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入蜀,程维卖菜
在出行领域疾奔数年的滴滴,正全力以赴冲向下一条赛道。11月3号,滴滴CEO程维首次在内部大会上公开表示:“滴滴对橙心优选的投入不设上限,全力拿下市场第一名。”滴滴内部人士向亿邦确认了上述信息的真实性。
入局社区团购4个月后,10月15日,滴滴旗下的橙心优选在成都开出了首家线下店。几天后,滴滴与乳品行业上市公司皇氏集团达成战略合作,这被外界视作滴滴在强化供应链的标志。从6月15日入蜀,滴滴凭借着“9毛9水果”的强补贴政策快速俘获用户,并在初步摸清玩法后迅速复制。滴滴方面告诉亿邦,9月28日,七省日订单已突破280万。
但买菜这桩小生意,不缺摩拳擦掌的大玩家。
阿里、拼多多、美团相继入局,在小范围摸索后相继快速铺开。阿里包括盒马、菜鸟、饿了么、零售通在内的四个业务板块都在孵化社区团购项目,以内部赛马的方式剑指买菜赛道。黄铮在五周年内部讲话中下了定论:“买菜将是拼多多人的试金石。”美团创始人王兴不止一次在公司中高层会议中发话“这场仗一定要打赢”,而美团无论促销方式还是供应链物流搭建,均与滴滴极为相近。
如火如荼的流量战争即将进入下半场,靠网约车占据用户心智的滴滴,能从强敌环伺的社区团购中跑出来吗?第一场仗打下来了工位永远不够用。三人座的沙发上挤着六七个人,会议是几分钟前临时拉起的。没有专门的面试间,因为说话的人太多,HR几乎是扯着嗓子在面试。走廊上坐着几个人,抱着电脑紧张地核对数据,楼下的瑞幸咖啡也早已挤满了人。
在位于成都的橙心优选总部,这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常。随处可见的“always day one”字样,暗示着这是一家随时准备战斗的公司。用员工的话说,“橙心是一家百分之百的创业公司,高速旋转,每个人每天都很忙。”
搬入总部一个月,橙心优选的团队由原先总部抽调的二十多人迅速扩张到了一百多人。原先租下的第11层楼很快就不够用了。随后3个月的时间里,橙心相继租下了大厦的第18层和第21层。截至10月底,橙心团队已有500多人,仅地推团队就超过百人。
这样的模式,几乎完全复制了滴滴起步阶段的高速发展。这也不仅仅是橙心的战斗,更是滴滴的新战场。
估值超600亿美元的出行巨头滴滴,正尝试拓展边界,生鲜显然是一项重要的新试水业务。橙心优选由滴滴集团高级副总裁陈汀挑大梁,网约车平台公司CTO赖春波负责技术、仓配等核心业务,直接向陈汀汇报。亿邦独家了解到,一名滴滴副总裁在橙心优选成都总部设立了办公室。
5月18日,林宇带着从滴滴内部调岗的二十多位同事,在400多平方米的办公楼里开了第一场启动会。经过供应商和物流外包对接、团长拉新、系统及路线测试,6月15号,不到一个月时间,橙心优选小程序正式上线。
这是橙心优选的第一场战斗。林宇告诉亿邦,目标只有一个:订单到万。
9月15日晚上9点多,二十多人聚集在办公室的大屏幕前,紧盯后台实时数据,他们印象深刻的第一组数字是“9967”。又过了几分钟,数字跳过了10000,六七十人在那一瞬间同时鼓起了掌。
橙心优选的第一仗打下来了。
随着数字不断上涨,滴滴的买菜业务逐渐在西南市场站稳脚跟。9月11日,川渝地区日订单突破50万单;9月28日大促,成立仅100天的橙心优选七省日订单达到280万。亿邦从兴盛优选高层处获悉,兴盛9月日均订单为800万单,这是目前行业最高水平。
在供应商和物流体系方面,橙心优选也迭代出了系统的方法论。亿邦了解到,在日订单从1万到20万的飙升期,滴滴成都中心仓的面积迅速从5000平方米增至1万平方米,最后拓展到5万平方米。经历了初期的人工规划,团长端配送路线已实现AI算法自动规划。
随着更多流量涌入,橙心优选的团长画像逐渐清晰。
亿邦从橙心优选方面获悉,目前该项目在成都开发团长超过5000多名,早期拥有流量优势的宝妈和夫妻店都是重点开发的对象,但经过4个月摸索,夫妻店的占比逐渐提高。一方面,夫妻店满足了用户自提的需求,另一方面它在拓展社区流量方面更有优势。宝妈因为没有店面,履约能力较差,占比正在逐渐降低。
与之类似,夫妻小店既是兴盛优选的核心团长画像,也是兴盛早期能迅速铺开的重要原因。上述兴盛高层告诉亿邦,兴盛优选早期的快速扩张,得益于连锁社区店芙蓉兴盛的加入。“芙蓉兴盛在16个省有1.6万家门店,2017年10月之前,兴盛的团长大部分来源于经营芙蓉兴盛的夫妻店。”
花4个月时间,滴滴在买菜这件事上逐渐摸出一套打法,并计划通过复制快速扩张。巨头入局小生意从金融到货运,今年以来,滴滴一直在大力拓展新业务。跨界涉足生鲜业务的原因之一,是看中其超万亿规模的市场。
招商证券报告显示,2018年,国内主要生鲜品类的摊位成交额超过15000亿元,但目前流通渠道主要集中在农贸市场和商超。上述兴盛优选高管告诉亿邦,即便在疫情期间有所加速,生鲜赛道的线上渗透率仍然很低,成长空间巨大。“兴盛去年的GMV是100亿元,今年400亿元的目标可以完成。头部几家都算上,今年的GMV勉强达到1000亿元,渗透率也仅有10%。”
在这个潜力巨大的蓝海中,靠混战争夺流量这张入场券,各大巨头避无可避。整个流量市场见顶,增长逐渐放缓,增加用户粘性以及从别人盘子里抢蛋糕,成为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与以低价为核心的电商流量相比,粘性更高的社交流量显然拥有更高的护城河。
除此之外,生鲜业务也能够为滴滴的支付业务增加新的应用场景。
支付功能被视作互联网公司实现商业闭环的重要一环。天眼查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北京一九付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企业名称改为北京滴滴支付技术有限公司。据新京报报道,滴滴在3年前以3亿元的价格收购了这家公司,正式拿到支付牌照。此前,阿里、腾讯已申请获得了支付牌照,京东、美团、拼多多也以收购三方公司的方式获得了支付权限。
在拿到牌照前,滴滴的支付方式主要有三种:支付宝、微信支付和银行卡支付。一旦经过以上三种支付通道,平台就得支付“通道费”。多位业内人士向亿邦表示,行业里约定俗成的通道费不超过千分之八。对于2017年GMV就高达250亿-270亿美元的滴滴而言,这是一笔最高可能超2亿美元的开支。
作为高频刚需类消费的典型代表,社区团购是支付的重要场景之一。
业内人士告诉亿邦,滴滴、美团和拼多多进军社区团购的目的之一,就是为支付寻找新的应用场景。
亿邦注意到,和大部分平台类似,橙心优选的独立App目前仅支持微信支付,尚未开通滴滴支付。一位业内高管对亿邦表示,目前社区团购还离不开微信生态,团长和用户活跃在微信里,平台“不敢得罪”微信。但在他看来,一切只是时间问题。“当用户对平台的忠诚度养成,习惯在App内下单,平台使用自家支付的条件就基本成熟了。”
在诸多竞争对手中,由于模式和打法类似,以及年底覆盖千城的目标基本一致,美团被视作滴滴的最大竞争对手。
事实上,美团对买菜业务的重视程度比滴滴更甚。
美团方面告诉亿邦,今年7月成立的优选事业部,是由美团高级副总裁、S-team成员陈亮亲自负责。陈亮此前曾带领酒旅业务有所突破,在美团“老人带新业务”的惯例下转到生鲜零售赛道。目前,社区团购已成为美团的一级战略项目,正在全国范围内加快开城步伐。
美团优选今年7月在济南试水,9月推出“千城计划”,计划在年底前覆盖20省。近日,该项目8天连开陕西、江苏等6省,扩张至12个重点省市,目标完成过半。一位美团供应商告诉亿邦,美团的BD(商务拓展)团队已进入合肥,计划11月9日在合肥、芜湖、六安、蚌埠等城市“六城连开”。
他同时对亿邦表示,橙心优选的团队也已出现在四川、山东、重庆、合肥等地。滴滴美团,必有一战与初闯买菜赛道的新兵滴滴相比,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早有建树的美团远远跑在了前面。
在“千团大战”中培养出了一支强大的地推“铁军”,是美团公认的优势。上述供应商对美团BD团队印象深刻:“他们地推每天拉新人数是同行的3倍。”
一位见证过美团与饿了么早期竞争的商户告诉亿邦,当时地推团队的普遍工资是200元一天,但美团给到了600元,很多人对此不理解。“美团就让你先干,不管成本往死里打,先把竞争对手全部干掉,干掉了我再慢慢做。”
另一方面,与滴滴相比,美团的传统业务与买菜更接近,更容易在用户心智上占据优势。业内人士告诉亿邦,借助美团App,美团优选的流量会更加精准。招商证券数据显示,此前在济南试水期间,美团App开放导流入口,美团优选被置于首页重要位置。
在核心的仓储物流体系搭建方面,两家公司已展开激烈争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高管告诉亿邦,打比方说,如果美团中心仓面积是1万平方米,橙心优选就会尽量租2万平方米的仓库,对标意味明显。多位从业者透露,滴滴正在不遗余力以双倍薪资招揽人才,很多人收到了滴滴通过猎头抛出的橄榄枝,其中不少是来自美团的员工。
橙心优选与美团优选小程序近一个月指数对比
来源:阿拉丁指数
据亿邦了解,美团仓储体系分三级,即中心仓、网格仓和团长门店、中心仓分拣货物,经由物流配送到网格仓,最后由配送员配送至团长门店。美团优选合肥地区的一位中心仓物流承包商告诉亿邦, 美团在当地的网格仓采用城市合伙人制度,“合伙人要有仓库和司机,且没有保底单量,压力较大”。所谓保底单量,是指平台在单量不足时,按照协商好的订单数向第三方物流公司支付配送费。
橙心优选则为四级仓模式,大致逻辑是中心仓、本地仓、网格仓和团长门店,设置本地仓的意义在于减少成本。除了标品由全国性的经销商发往中心仓以外,水果、蔬菜等易损耗的品类,会由本地经销商发往本地仓,配送成本会更低。亿邦了解到,针对成都地区的三方物流配送,滴滴设置了保底单量。
分别诞生于2011年和2012年的美团和滴滴,对打价格战并不陌生。
倡导“不设限、无边界”的美团擅长烧钱攻势,以不计成本的补贴迫使竞争对手退出赛道,形成垄断优势后再重新制定行业规则。被《决策参考》一书评价“行动快、重战略、绝对执行力”的滴滴,也是在与快的和优步的价格战中胜出后,才牢牢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类似的交战模式还在延续。滴滴“9毛9”策略初显成效,美团立即跟进,在成都地区也推出了“9毛9水果”。
但一位资深电商行业人士对亿邦表示,美团若要与滴滴打价格战,必须考虑两个实际问题:第一,社区团购赛道是否有类似于出行行业的临界点;第二,美团的耐心会不会像当初做出行那样不稳定。
2017年,美团试水打车业务,一度在南京、上海与滴滴展开正面交锋。为争夺市场,美团针对上海司机推出了三个月不抽成的优惠政策,随后被媒体曝光每月投入高达5000万美元,美团回应称“消息不属实”。2018年,美团高级副总裁王慧文宣布“不会加大在网约车上的投入”。
时隔三年,美团再次对决滴滴,形势已然生变。
对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巨头而言,买菜背后的万亿市场乃至对拓展支付场景的意义,其重要性都不言而喻。但滴滴和美团过去在其他领域积淀的优势能否迁移至生鲜赛道,仍需时间检验。
这个时间也许不需要太久。多位接受亿邦采访的业内人士的共识是,一年之内,巨头的买菜之战就会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