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网络营销 > 小潘杂谈 >

小潘杂谈

女性故事,“用力过猛”?

时间:2020-09-20 16:20:09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
文 | 张嘉琦 编辑 | 何润萱 关于影视作品中“女性主义”的话题热度在今年达到了顶峰。 近日,《摩天大楼》的编剧@殳俏 发博称,“从目前的阶段来看,仍然有太多女性处于被动懵懂的状态……多点来自外界的指引,在现阶段又有何不可呢?”而演员马伊t则在某采

文 | 张嘉琦

编辑 | 何润萱

关于影视作品中“女性主义”的话题热度在今年达到了顶峰。

近日,《摩天大楼》的编剧@殳俏 发博称,“从目前的阶段来看,仍然有太多女性处于被动懵懂的状态……多点来自外界的指引,在现阶段又有何不可呢?”而演员马伊t则在某采访中表示自己并不太喜欢强调“女性”二字——“不要孤立男性,也不要过分抬高女性。”

女性故事,“用力过猛”?

环绕着有关女性题材作品的种种声音,处在漩涡中心的作品本身或许能够解答一些困惑。《白色月光》正是这样一部作品。这部主打“情感”标签的悬疑剧,在今年悬疑市场上激起了不小的水花。上线当日优酷站内热度破万,21次上榜微博热搜,话题总阅读量超过13亿……

作为优酷“她悬疑”剧场的首部作品,《白色月光》被打上了深刻的性别化印迹,再加上“女导演+女编剧+女剪辑”的几乎全女性班底的配置,使它更成为了肩负某种“使命”的、代表女性主义的作品。

女性故事,“用力过猛”?

也正因如此,尽管《白色月光》已经收官,但对于它的讨论仍未停止,观点也是褒贬不一。随着剧情逐渐展开,《白色月光》的豆瓣评分从开播时的7.6分下降到了6.5分。其中争议最大的莫过于当“出轨”故事用在女性题材的悬疑剧中时,是否同样存在着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以及用如此极致的女性视角来呈现故事,是否显得“用力过猛”等等。

为此,毒眸(微信ID:DomoreDumou)对话了《白色月光》导演、编剧等主创人员,希望能够复盘一个最真实的《白色月光》,并试图通过它引出更多有关“女性主义”的探讨。

女性故事,“用力过猛”?

“情感悬疑”诞生史

看过《白色月光》的观众一定对一个画面印象深刻:女主角张一在开车途中,车前突然蹿出一只黑猫,急刹车之后画面转黑。在这之前,则是张一以为自己错怪了老公张鑫,并开始回忆一家三口的温馨瞬间。

这个画面后来被很多网友称赞“真实”与“惊悚”,强烈的对比带来情绪上的反差感,黑猫像一种预示,它突然蹿出来,打破了之前张一所设想的种种美好的家庭画面。作为主创团队里为数不多的男性,来自东北的摄影师理解不了这只黑猫存在的意义,在他看来,这属于“与剧情无关的画面”。

编剧阿菲称,这是“只有女性才能明白的点”,在她眼中,男性的视角是偏理性的,因此他们很难理解情绪化的氛围。而女性观众则更能够对这段情节产生共鸣,并且能通过这个画面感受到张一内心的惊惶与不安。

类似的表达还有许多。在第四集的结尾,张一去按摩,按摩师说,“你这肩膀怎么这么硬啊,是不是最近压力大?”这其实是编剧阿菲的真实经历,最终被写进了这个故事中。阿菲回忆道:“当时在一起读剧本的时候,所有的女生都get到这个点了,觉得很真实,但是摄影大哥就问我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和一般的电视剧不同,这部剧中经常有大段无台词的画面呈现,每一帧画面都传递着浓度极高的情绪。譬如从开场就伴随着张一的小习惯“闻烟”,直到最后她终于点燃了一支烟。这和突然出现的黑猫、被争夺的鱼眼睛一样,也是一种暗喻。

女性故事,“用力过猛”?女性故事,“用力过猛”?

甚至连女主角张一的职业都是某种小心机——建筑师有着“家”的含义,她为无数人建造新的家,最终却失去了属于自己的家。

女性故事,“用力过猛”?

尽管平时她们会开玩笑称“这些是只有女性才能懂的东西”,但相比于“男性”和“女性”的性别划分,导演刘紫微还是更愿意将这种区别定义为“情节”与“情感”的差别。

不同于一般靠情节进展来推动剧情的悬疑作品,《白色月光》从拍摄到剪辑,都采取了一种“以情感推动故事发展”的方法,这也得到了创作团队的一致认可。

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刘紫微和编剧团队出现的唯一一次分歧发生在剧中第十一集,杨雁替换掉张鑫的视频,然后把包通过笑笑还给了张鑫,让张鑫误以为是张一换掉了视频。刘紫微对这场戏的评价是“有必要吗?”

编剧王宇琼告诉毒眸,这种“强情节”的戏,反而不是刘紫微喜欢的部分。因为她更愿意以细腻的情绪去推动故事发展,在更尖锐的情感变化中体现悬疑感,而不是靠这种“绕来绕去”的复杂情节来给观众讲故事。

除了剧本创作之外,这部剧的后期剪辑同样采用了“以情感推动剧情”的方式。为了能够更加贴合女主角张一的视角,刘紫微特意启用了一位女性剪辑师。和剧情、配乐等部分相比,剪辑师的工作往往很难被观众直观地感受到,但在编剧阿菲看来,剪辑是对剧本的“二次创作”,因此不同的剪辑方式能够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效果。

《白色月光》采取的剪辑手法也尽量贴合“情感”的标签,节奏的松紧程度是依据女主角张一的个人情绪而改变。有些画面拼接的处理上较为生硬,是为了呈现出张一的心理变化。比如剧中第一集,将“张一参加背摔的信任游戏”与“张鑫向她保证没有出轨”两个情节无过渡地交替切换,当她摔落下来的那一刻,画面戛然而止,预示着信任感的崩塌。

在呈现“回忆”的情节中同样能感受到这种生硬的“原始感”——张一在游泳时,脑海中不断地闪过她所发现的出轨证据。这段剧情在处理时采用了略微有些晃动的手持画面,最终呈现了代入感极强的情感氛围。

《白色月光》所代表的“情感悬疑”无疑为悬疑剧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细分项。根据优酷平台的数据显示,“悬疑剧场”中女性的占比接近60%。相比于男性用户在悬疑剧中更关注的枪战戏、刺激性元素和强动作画面,女性用户则更喜欢推理和分析的过程,以及在这其中主角情绪的展示。

女性故事,“用力过猛”?

优酷剧集中心总经理谢颖曾在媒体群访时解释了“她悬疑”剧场的精神内核——“以《白色月光》为代表的这类悬疑剧,首次将女性置入主角位置,剧情推动和价值观设定都由女性来主导。”

女性故事,“用力过猛”?

女性or男性:谁是主视角

国产剧中对于女性角色刻画的诟病由来已久,即使是今年大热的女性题材作品《三十而已》,当中仍不乏林有有这类性格单薄、功能感十足的“小三”设定。但在《白色月光》中,就连着墨极少的职场新人刘雪晴都有一条包含事业与爱情的完整人物线。

相比之下,《白色月光》对于男性角色的刻画则略显“随意”。在《白色月光》播出后,有关其中男性角色的塑造引发了争议。部分观众认为全剧都是以女主角张一的视角来推进,而在张鑫身上却看不到太多深刻的心理变化,从“出轨”到“回心转意”都缺少从本人出发的内心表达,更有人评价他为“没有感情的出轨工具人”。

女性故事,“用力过猛”?

“为什么这么多年来,男性视角的电视剧那么多,我们却很少要求他们去观照女性角色呢?”编剧阿菲在面对这一争议时,给出了这样的反问。

在编剧王宇琼看来,张鑫的一切行为都是合乎逻辑的,尽管篇幅不多,但实则是一个足够立体的人物形象,他的视角和情绪也并未被隐藏。关于“男性视角是否有所缺失”的争议,王宇琼也给出了她的答案——

“在创作之初,我们就决定了这个故事从头到尾都是跟着女主角张一的视角进行,这也是大家会有沉浸感的原因,如果这个时候突然跳出来张鑫的视角,会打乱整部剧的节奏,我们没办法把他的视角也照顾到。他的心理逻辑是成立的,只是我们没有用太多的篇幅去展现。这不是刻意隐藏,我们只是倾向于把一个视角讲明白,这就够了。”

监制五百在看完剧本之后给出的评价是“让他冷汗直流的作品”,同样也有男性从业者在看过此片后告诉毒眸,之所以会有这种情绪,与其说是男性在婚姻中的问题被放大后的恼羞成怒,更像是对于婚姻关系中伴侣的“再认识”后的恐慌。

但对于主创们来说,这未必是一件坏事,正如本段开头所述,如果把这部剧放到整体国剧背景里来看,会发现纯女性视角的剧集实在太少,以至于我们天然地默认了男性是主视角。

在王宇琼看来,“不分性别去谈男女平等”的想法反而是不公平的,强调女性视角的作品也不是为了鼓吹某种对立,相反,如果能够通过这部剧,让更多的男性能够感受到在婚姻关系中伴侣的心理过程,从而更多地去理解与关怀女性,那么女性视角就有积极的意义。

因此,在“是否需要适当地加入一些男性视角”这个问题上,《白色月光》全体主创团队都没有过多犹豫。监制五百在看完剧本时曾经就这一问题与刘紫微发生过争执,而刘紫微对此的回复是:“我们不是拍一件事的AB面,我不能同时照顾两个视角,还不如做得极致一点。”

女性故事,“用力过猛”?

在王宇琼看来,这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经历程:当男性创作者开始意识到越来越多的女性视角的作品逐渐开始受到关注时,为了争夺讲故事的权利,他们自然会开始凸显自己的故事当中女性存在的价值。而对于男性视角的观照,显然不是这部12集的短剧首先考虑的事情。

女性故事,“用力过猛”?

所谓“女性主义”

女性题材的影视作品早已不再新鲜。

2011年,《甄[传》《花千骨》等“大女主”剧兴起,创作者们便开始将视角转向女性这一庞大的用户市场上来。而在今年,众多作品则将视线瞄准了“30+”的职业女性。在剧集方面,从《下一站是幸福》《怪你过分美丽》到《三十而已》,以“30+”女性作为女主角的影视剧作品陆续出现。而在综艺方面,尽管经历了“高开低走”的舆论危机,《乘风破浪的姐姐》仍然以微博热搜总计645次的数据,成为了称霸今夏的综艺节目。

尽管“她题材”的作品已是老生常谈,但在女性观众的印象里,能让她们满意的作品却是少之又少。

在《下一站是幸福》中,前期为女主角塑造的“资深少女”形象在陷入恋情的反复推拉中逐渐“崩塌”,《三十而已》中许幻山和顾佳的结局被观众指责为“伪女性主义”,讲述出轨故事的《白色月光》也同样受到争议——“为什么女性悬疑就只能是出轨?”(怒怼“林有有”们,30+女性剧就翻身了吗?)

在知乎上针对《白色月光》的问答中,讨论度最高的仍是“出轨”的话题。而在“如何评价《三十而已》的大结局”这一问题之下,用户“Atropa”给出的回答获得了1626个赞——“顾佳这条线就是典型的十年前家庭伦理剧的套路和结局。”

女性故事,“用力过猛”?

客观来讲,当一部作品被打上“女性主义”的标签时,观众对它的期待往往会更高。这也正是女性题材的作品往往会面临更高要求的原因。单纯的“爽剧”和普通的“婚恋”故事显然不够,在剧情本身足够吸引人的基础之上,女性们希望通过这些作品,进一步探讨有关女性意识的更多话题。

女性故事,“用力过猛”?

这场对谈会将剧中的故事延伸到了生活里,探讨了包括“女性的双重负担”、“男主外女主内的常态印象”等几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李银河将女性同时兼顾事业和家庭的现状称为“双重负担”。麦子则认为,尽管“男性打拼事业,女性留守家庭”是现在中国家庭的一种常态,但是“常态并不是真理”,在不断地发展和试验过程中会找到更好的模式。例如前段时间热播的《以家人之名》中“两个单亲爸爸带着三个小孩共同生活”的设定,在剧播之初便吸引了众多观众,而这种“新型家庭模式”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产剧中。

除了现实意义之外,今年的女性悬疑也为女性题材作品的创作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

首先是以现实问题反映了女性的“中年焦虑”,抛却完美女性的精英人设,展示了深入职场的中年女性所面临的感情与事业的双重挤压。

其次,创作女性题材并不意味着对男性角色的“污名化”,相反,只有当剧中的男性角色足够真实时,平等的人物逻辑才能滋生更多的讨论空间。编剧余飞就曾在微博上指出,“女人不容易,男人也有一把鼻涕一把泪。”借此来呼吁社会话题剧更多地观照男性角色。

事实上,对女性题材的作品中男性角色的热议,侧面反映了观众的要求其实始终处在摇摆之中——时而在乎角色的“合理性”,时而又想看到“极致”的坏人。在《白色月光》结尾处,张鑫为了保护张一而提出离婚,这个情节被称作对张鑫的“洗白”。事实上,正如张一不是十全十美的职业女性一样,张鑫也并非彻头彻尾的渣男。

女性故事,“用力过猛”?

编剧阿菲向毒眸解释了这个角色的情感逻辑,“张鑫还是爱着张一的,但是爱张一让他觉得很累,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女人(杨雁),让他爱得很轻松,然后他就做了个很简单的选择。后来他发现这个女人其实也不好惹,甚至还在骗我,所以他就后悔了。就是这样的逻辑。”

“可能观众会觉得给他贴上‘渣男’标签之后,思考起来会简单一些,但我们写的时候并没有这么想,因为人性就是很复杂的,没有什么决定是容易的,也没有什么感情是完全纯粹的。本质上张鑫其实并不想伤害任何人,但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所作所为,最终对身边很多人都造成了伤害。”

尽管在张鑫这一角色的合理性上始终存在争议,但这部剧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仍然有其进步色彩。随着女性观众主体意识的逐渐觉醒,国产作品的女性形象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首先是在年龄阶段上的突破。在2018年之前,国产剧女主角的年龄设定始终徘徊在28~29岁之间,死死地卡住了三十的关卡,即使是《都挺好》中的“苏明玉”这类职场精英也不例外。而随着《欢乐颂》中30+的“安迪”凭借精英女高管的人设成功走红,女性角色终于突破了30岁这一关——《怪你过分美丽》的主角30岁,《下一站是幸福》的主角32岁,《三十而已》甚至直接将这一年龄标签当作片名使用。

其次是女性角色“功能”的变化。在今年女性悬疑剧市场上表现同样亮眼的《摩天大楼》,以钟美宝的死亡为引子,讲述了一个围绕案件的所有女性守望互助的故事。不同于之前悬疑剧中略显呆板的女警形象,剧中杨子珊扮演的警察杨蕊森为案件的推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展现了许多男性警察所不具备的职业品质。越来越多“职场精英女性”的形象正在出现,她们不再是“傻白甜”,也不是“便利贴”,更不是过度“恋爱脑”。

女性故事,“用力过猛”?

此外,对于女性角色的关注点也在发生着转移。国产剧中的女性经历了“剩女”催婚、婆媳矛盾、妯娌过招、闺蜜“撕逼”等话题之后,终于开始转向对于女性本身的性格塑造,及以她为圆心而展开的关系探讨。年初热映的职场剧《怪你过分美丽》中,由秦岚扮演的莫向晚的人物设定广受好评。豆瓣高赞评论称,“终于看到了莫向晚这样一个独立、有主见、有魄力且不浮夸的现代职业女性角色。”

李银河在《女性主义》一书中提到:「当代女性主义陷入了一个两难窘境:一方面有建造“女性”身份并赋予它坚实的政治意义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打破“女性”这一类别和粉碎它的过于坚实的历史。」对于影视作品来讲,想要完全展现“女性主义”的内核,或许才刚刚开始。正如编剧阿菲所言,在女性的故事还没有完全讲好之前,讨论“粉碎壁垒”还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