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造假100倍?肯定是谣言,但也有注水
近日,有消息曝出全网直播电商主播TOP50 数据严重注水, 5 月对外披露的GMV与实际出入近 100 倍。
误读榜单的截图
锌财经第一时间向WeMedia创始人李岩了解到,所谓“ 100 倍”是对榜单的误读,“ 100 多亿的数字指的GMV,不是销售额; 1 亿指的是订单量,不是销量”。
截图中的消息被曝出来后,被许多用户在微信群里疯转。大家似乎早已经默认直播电商是一个充满严重注水与数据造假的行业。这条消息被认定为揭开了直播电商的真面目。
可见,在直播产业大热之下,大众对其信任度却有待探讨。
“ 100 倍”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在直播电商这里却成了一个“合理造假数字”。其背后是最近频频被曝出来的丑闻,薇娅梦洁翻车、赵圆圆再锤直播套路,还有浮出水面的数据注水、刷单机器人、刷单等灰色产业链一条龙… …
电商直播成为 2020 年风向标。做头部主播有多赚钱?一只股票恰好能说明。
梦洁股份搭上薇娅后接连收获 7 个涨停板,股价从 4 元每股附近直接暴力拉升至 10 元每股附近。
5 月上旬被拉起的股价
然而没过多久,梦洁股份的股票一度跌停,股价过山车式波动。在股价疯狂飙升的同时,梦洁股份持股5%以上股东、梦洁股份董事长姜天武前妻伍静却在减持。
一边是搭乘网红概念股价飞起,一边是大股东、董监高等相关利益人大肆减持,让人多少有种炒概念大赚一笔后套现离场的感觉。
本就存在巨大争议的直播电商,在大众面前的形象急剧下降。
近日,风暴的中心还集中在将淘宝直播带火的赵圆圆身上。
不久前,正在话题之下的赵圆圆曾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谴责直播带货乱象,随即删除后仍被广泛讨论。
赵圆圆称,“现在一场直播没有几个亿都不好意思发战报写新闻稿了?真以为东西那么好卖?你们数学及格了吗? 1 元秒的车按原价算销售额,打五折的商品按原价计算成交,PV算观看人数,个个都在放卫星,牛逼都吹到月球了,坑位费+流动费+全网最低价,商家还剩下几个子儿?”
赵圆圆的微博截图
此外,赵圆圆还在个人微博上宣称要给大家打造一个直播营销的样板,“不收坑位费,只收极少的佣金”,“基本就是讲品牌故事、产品理念和特点,以及自己对产品的一些趣味讲解”,言外之意是——我和现在的带货直播不一样。
电商直播也确实衍生除了不少的问题。
多家媒体曾曝光,直播带货已经有一条成熟的灰色产业链,包括了刷单、刷数据机器人等。
每个行业或多或少存在灰色地带,像电商直播这样新兴的朝阳产业能快速形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不得不感叹一句“水真深”。
据了解,目前刷单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会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推出不同的刷单套餐。商家在电商平台的销售额除了实际卖出去的销售额,还包含了刷单的虚高销售额。
被卷进刷单风波的名人也不少,有董明珠的线下经销商在网络上抱怨,董明珠要他们在线上购买“任务”。虽然在事后她一再否认,回应“故事太多”,但仍难以洗脱嫌疑。
针对直播带货造假一事,董明珠回应称“那不可能”
淘宝大主播雪梨也被曝在直播间“刷单”,疑似数据作假,因为助理失误忘记关闭摄像头被推上热搜。
看似朝阳的电商直播行业,其背后其实有层层“泡沫”。
不少电商的从业者表示,业内刷单现象非常泛滥,部分产品甚至绝大部分销量来自刷单。直播间注水常有,涨粉、刷直播人数、刷销售数据,买流量,上热门,甚至平台也变相售卖数据。
微博检索"涨粉",可以搜索出大量刷单卖家。据卖家介绍,目前直播刷单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并且明码标价,分为机器、人工、混合刷三大种类。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店家推出不同的刷单套餐。
举个例子,下单用户只需要花费 28 元,即可获得抖音" 158 赞+ 10 条真人评论+ 1 万播放"。
杭州某淘宝直播运营公司向锌财经表示,淘宝直播专门有反查系统,用来处罚恶意直播刷单者,大多数商家平台不会冒这个风险。反而一些注重场观的淘宝达人会为了数据刻意造假,头部主播出问题主要还是在选品上。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2019 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的总规模达到 4338 亿元,预计到 2020 年规模将翻一番。
文章开头提到的《直播电商主播GMV月榜top50》是由WeMedia、凤凰娱乐联合发布,列举了 5 月 1 日至 5 月 31 日,直播电商行业GMV排名前 50 的主播,榜单数据显示,他们共计创造超了123. 47 亿元的单月GMV。
于整体行业来看,直播带货依然处在红利期。但对这些头部大主播来说,一方面,由于过了新鲜感,本身就有一定数量的用户脱粉;另一方面,由于各个平台的都在布局直播带货,也不得不接受被分流的现实。
以刷单的形式来给品牌方制造“自己正当红”的假象,也不足为奇。
但细看下来,头部大主播收坑位费带货的模式也值得探讨一下。在很多头部大主播的直播间里,除了高额的“坑位费”,还总是以“全网最低价”的噱头来吸引用户下单。
这样的模式显然损害了品牌方的利益,甚至不少品牌方出现了“赔本赚吆喝”的情况。尤其是现在所谓的头部主播流量大幅下滑,无疑加剧了这个矛盾。
2020 年下半年,电商直播或许会迎来新的变数,回归商业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