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网络营销 > 小潘杂谈 >

小潘杂谈

纸媒衰落,新闻理想还有用吗?

时间:2016-11-23 23:01:54 作者:采集侠 来源:网络整理
前两天,《京华时报》爆出停刊传闻,《新京报》也传闻将会二度变更单位(已辟谣)。一时间,传媒界议论纷纷。传媒学子亦如惊弓之鸟,纷纷表示“拒绝纸媒”。

媒体11月23日文:前两天,《京华时报》爆出停刊传闻,《新京报》也传闻将会二度变更单位(已辟谣)。一时间,传媒界议论纷纷。传媒学子亦如惊弓之鸟,纷纷表示“拒绝纸媒”,“说不定一入职就停刊了”。

在当今中国的传媒界,能数得出的传统媒体中《新京报》无疑是最拿得出手的纸媒。无论是在突发事件、时政报道上追求高品质新闻报道,是在媒介合的转型事件,《新京报》都扮演了公共利益的先锋角色。

可是你看,连这家公认的“坚守公共利益与新闻理想”的大报都要用愤怒来回应一则传言,足以见得业内业外对整个纸媒新闻的“信心不足”。

然而,“新闻理想”面临的就业信心危机,不仅仅体现在“传言”方面。

在几大省级卫视校园招聘中,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的校园招聘,和往年最大的不同是,广电新闻中心的校招岗位中,编辑记者岗位需求逐年递减, 今年已经不再招聘。

微信截图_20161123115341.jpg

整个总台系统的记者岗位只有寥寥3职,且均为电台记者。

当然了,从事新闻采编岗位的最佳平台无疑是中央媒体了。它们在新闻报道上打通各个渠道的能力无可匹敌。不过,这些中央媒体欣欣向荣的背后,仍然是历年来,在京高校一岗难求的惨烈竞争局面。

不过,在传统新闻采编岗位的招聘中,也逆势出现了一些新的岗位。

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移动互联产业成为承载“新闻理想”的新去处,今年突出表现为直播和短视频风口的出现。

随着媒体融合战略新增大量新媒体岗位,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采编岗位在2015年至今的历次校园招聘中不减返增。

今年年中,澎湃新闻、新京报的社会招聘途径出现了“直播记者”的岗位。门户方面,新组建的易传媒唯一的校园招聘岗位也就是“直播主持人”。此外,包括VR在内的技术新闻结合类岗位,也将会成为司空见惯的职位设置。

和新闻岗位的逐年削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类传统岗位“编导”,则切合当下泛娱乐内容产业的欣欣向荣,需求量猛增。

江苏广电校园招聘 的编导类岗位就有16个名额,比去年的需求翻了一倍。

湖南卫视也已经多年未开展校园招聘,直到去年,获得A轮融资的芒果TV首度开展校招,大量芒果系附属人才纷纷流入, 其中不乏编导类、采编等岗位,但岗位设置已基本参照了互联网公司的分工。

2016年芒果TV校招岗位设置(部分)

微信截图_20161123115324.jpg

值得一提的是,在浙江广电率先曝光的2017年校园招聘计划中,出现了名为“商业导演”的新岗位。

根据资料显示,“商业导演”这个职位负责节目前期的商务洽谈、节目广告客户对接、了解植入需求、完美实现节目内容和广告的融合,并跟进后期剪辑,以符合和广告商植入要求。同时还要负责节目整体宣传,与节目合作公司的宣传方进行接洽,对节目宣传有一定的创新构思。

梅丸君认为,“商业导演”岗位更像是一个“文化产品经理”。在资本的对接下,电视综艺节目正处于井喷式的发展。“商业导演”的出现切合了当下产业需求,但对求职者的要求更高——不仅兼顾了广告策划、公共关系能力,同时要具备电视节目制作的编导思维。

这在传统的科班教学中,这样的交叉学科人才是稀缺的。 一年前,刚刚离开浙江卫视总监岗位的夏陈安在浙大传媒学院的演讲就曾表达了对“文化产品经理”的期待:“ 当然内容为王的时代,最重要的是导演等等,但是如果你觉得内容已经做的足够强了的话,你要多花点时间培养成产品经理。我在北京文化工作最大的遗憾,就是缺这样的人。”

见微知著,传统媒体的新闻采编类岗位在持续缩减“纳新”人数,反映出传统采编从业人员的高饱和状态,也反映出行业生产效率的变化。不过,每年参加编辑记者考试人数激增,可见新人对采编岗位仍然充满热情,但市场却更愿意拥抱变现能力更强的岗位,比如传媒行业的编导类、广告类、技术类。如果你能兼得一二,那就是更是香饽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