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网络营销 > 小潘杂谈 >

小潘杂谈

隆基股份:披着光伏外衣的半导体公司?

时间:2020-09-18 03:20:08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9月16日,中国光伏巨头隆基股份(601012.SH)收涨1.71%,市值突破2700亿,从年初的股价21元涨到74元,股价年内突破3倍。 今年以来,光伏行业的高景气度尤为明显,多家光伏公司市值涨幅超100%。 隆基股份、通威股份市值先后分别突破了2000

隆基股份:披着光伏外衣的半导体公司?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9月16日,中国光伏巨头隆基股份(601012.SH)收涨1.71%,市值突破2700亿,从年初的股价21元涨到74元,股价年内突破3倍。

今年以来,光伏行业的高景气度尤为明显,多家光伏公司市值涨幅超100%。

隆基股份、通威股份市值先后分别突破了2000亿元、1000亿元大关,分别位列光伏市值排行榜的第一和第二位,其市盈率堪比市场火热的半导体公司。

2020上半年,隆基股份净利润达到41.16亿,同比增长104.83%.

以往,散户看到光伏两个字就害怕,而现在纷纷拼了命上车。

作为能源革命的代言人,隆基股份曾宣称,在中国光照好的地方光伏度电成本大概是一度电7~8分钱(技术成本),同时提出了“一毛钱一度电”的口号。

究竟能否实现我们不得而知,2020年是国家对光伏行业竞价补贴的最后一年,历经20年的中国光伏产业,是顺利上岸,还是再成泡沫?

第一个吃螃蟹的公司

在光伏行业不到二十年的发展史中,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是一个传奇,作为第一家吃螃蟹的公司,同时也是第一个没落的巨头,尚德的兴衰有太多的惊叹和遗憾。

2001年,带有国资背景的无锡小天鹅集团等8家企业,加上施正荣投资的40万美金,共同组建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公司。

从2001年起,尚德的扩张速度可谓惊人。2002年9月,尚德第一条10MW太阳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2005年第三季度电池产能B达到120MW。

随后无锡尚德成功上市,公司股价就涨至40美元,创始人施正荣持有6800万股,身价合计人民币超过200亿元,远超福布斯2005年中国首富荣智健的16.4亿美元,以及胡润百富榜首富黄光裕的140亿元人民币。

尚德的兴起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欧洲光伏市场的爆发,无锡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一批澳大利亚的光伏科技人才,尚德仅用五年时间就实现了腾飞。

之后,这样的模式被不断复制,城市规划光伏产业,扶持企业快速发展的案例接连不断的出现。

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近两年的投资过热造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据报道,有一百多个城市都在建光伏产业园。

同时,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光伏市场开始大幅度萎缩。与此同时,国内光伏企业之间价格竞争愈发激烈,加之欧美光伏双反使得光伏市场动荡不安,行业发展进入寒冬。

光伏产业的全球性产能过剩,以及光伏组件出现的恶性价格战拖垮了尚德的崛起,光伏平均利润率从2009年下半年的30%—路下跌到全面亏损。

从2010年开始,尚德的主要经营指标及财务指标持续恶化,严重的流动性危机逐渐爆发。2012年底,其流动资产总额已无法覆盖流动负债总额,可使用货币资金余额仅为长短期银行借款总额的6.24%,出现严重的流动性风险。

2013年3月18日,尚德电力发布公告承认5.41亿美元债务违约。当无锡市法院裁定无锡尚德实施破产重组的那一刻,其母公司尚德电力便在纽交所停牌。

这也致使尚德股价,从高峰时的90美元跌到不足1美元,蒸发掉了99%。这样的结局,让业界唏嘘一片。

当时的中国光伏产业,实际上走的是代工模式。进口电池片,用密封工艺稍稍加工形成组件,再销售给下游客户。

缺乏“内生动力”的国内光伏产业,神话迅速破灭,光伏先驱者纷纷退场。

比如总爱西装革履、充满自信的李河君仍在为“天地同力,万物发电”的产业新时代“追梦”;赛维 LDK创始人彭小峰,则因大量债务未清偿而被批捕,只能远遁美国。

与施正荣齐名的另一位光伏元老苗连生已逃离大众视野 ;另一位光伏教父杨怀进则从海润光伏淡出后“不见踪影”;晶澳的靳保芳努力回到了A股;高纪凡继续引领着天合走向“能源物联网”。

光伏产业似乎走到了尽头。

为什么要发展光伏?

在草莽时期,尽管炒概念成为了光伏大佬的套现手段,但也确确实实为行业进行了奠基。

从2003年开始,德国政府的新能源政策的实施,大大带动了世界光伏市场和产业的起步发展。

由于中国在劳动力成本、测试封装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太阳能电池终端产品的全球制造也逐渐向国内转移,使得中国的光伏产业急速成长。

自2005年12月以来,首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无锡尚德,带动随后在中国和海外上市的许多中国光伏公司形成了高起点的国际太阳能发电产业生态圈。

2011年,中国企业占据了全球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厂家的前 5 席,表明了全球正在向低成本的中国转移光伏行业的动向。

随着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光伏产业在多个行业领域都有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低成本和日渐纯熟的技术、设备具有全球性的优势,因此中国的光伏产业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技术条件。

同时,我们国家有优越的资源条件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在我们广阔的土地上,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从长远看,出于能源危机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太阳能发电部分取代了传统石油化学能源,不仅如此,光伏发电还将成为对世界能源供给的主要实体,在不久的将来,将占据世界能消费的重要位置。

彼时根据全球权威市场研究机构 PHOTON Consulting 数据显示,全球新增光伏安装量仍拥有广阔的增长空间,在未来 5 年内增长率将达到 150%左右。

当然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发展以及其发展规模,很大程度上被政府的政策所左右。2008年以来,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国家开始相应地减少太阳能发电补助金。

另外,当时完全商业化的系统太阳能发电成本约为国内火力发电的2.8~4.5 倍,因价格因素短期无法与火力发电相竞争。

如果光伏产业不能削减成本,不能通过自身发展相对于传统的能源提高太阳能的竞争力,政府太阳能补助金的向下调整对太阳光伏产业的继续发展将带来不利影响。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0年光伏发电项目竞价结果,总计25.97GW、434个项目纳入2020年国家竞价补贴范围,大大超出市场原先预期的20GW。

根据2020年的光伏补贴政策,竞价项目资金总盘子仅10亿元,却通过竞价支持近26GW的项目,相比2019年17亿补贴支持近23GW的项目,显示出光伏行业成本下降的成效十分明显。

2010年~2018年,2018年全球光伏度电成本(LCOE,加权平均)为0.085美元/度(按汇率为7折算,折合人民币0.595元/度),同比2010年下降了77%。

在很多人看来,未来,光伏发电代替火电就在眼前。

从多晶硅到单晶硅:双雄对垒

早期多晶硅片因成本优势占据主要市场份额,比如无锡尚德就主攻这一领域。

近年来,由于单晶设备技术不断改进,生产效率提升,单晶成本持续下降,单晶硅片市占率随之提升。

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单晶硅片产出占比由2016年18.5%提升至2018年46%,预计未来随着技术快速发展,单多晶硅片成本缩小,单晶硅片市占率将继续提升。

单晶硅片环节,目前隆基股份和中环股份两家已形成寡头垄断格局。

目前中环股份规划的单晶硅片产能达 50GW,按2020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 130-150GW 估算的话,隆基与中环两家产能合计占全球总需求比例达到 73-85%。

2014年,隆基股份就看到了单晶的市场潜力,在当年11月收购了乐叶光伏科技公司,作为自己的单晶电池、组件平台,向下游拓展,亲自开拓单晶市场。到了2015年,隆基越发确定单晶的未来前景。

中环股份则在半导体行业的积累更深,前身可追溯到1969年成立的天津市第三半导体器件厂,之后又顺势进入太阳能行业。

通过对比中环股份和隆基股份历年财报中单晶硅片业务的毛利率情况,可以看到,隆基股份过去 8 年平均毛利率高于中环股份。

隆基股份的核心产品为单晶硅片和组件,2019年公司硅片与组件的销售占比超过90%。

截至 2019年底,公司单晶硅片产能达到 60GW,占全球单晶产能比例超过 40%,位列全球硅片企业首位。

根据公司《未来三年(2019-2021)产品产能规划》,公司计划单晶硅棒/硅片产能 2021 年底将达到65GW,约占全球硅片总需求的 40%~50%,单晶电池片产能 2021 年底达到 20GW,单晶组件产能 2021 年底达到 30GW。

隆基专注光伏行业,从硅片向下游延伸,打造了硅片、电池、组件一体化的业务模式;中环股份则双业务驱动,同时发展半导体材料和硅片业务,在硅片下游的电池、组件,中环始终有意识保持距离。

截至目前,太阳能板块收入占中环股份9成以上。2019年,中环股份营业收入168.87亿元,其中新能源材料收入149.21亿元,半导体材料收入10.97亿元。

从隆基对比中环的产业对比,可以看到隆基股份的股价上涨,不仅是光伏产业迎来兴起的契机,更是叠加了半导体产业概念风潮。

造神容易,毁神也很容易,尽管隆基股份的一体化模式,则让隆基在光伏行业的上升期赚得尽可能多的利润,并推动隆基成为太阳能行业最具价值的公司,市值一度突破千亿元。但如果太阳能行业整体不景气,一体化模式就会反过来加大公司运营的压力。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