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创大赛又一获奖作品遭质疑,重庆科协:研究角度不同
继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一项作品被质疑造假,且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介入调查后,该大赛高中组2018年一项一等奖作品也遭到质疑,被指与陆军军医大学2018年的一篇硕士论文内容部分重合。
涉事获奖项目公示的唯一研究成员是重庆市第一中学校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彭某珊,来自重庆代表队。
该项目名字是《二氢杨梅素调节肝脏脂代谢及细胞外基质生成的作用研究》,2018年获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重庆高二学生彭某珊“二氢杨梅素调节肝脏脂代谢及细胞外基质生成的作用研究”研究获奖。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 图
7月14日上午,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技服务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就此回应称,涉事高中生的研究角度跟涉事硕士论文的角度不同。
针对前述质疑,14日上午,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机构主办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赛方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赛方正在关注并积极调查,如有调查结果,会及时反馈。
注意到,13日,针对该大赛三等奖一项作品被质疑造假时,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赛方办公室工作人员曾作出类似表态。
青少年科创大赛一等奖作品被质疑,重庆科协:跟指导老师论文角度不同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获奖名单中,该项目获一等奖。 来源: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
13日19时,“丁香园”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称,某篇硕士论文里,竟然有跟前述获奖项目一模一样的数据图片?比如,一模一样的 ELISA 标准曲线,毫无差别的细胞增殖活力和细胞凋亡的结果,以及细胞周期和免疫荧光的结果。“其他相似图片还有很多”。该文章提及,涉事硕士论文是陆军军医大学张玉硕士的《AMPK/Smad信号通路在二氢杨梅素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发现,《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获奖名单》显示,《二氢杨梅素调节肝脏脂代谢及细胞外基质生成的作用研究》项目的指导老师是易龙、李麒麟、张玉。而张玉的硕士学位论文显示,该论文的指导教师是易龙副教授,导师是糜漫天教授、朱晓辉博士,培养单位是陆军军医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张玉的硕士论文 来源:《AMPK_Smad信号通路在二氢杨梅素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4日上午,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技服务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已经看到了前述言论。“(但)在不了解参赛情况、不了解大赛的目的情况下,发表言论对学生影响很大。”
该工作人员表示,涉事学生彭某珊很优秀,高考分数600多分(满分750分),目前在上海一所知名高校(本)硕博八年连读。
该工作人员表示,网传的彭某珊论文被指和陆军军医大学硕士张玉的论文有部分相似,是因为张玉是其指导老师。彭某珊是在张玉的指导下完成前述研究的。彭某珊获奖项目与张玉硕士论文中相关图片雷同。(左:获奖项目相关图片配图;右:张玉硕士论文配图) 来源: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和张玉硕士论文《AMPK_Smad信号通路在二氢杨梅素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该工作人员介绍,彭某珊从高一开始,花了一两年的时间进行前述研究。“作为高中生,她的研究角度跟大学生是不一样的,也和张玉的论文角度不同,而是从符合其高中生研究水平的角度进行研究。”
前述工作人员表示,彭某珊对于医学领域很感兴趣,一直钻研该领域。“她正是对这些事情感兴趣,才会去做。有很多同学都是因为科技创新比赛走向科研道路,去各个高校就读。我希望大家也能先去了解下这些学生和他们的作品,保护学生的创新而不是跟随网络舆论扼杀孩子的科研积极性。”
前述工作人员称,前述比赛可能有不完美之处,大家可以质疑和建议,但同样也要保护那些通过比赛收获启发并踏上科研道路的学生。
14日上午,多次致电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教务处,电话未予接通。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值班室一位工作人员告诉, 彭某珊科创项目的指导老师李麒麟是该校的科技老师;对于彭某珊同学的科创项目的具体细节暂不了解,暂无法回应。
重庆市一中官网显示,李麒麟2001年从重庆师范大学毕业后就进入重庆一中当老师,从事学校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和科技教育教学工作,现为重庆一中校科协副秘书长,长期担任科技竞赛主教练。近年来,重庆一中在科技教育方面屡获佳绩,成为学校的特色,李麒麟本人也获得多项荣誉。
获奖前,涉事高中生曾与指导老师联合署名发表相关论文
注意到,在2018年获奖前,2017年9月28日,张玉、易龙、彭某珊等人曾联合署名,向学术期刊《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投稿。该论文2018年发表在该学术期刊第4期上。论文标题是《二氢杨梅素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的作用研究》。
该论文与涉事获奖项目的研究领域都是对二氢杨梅素作用于肝脏等细胞的机制研究。
据中国军网2017年报道,易龙系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副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公示信息显示,涉事项目《二氢杨梅素调节肝脏脂代谢及细胞外基质生成的作用研究》2018年8月获奖。该项目利用高脂膳食诱导小鼠建立动物模型,检测二氢杨梅素(DHM)干预后,对肝脏脂代谢、肝纤维化发生的影响;利用肝星状细胞(HSC),检测DHM对HSC活化、ECM产生及AMPK、Smad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以研究全球主要慢性病之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前述公示信息称,实验结果显示,二氢杨梅素DHM能改善动物模型肝脏脂代谢、减少肝脏脂肪蓄积并延缓肝纤维化进程;二氢杨梅素能抑制HSC活化并调节ECM产生,并影响AMPK、Smad 2/3/4/7等基因表达;二氢杨梅素可能通过促进AMPK磷酸化及Smad7表达,进而抑制Smad4表达和Smad2/3磷酸化,最终调节HSC的ECM分泌和抑制HSC活化。实验结论是,二氢杨梅素可减少肝脏脂质沉积,可能通过AMPK/Smad通路调节HSC的ECM产生及抑制HSC活化延缓NAFLD进程。
注意到,获奖后,2019年,彭某珊在《中国科技教育》期刊第8期上发表相关论文,论文标题是《二氢杨梅素调节肝脏脂代谢及细胞外基质生成的作用研究》。该论文标注的指导教师是易龙、李麒麟、张玉。论文中介绍,本项目率先提出“富含二氢杨梅素(DHM)的莓茶可能具有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功效”的理论假说,展开了相关机制研究,验证了该假说。
“丁香园”前述文章还提及,根据《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规则》中的评审原则,优秀参赛作品应该满足「三自」原则,即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研究、自己制作和撰写。根据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所展示的资料,彭某珊同学应对前述项目作出了主要贡献,其结果部分的附图应该都是自己的实验结果,那么张玉的硕士论文又应如何解释?张玉对自己工作的原创性作出了承诺,并确认对“参与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都已经在论文中进行致谢。”然而,张玉硕士论文的致谢中并未提到彭某珊的名字。
换句话说,彭某珊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获奖项目中的实验结果到底来自于谁?来自于彭某珊,还是来自张玉?
涉事论文显示,涉事项目公示的实验结果部分图片与张玉的硕士论文中的图片存在部分相同的情况。其中,DHM对HSC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蛋白浓度标准曲线、DHM对TGF-β1诱导的HSC细胞凋亡的影响三张图片几乎完全相同。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显示,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已于2018年8月14—20日在重庆市成功举办。经初评、终评和公示等环节,确定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一等奖59项、二等奖136项、三等奖192项;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一等奖30项、二等奖70项、三等奖95项;“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10人;“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10所。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介绍,该大赛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体育总局、知识产权局、自然科学基金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的一项全国性的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