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创业失败,坚持卖包子22年,刘会平卖出了40亿身价
不出意外,最终巴比食品的开板价格可能会超过30元,届时其总体市值可能超过70亿。作为A股的首个主打包子的餐饮品牌,巴比食品背后的故事却非常励志。任谁也没想到,这家包子巨无霸的前身只是一家普通的街边小店。
而在上海开小店之前,巴比食品的创始人刘会平曾在常州、南宁等地就曾卖过包子。但这些地方的经历都没能让他彻底的安家。
1998年,21岁的刘会平踏着中国第一波互联网浪潮来到了上海,他用借来的4000元钱盘下了一个早点摊子,这就是巴比食品起航的地方。
刚开始,由于地域的差异上海人并不喜欢吃馒头,因此他的生意也并不好,每天营业额也就只有200元,但同期店面租金却超过了6000元。
如此运营了两个星期之后,刘会平无奈的关掉了店铺。
一年以后,在姐姐的支持下,刘会平在上海二路又开了一家包子铺,尽管经过他的改良后包子更适合上海人的口味,也比以前的生意更好了。但依旧没能摆脱倒闭的命运。
两次的失败对于平常人来说,可能从此就收心不再创业,但对于刘会平来说,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他当时给自己算了一笔账,上海有2500万人,假如每个人每天早上消费四五块钱,那这都是一个巨额的生意。
很快,刘会平的第三家店开业了,这次他给店面取名“刘师傅大包”,并且采用了差异化运营的策略,不仅包子只有7毛钱,且口味更适合上海人。这一次,刘会平的包子铺没有像前两次那样倒闭,而是越做越大。由于策略的稳定,以及模式的可靠,很快他将包子铺开进了上海南京路。
这里人流量大,且租金昂贵,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但经历了两次失败之后,刘会平岂能让困难吓到,幸运的是,这次尝试大获全胜,一年时间他的净利就达到了50万元。
2003年,非典肆虐下,经济很快就有了一个小低谷,也是这一年他将店铺的名字改名为“巴比馒头”。其后的短短两年时间里,他就开出了9家店面。
2005年,加盟的模式受到了市场的广泛欢迎,于是“巴比馒头”进入了快速扩张期,到了2012年,巴比食品的加盟店就超过了1360家。
也正是因为不断扩大的生意规模给了刘会平底气,因此他在2009年的时候就开始建厂,且规模化运作。
此后,巴比食品一直稳步发展,规模也在逐渐扩大。
2019年底,巴比食品在全国已拥有16家直营店、2915家加盟门店。从1998年到2020年,刘会平在卖包子的路上走了22年。
做时间的朋友,开出时间的玫瑰。到今天,巴比食品已经是一个综合性的面点制造商了,而盈利模式也由原来的卖包子变成了向加盟店出售包子、馒头原材料或半成品,以及收取加盟费、管理费。财报显示,2019年巴比食品营收超过了10亿,净利也达到了1.55亿。
另外,根据其招股书显示,公司创始人、实控人刘会平、丁仕梅夫妇合计持有公司60.65%的股份,按照最终70亿的市值计算,刘会平、丁仕梅夫妇最终的身价则会超过40亿。
当然,刘会平的案例在中国并不是特例,同他一样的还有很多人,有时候对于生意来说,做时间的朋友,时间就会给你最大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