥有更高的讨论度,更好的收视率,更高的流量,会找一些人红演技差的演员。最后自己的作品分数也并未能够如期。
其实,这些都是当下导演与演员之间存在的问题。
某些导演有着独一无二的癖好,而这些癖好的出现并不能够让电影得到升华。相反的是,这一些癖好的镜头出现,会使得这部电影的质量直线下降。而演员为了能够得到大导演的青睐,哪怕是影帝视后也大气不敢出。生怕自己的一个意见导致了自己前期做的努力都白费。
要么就是导演的话语权不如演员的大,演员提的意见导演也都全盘接受,丝毫不进行改动。这样的事情,虽然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但是拍戏这个热闹不少演员都想凑一凑,甚至想凭借自己的人气来篡改剧本。这样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这样的情况,自然也是烂片的前提了。之所以导演与演员关系混乱,是因为他们没有做好沟通,没有对自己对他人有一个充分且正确的认识。
当下最健康的关系莫过于互相成就。
一部优秀作品的诞生,导演与演员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演员就像是齿轮,剧本就像是齿轮与齿轮连接的带子,而导演正是润滑油。缺少了任何一部分,这部作品都不能够算完整。正如以演技精湛著称的海清,曾说:
“‘演技好不好’不仅仅是演员一个人的事,跟导演、剪辑甚至观众的脑补都有关。”而在这之中,导演与演员的关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而这样相互成就的例子,却不鲜见。
正如从平平无奇的年轻人,茁壮成长为“大师级”导演的诺兰,与拥有两座奥斯卡奖杯,在功成名就之时准备退居二线的迈克尔·凯恩,二人相互成就一般。
莽撞的诺兰虽然单刀直入的邀请凯恩参演新的电影,但是凯恩心中刚刚萌生退居二线的想法也因为他的到来而暂且放下。两个人的第一次合作,就取得了高达3.25亿美元的票房,也收获了如潮的好评。之后,两个人的合作愈发的紧密。当年那个莽撞的诺兰,如今已经是好莱坞炙手可热的诺“神”;而作为诺兰十多年御用的配角,凯恩则因此仍旧活跃在影视界,绽放自己的光芒。
除了他们二人,在影视界互相成就的导演与演员莫过于蒂姆·波顿与约翰尼·德普。两个人合作的首部电影——《剪刀手爱德华》在商业与艺术两个方向上都收到了很多的赞誉。而德普也因此提名了金球奖。
自此之后,二人开启了合作的模式。蒂姆·波顿认为约翰尼·德普是上天赐予自己最好的礼物,对于约翰尼·德普而言蒂姆·波顿就是一个十足的伯乐。
对于二人的关系,德普曾经说过:
“关于他我还能多说些什么呢?他是哥们,是朋友,是我教子的父亲。他有着独特又勇敢的灵魂,是我走遍天涯海角也要追随的一个人。而且我深深确信,为我,他同样也会这么做。”
德普的话恰恰证明了,互相成就的导演与演员才能够走的更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