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初中诗歌大全-浪漫爱情现代诗
原标题:现代初中诗歌大全-浪漫爱情现代诗
杜甫的诗歌在格律上具有炼字精到,对仗工整的特点,且语句通俗易懂,富有现实主义的生活气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其中6首,今天,小编就将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六首杜甫诗歌进行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提示:标红句子为诗歌名句,是语文考试中的热点,大家最好熟记。如果能力过人,最好全诗背诵,为写作积累素材。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与李白合称为“大李杜”,后人称他为“诗圣”。
杜甫画像
课内四首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20古代诗歌四首 教材第118页)
【译文】
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层云升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
【诗中知识点】
1. 诗中的涉及的人名、地名、官职
(1)岳:此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其余四岳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其中,泰山以其雄伟壮观而闻名于世,为五大名山之一。古时是“天”的象征。
(2)岱宗:指泰山。古诗歌中称泰山为“岱宗”,常用,可直译。
(3)齐鲁:传球时的两个诸侯国,在今天山东一带。
2. 诗中的文学常识
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3. 诗中重点注释
(1)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2)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
(3)未了:不尽,不断。
(4)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5)钟:聚焦。
(6)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7)割:分。夸张的说法。
(8)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9)荡胸:心胸摇荡。
(10)曾:通“层”,重叠。
(11)决眦(zì):眦:眼角、眼眶。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12)决:裂开。
(13)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14)会当:终当,终要。
(15)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泰山的顶峰。
(16)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25诗词五首 教材第139页)
【译文】
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的长安城满目凄凉,到处草木丛生。
伤感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多个月战火连续不断,长久不息,家书珍贵,一信难得,足矣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白了头发,越搔越稀少,少得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诗中知识点】
诗中重点注释
(1)国:国都,即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2)破:被攻破。
(3)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4)深:茂盛;茂密。
(5)感时:感伤时局。
(6)恨别:悲伤,悔恨离别。
(7)惊:使……惊动。
(8)烽火:古时边疆在高台上为报警点燃的火。这里指战争。
(9)连三月:连续多个月。
(10)家书:在一个远离家乡的地方,给家庭写的信。
(11)抵万金:家书可值几万两黄金,极言家信之难得。 抵:值。
(12)白头:白头发。
(13)搔:抓,挠。
(14)短:少。
(15)浑:简直。
(16)欲:将要;就要。
(17)不:禁不住。
(18)胜:能承受、禁得起。
(19)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束发,所以用簪。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24唐诗三首 教材第124页)
【译文】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诗中知识点】
1. 诗中的涉及的人名、地名、官职
(1)石壕村:现名干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七十里。
(2)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3)河阳,今河南孟州,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2. 诗中重点注释
(1)暮: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4)逾(yú):越过;翻过。
(5)走:跑,这里指逃跑。
(5)呼:诉说,叫喊。
(6)一何:何其、多么。
(7)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8)啼:哭啼。
(9)苦:凄苦。
(10)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前,上前,向前。致,对……说。
(11)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2)附书至:捎信回来。书,书信。至,回来。
(13)新:最近。
(14)存:活着,生存着。
(15)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暂且。偷生,苟且活着。
(16)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指生命结束。
(17)室中:家中。
(18)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
(19)惟:只,仅。
(20)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21)未:还没有。
(22)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23)完裙:完整的衣服。
(24)老妪(yù):老妇人。
(25)衰:弱。
(26)请,请求。
(27)从,跟从,跟随。
(28)应,响应。
(29)犹得:还能够。得,能够。
(30)备:准备。
(31)晨炊:早饭。
(32)夜久:夜深了。绝:断绝;停止。
(33)如:好像,仿佛。
(34)闻:听。
(35)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36)明:天亮之后。
(37)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登,踏上。前途,前行的道路。
(38)独:唯独、只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24唐诗三首 教材第125页)
【译文】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诗中知识点】
诗中重点注释
(1)秋高:秋深。
(2)怒号(háo):大声吼叫。
(3)三重(chóng)茅:多层茅草。三,泛指多。
(4)挂罥(juàn):挂着,挂住。罥,挂结。
(5)长(cháng):高。
(6)塘坳(ào):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坳,水势低的地方。
(7)忍:狠心。
(8)能:如此、这样。
(9)对面,当面。
(10)为,做。
(11)入竹去:进入竹林。
(12)呼不得:喝止不住。
(13)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14)漠漠向昏黑(古音念hè):指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
(15)布衾(qīn):布质的被子。衾,被子。
(16)恶卧,睡相不好。
(17)裂,使动用法,使……裂。
(18)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雨脚,雨点。
(19)丧(sāng)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20)沾湿:潮湿不干。
(21)何由彻:如何才能挨到天亮。何由,怎能、如何。彻,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
(22)安得:如何能得到。
(23)广厦(shà):宽敞的大屋。
(24)大庇(bì):全部遮盖、掩护起来。庇,遮盖,掩护。
(25)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是泛指贫寒的士人们。
(26)俱:都。
(27)欢颜:喜笑颜开。
(28)呜呼:书面感叹词,表示叹息,相当于“唉”。
(29)突兀(wù):高耸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广厦。
(30)见(xiàn):通“现”,出现。
(31)庐:茅屋。
(32)亦:一作“意”。
(33)足:值得。
课外二首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材第63页)
【译文】
岐王府第里时常相见,崔九堂前您的音乐多次听闻。
如今正是江南的大好风景,在落花时节又重逢李君。
【诗中知识点】
1. 诗中的涉及的人名、地名
(1)江南:今湖南省一带。
(2)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常在贵族豪门歌唱。“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3)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
(4)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故称之为崔久,得唐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2. 诗中重点注释
(1) 寻常:经常。
(2)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3) 君:指李龟年。
3. 诗中出现的常用意象
(意象:简单说就是寓“意”之“象”,即借物抒情,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落花: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寓意很多。作自然景物描写,可用来衬托优美意境;也可借“落花”意象,表达韶华易逝的伤感、个人身世之悲,或对繁华时代落幕慨叹。
落花的具体寓意需要在具体的诗歌意境中灵活理解。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材第59页)
【译文】
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诗中知识点】
诗中重点注释
(1)舍弟:家弟。
(2)戍鼓:读shù,边防驻军的鼓声。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边秋:一作“秋边”,秋天边远的地方,此指秦州
(5)一雁:孤雁。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一雁,比喻兄弟分散。
(6)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指恰逢白露时节。
(7)分散:一作“羁旅”。
(8)无家:杜甫在洛阳附近的老宅已毁于安史之乱。
(9)长:一直,老是。
(10)不达:收不到。达,一作“避”。
(11)况乃:何况是。
(12)未休兵:此时叛将史思明正与唐将李光弼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