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友社交,不再深藏Blued
最近股票基金市场形势不错,凡有wifi处,大家都在讨论要不要入手点儿中证白酒指数。
但子曾经曰过:别人疯狂,你须恐惧。当你看到街边买菜的大妈们都在谈论股市的时候,就要警惕了。
如果想在当下已经被人买烂的市场里找到潜力股,你必须具备两个品质:其一是慧眼如炬,其二是剑走偏锋。
这不,最近有一支股票,就被许多眼光和思路异于常人的股海老手死死盯住,它就是刚上市的蓝城兄弟。
△最近涨疯了
也许你对蓝城兄弟这四个字不是很熟,但说到它家的产品,你多多少少有些印象——主打同志社交的Blued。
抛却其他因素不谈,单从商业维度来看,Blued的成功与蓝城的上市,都是LGBT+等小众文化获得了主流资本认可的体现。
不仅如此,它更是在瑞幸翻车、Tik Tok被封、腾讯网易苦苦支撑这种艰难的国际环境里,中国互联网企业成功出海的典型代表。
两个字概括:提气。
要么怎么说高手在民间,蓝城兄弟上市后因为行情太好,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中gay股”“基建股”。
之所以有这么个说法,是因为蓝城旗下的Blued实在过于出名,在国内的基友社交产品中,它要是第二,没人敢扛把子。
△Blued在各大社交App排行榜单上,都非常能打
和很多社交产品“广用户,深产品”不同的是,Blued兼具陌生人社交、兴趣小组、直播秀场等功能,像是一个综合版的陌陌+映客+豆瓣小组。
在小小的屏幕里,精致男孩Tony偷偷发了个定位给刚认识的Boy,社畜小张加班结束打开手机一一接受邀请,顺便还欣赏了一场精彩直播……所谓赛博缘分一线牵,诚不我欺。
虽然板块多、功能杂,用户群体却十分清晰。
让我们回到梦开始的地方:互联网普及的一大原因,就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沟通交流的需求,从这个jio度来说,社交App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老前浪了。
又由于用户的强关联、强黏连特点,社交App二八效应极强,先入局、砸重金者优势明显,因此也免不了沦为了大厂の垄断游戏,留给新入局者的机会,似乎不大。
举个小栗子——还记得罗永浩此前搞的子弹短信和聊天宝吗?上线时轰轰烈烈,一副要干倒张小龙的架势,但因为和微信产品功能类似、可替代性太强而翻车,昙花一现后销声匿迹。
老罗如今靠直播来还债,多多少少有这番骚操作的影响。
在这种大环境下,抓住一块垂直的细分市场,找到被大佬忽略的罅隙,撕开一个小口子,这事儿大概率能成——陌陌、探探、Soul、甚至梅开二度的即刻,都是这么做的。
So does Blued. 它对准的,是基友这个曾经被忽略的用户群体。
从社交产品的底层用户逻辑来看,除了解决沟通、交流等功能层面的需求以外,社交产品想要做好,就必须填补用户的孤独感,满足用户的归属感。
君不见,在微信没有被工作群和文件传输助手包围之前,也是靠漂流瓶和摇一摇功能做用户增长的。
对于基友群体来说,因为哲♂学♂交♂流♂的需求和大众有“壁”,无法融入主流,他们的孤独感更强,抱团也抱得更紧,自动形成了一个隐秘的角落。
早先,Blued创始人耿乐运营社区“淡蓝网”,正是抓住了用户的这两种需求,加上小圈子里惯有的一传十十传百的口碑传播,淡蓝网很快做到了国内最大的同志社区。
移动互联网浪潮来临, 2012 年,Blued上线。
后者冷启动时期,并没有其他社交App初上线时拉新促活那股苦哈哈的惨状——因为淡蓝网和耿乐本身在圈子里的影响,Blued在没有任何营销推广的情况下,直接get了 20 万种子用户,以及几轮投资。
在国内搞C端互联网,有用户量才有底气说话。Blued经过 2 年苦心经营,很快集聚了超过 2000 万用户,直接走起了花路成为市占率第一。
这之后,Blued奉行“到基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原则,在运营 2 年多之后,直接避过了血雨腥风的国内存量市场,冲出中国,掰弯世界。
尤其是在东南亚,Blued简直就是当地基友用户的彩虹乐园。点击就看各种style的小哥哥,在线蠢蠢欲动。
Blued在国外火到什么程度呢,有国外的LGBTQ社区,直接做了个Blued使用指南,方便广大基友更好地互相了♂解♂、收获对♂象♂,上演爱情片或者动作片。
苦心孤诣十数载,蓝城兄弟彻底出圈,至今,Blued已经融了 7 轮,背后不乏雷布斯的顺为资本、王梦秋的清流资本等圈内主流大佬加持。
招股书上的数据也很漂亮: 2019 年,蓝城全年实现营收7. 59 亿元。截至 2020 年 3 月 31 日,Blued在全球拥有超过 4900 万注册用户,覆盖了 21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外用户占据Blued总用户数量的49%。
基友社交,不再深藏Blued。
互联网这行,每有一条新路径被打通,竞争便随之而来,甚至愈演愈烈。
前文提到的Grindr,也是自美国起家的同志社交App,后来更是被国内壕公司昆仑万维收购。除此之外,像是Jack'd、Hornet等等国外产品,用户环境更为宽松,做得也比Blued早。
不过这些App近几年仍旧被势如破竹的Blued反超(Blued甚至还投资了同样有名的同志社交产品Hornet)。
而其他中小型竞品,无论是产品体验还是用户数量上,都不是Blued的对手。
纵观Blued的发展,我们会发现,虽然Blued猥琐发育时间颇长,其中的关键时刻却屈指可数,而历史转折中的Blued,恰恰是踏准了每一步,才有了今天的大生意。
首先,是抓准了“粉红经济”中的核心用户。
时代变了,包括基友在内的LGBT+群体所打造出的“粉红经济”,现如今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风靡,这股消费新势力,大有后浪之意。
小众群体有意识外显的需求,花钱买载体是理所当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消费既是自我意识的延伸,更是身份认同的有效手段。
孤独会以热闹的形式表现出来。
据估算,欧美的LGBT+群体潜力消费市场分别高达 8700 亿和 7500 亿美元,这一数字,即使是在中国也超过了 3000 亿。
在LGBT+群体中,基友用户也比较特殊:因为性向原因,大部分人没有成家和养娃的烦心事,而又因为容易被歧视和边缘化,大多数人选择了将重心放在“立业”之上,以期用高收入证明自我价值。
与此同时,基友群体往往拥有不错的审美观,更讲究生活品质,消费欲望也更强。
收入高、负担少、购买力强、有一定的消费欲望——基友群体简直是小众群体中的宝藏本藏。
如果说Blued恰巧是撞上了历史的进程,赶上了“粉红经济”的风口,那么它的用户运营和商业化所凸显出的超高能力,更多靠的是个人的努力。
赚钱嘛,不寒碜。
商业化的本质在于了解用户需求,建立稳定体系。Blued的员工们多为LGBT+群体中的一员,对这一群体客观而具体的认知,让Blued起手就赢了一子,因而在揣摩用户心思上,自然也更为熟稔。
再加上国内互联网竞争环境激烈异常,能在“死人堆”里面拼杀活下来的,自身造血功能以及团队执行力都巨强,在产品商业化方面更加科学、更加吸金。
Blued上的付费点从C端的付费会员、增值功能、礼物打赏,到B端的商业推广、广告投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甚至还有一些在大健康领域探索性的公益服务和增值服务。
据不完全统计,Blued上用户人均付费超过 2000 元。这个数据,怕是一些“是兄弟就来砍我”的重氪型页游都要拱手喊一句大哥。
燃鹅,守业更比创业难。国内基友用户数量有限,增长和商业化变现前途有限,眼看着高处不胜寒,Blued当务之急是要找到第二曲线,打破增长天花板。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Blued再一次在求变的关键时刻,出海运作,积极破圈。
Blued的出海,也很幸运地赶上了天时地利。一方面,包括Grindr在内的竞品已经给基友群体做了一轮用户教育,另一方面,这些竞品多在美加市场运营,且用户体验不佳(老美做产品内味儿,你们懂的)。
Blued循序渐进,小步快跑,赶着荷兰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当口去了荷兰。随后来到了地理距离和心理距离与中国相近的东南亚,在泰国、印尼、马来等地小试牛刀,接着在全球持续乘风破浪。
每进入一个地方,Blued通过线上广告、商业植入的方式打开知名度。此前爆火的辣眼睛泰剧《不一样的美男》,就有Blued的植入。
出海路径复制可行后,Blued花活儿也越玩越大,线下也会举办同志趴、彩虹车巡游等活动,以期进行更广泛的品牌宣传。
总之,蓝城依靠着自己对于基友用户的独到观察,以及剑走偏锋的国际化开拓,硬是找到了一片相对空白的市场,生生地撕开了小众社交的一个口子,并且大获成功。
说回小众社交产品,在Blued获得成功、互联网之后,国内已经有不少公司看到了这块缀满了奶油的蛋糕——针对各类细分群体和高净值潜力用户的社交App,慢慢安排上了。
参差多态、百花齐放,才是市场繁荣的本源。
当然,市场也是如此玄妙又残酷,少有人走的路,往往更容易通向高峰。
不被认可的地方,往往藏着巨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