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网络营销 > 小潘杂谈 >

小潘杂谈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意思(全诗解释和内容默写)

时间:2021-04-29 16:20:08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美文社
原标题: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意思(全诗解释和内容默写) 梅花古画 宋人对梅花的喜爱堪称痴狂,在咏梅的长久历史之下,梅花诗渐渐发展出了独属于它的诗词特征,在表达诗人

原标题: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意思(全诗解释和内容默写)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意思(全诗解释和内容默写)

梅花古画

宋人对梅花的喜爱堪称痴狂,在咏梅的长久历史之下,梅花诗渐渐发展出了独属于它的诗词特征,在表达诗人的情感方面更是达到了难以被超越的地位,在两宋时期,对梅花痴迷的男女诗人不计其数,如诗人李迪写道:我被梅花恼几年, 梅花才发便诗颠。月明绕却梅花树, 直入梅花影里眠。寄托了众多文人墨客情愫思绪的梅也就成了当之无愧的群芳之首,更代表了崇高的文化地位。一、梅花诗的繁荣景象初探1、梅花诗的兴起之路

梅花最早在我国古人眼中是一种上等调味品,直到后来,才被当做传情达意的意向。我们已发现的梅花诗的记载已经可以早至《诗经》中,在《诗经·国风》的部分就有用吟咏梅花来表示女子对爱情期待的诗句。到了魏晋时期,就已经有了早期完全以咏梅为基调的诗句,及至两宋,这种对梅花的喜爱才正式达到顶峰。

其实北宋早期梅花的地位并不突出,反而种牡丹成风,然而在梅花种植最多的南方一带,由于部分诗人对其的钟爱,尤其是林逋一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更是佳作,这些咏梅诗的推动下,到了北宋后期,梅才渐渐变得受人欢迎,到了南宋更是繁盛,仅仅咏梅的文册就有不少。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意思(全诗解释和内容默写)

梅花实景

2、因梅而生的文人集会

文人酬唱自中唐以后便流行开来,以诗对话颇为有趣。但宋时有许多酬唱是完全围绕梅为主题的,一次酬唱甚至能有上千首咏梅的诗句产生,可见当时文人对梅的解读由浅入深的挖掘是何其透彻。有的文人不满与彼此酬唱,甚至开始与古人的咏梅诗进行酬和,将自己的爱梅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宋代的《观林诗话》中有这样一个记载:“(汴京)都下旧无红梅,一贵人家始移植, 盛开,召士大夫燕赏,皆有诗,号《红梅集》,传于世。”

这讲的是汴京的一次以咏梅为题的文人诗会,在这次和着春意赏梅的活动中,可以说是诗篇盈积,甚至仅仅一场诗会就出了一本诗集,可想而知在这场诗会上有多少梅花诗产生。

3、从诗文数量看文人的喜梅之情

在《全宋诗》一书中共收录两宋诗词约二十五万四千余首,其中咏物诗中以梅花为主要对象的就有超过四千七百首,接近全书的百分之二,此外还有《全宋词》中一千首以上的咏梅词,以及各类文赋,共计五千以上。许多著名诗人都不可免俗的有几首咏梅的诗词,最著名的爱梅诗人林逋有八首梅花诗,我们更熟悉的辛弃疾在四十余首花诗中,咏梅的就占了三分之二,苏轼的咏梅诗词加起来已经超过了五十,更惊人的是大诗人杨万里,有一百五十首左右的咏梅诗可考。

在这数量庞大的咏梅诗中,纵然并非首首经典、广为流传,但仅从数量上看,梅的意象出现的次数仅次于杨、柳这两样几千年来专用来传情达意的意象,由此可见梅花这后来居上的意象在两宋时期的地位之高,也可看出当时诗人对梅花喜爱的真诚和狂热。二、梅花的审美与诗人情愫在我们熟知的梅花诗中,纵然有不少也是单纯歌咏梅花以表达自身对梅的喜爱之情的,然而梅作为凌寒盛开、傲骨不减的艳压群芳的两宋诗人挚爱,更多时候是由于它能够引起诗人共鸣,在传情达意上有自己的独特含义。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意思(全诗解释和内容默写)

凌寒独自开

1、梅以寄相思

“前溪昨夜深深雪,朱颜不掩天真。何时驿使西归,寄与相思客,一枝新。报道江南别样春。”

这首出自晏殊之手的咏梅诗也是一首典型的以梅抒发相思之情的作品。远游之人喜爱的梅花已经盛开了,多想折一枝梅花寄给对方,向他展示这江南的至美春色。在梅花这一当时梅花情结的衬托下,一只梅变得更容易让人共情,在诗人细腻心思的渲染下,进而成了谱写相思的不二之选,表达的情感真挚而浓厚更不失热烈,怎一个“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了得。

2、梅之傲骨与人之傲气

“凌寒独自开”的梅花在世人心中已经和高洁、淡雅难以分割,所以在咏梅时也多多少少会带上以梅自比的意思,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的后半首曾写到:“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固然是在写梅花本身的高洁品质,但又何尝不是在写他自己在艰难求存的同时,也不会舍弃自身傲气的宣言呢。

3、凌寒盛开与诗人身世

同样以《卜算子》为例,若说这首诗后半句是陆游的铮铮傲骨,那么前半句则是他当时所处环境的真实写照:“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不仅风刀霜剑,无人赏识,更兼年事已高,仕途失意。这与梅花绽放的环境何其吻合,正是因此,梅才能轻易就引发了大诗人陆游的愁思。

除了表达自身愁苦,梅也是忠君报国的象征。在《尚书·说命下》中有这样一个典故:“若作和羹,尔惟盐梅。”之后这个盐梅和羹的典故就渐渐引申为臣子呕心沥血辅佐君王之意,因此也才有了“暗香消尽,和羹心事谁表”这样的诗句,正是要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求仕之心。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意思(全诗解释和内容默写)三、梅花诗盛行的因由1、审美上的恰好合适

在两宋时期,由于儒学和宋明理学的高度发展,使得当时文人的情感要求偏向典雅高洁含蓄,士大夫之间向往的恰好是梅花一般清瘦的美,更要平淡隽永,要傲骨天成。梅花的暗香浮动和虬曲苍劲恰好符合当时文人士大夫阶级的审美需求,迎合了他们的审美期待,故而才能后来居上甚至渐渐一枝独秀,在两宋时期大受欢迎。

2、政治方面的移情

正如上文所说,梅花在其自身环境与各种典故中都有能够让文人墨客借以自比的部分。北宋初年燕云十六州落入敌手,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忍气吞声,当时大批有志之士痛惜国难,据理上述却被统治者厌弃,纷纷罢免或贬谪,因此有了众多感慨国仇家恨、时运不济的文人,他们将自己的愁苦遭遇和梅花的凌寒盛开相结合,暗自表达其内心的悲愤,让梅成为自己情感的寄托,这才有了梅花诗蓬勃的盛况。

在梅花诗中,众多爱国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亲朋的念,对国家的忠,对时事的痛,对本心的不离不弃,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信念的坚定,完成了自己毕生的理想追求,面对这样的无上豪情,可以说梅花的风骨也在他们的衬托下更加高洁。

3、上层人士的扶持与引导因素

在两宋时期,爱梅的文人墨客众多,其中陆游、苏轼、晏几道这样的大文豪无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前有陆游把咏梅设置了“日课”,要日日不间断,甚至有“七十八日,得诗百首”的壮举,后有杭州太守杨元素在每年的梅花宴上的常客苏轼一生数十首梅花诗的流传,都让梅花成为了众所周知的“流行单品”。在这股风气的推动下,梅花在世人心中自然会变得高雅许多。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意思(全诗解释和内容默写)

不仅士大夫们在不断推崇梅花,就连皇族都没能免俗。梅花的清雅和高洁恰好符合宋朝统治者治理国家的需求,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梅花由一开始的江南特产逐渐延展,不仅遍及大江南北,甚至成为了皇家园林里必不可少的一景。汴京最大的皇家园林艮岳中甚至有特意开辟的梅园,在帝王自上而下的推动下,梅花的盛行也就更加快速且容易被众人所接受了。

4、宗教文化的渗透

借梅花表达自己隐逸之情的宋朝第一爱梅诗人林逋所住的西湖边有一净土社,众多志同道合的文人常常聚在此处谈诗论道。作为寺院聚集的西湖周围,净土社自然也离寺院非常近,因此净土社的诗人们大多和僧人关系不错,林逋自己就常常和同样隐居此地的僧人智园谈天,在智园的影响下对追求心灵的净土有着别样的情感,而生长在白雪中的梅花恰恰和佛教净土信仰的追求相合,因此追求佛理的一众僧人和文人自然的拜倒在梅花冰清玉洁的风骨之下。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意思(全诗解释和内容默写)

梅林四、小结宋代咏梅诗的繁荣给后人带来的不仅是无数佳作,更有以梅花诗为例形成的咏物诗体系和在梅花的高洁中体现的傲骨,是一种无上的精神财富。“了知一气环无尽,坐笑千林冻欲僵。力量世间谁得似,挽回岁律放春阳。”在无数诗人赞美过后,梅花变成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象征,代表了君子气节,也寓意了无论严寒风霜我们不畏惧,不逃避的精神。两宋时期繁荣的梅花情结不仅体现了文化的繁荣,更展现了古人的思维方式,给后人留下了值得借鉴的生活理念,对我们研究和学习先人文化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