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成本管理包括哪些(目标成本管理的特点详解)
原标题:目标成本管理包括哪些(目标成本管理的特点详解)
大家好,欢迎大家阅读益至讲坛的本期内容。我们专注于分享传播精益理念,欢迎大家加入到益咨会,一起学精益,勤思考,让精益行动起来!
- 1 -
在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规划从本质上看,就是一种对企业的未来利润进行战略性管理的技术。目标成本管理规划就是首先确定待开发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然后由企业在这个成本水平上开发生产拥有特定功能和质量的,并且若以预计的价格出售就有足够盈利的产品的一种精益生产管理手段。
- 2 -
目标成本规划使得“成本”成为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积极因素,而不是事后消极结果。企业只要将待开发产品的预计售价扣除期望边际利润,即可得到目标成本。
然后的关键便是:设计能在目标成本水平上满足顾客需求并可投产制造的产品。目标成本规划的过程划分为市场驱动的目标成本规划、产品层次的目标成本规划、零部件层次的目标成本规划这三个部分。
但在实际操作中目标成本规划的三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相互重叠的。除了市场驱动成本规划过程可以在产品的构思阶段就早早展开之外,产品层次的目标成本规划也并非要等到由市场驱动成本规划过程设计出市场可允许的成本之后才开始运作,而可以同时采取某些行动。
- 3 -
目标成本规划的第一个过程为市场驱动的成本规划,旨在确定一个为维护市场竞争地位而需要的一个可允许成本,并通过可允许成本的概念将市场竞争的压力转移到产品设计者身上甚至产品零部件的供应商身上。
来自于市场的可允许成本的计算公式为:可允许成本=目标销售价格一目标边际利润。在确定可允许成本时应着重注意以下问题:
1、目标成本规划开始于制定企业长期销售和长期利润目标,因此,企业应通过仔细分析所有的相关信息,特别是对顾客和竞争对手的分析,来制定长期销售和长期利润计划;其次,企业只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对任何不切实际的考虑都要予以摒弃。
2、在确定目标售价时应时刻牢记,销售价格能否提高主要取决于顾客对产品追加价值的看法,这些追加价值或来自于产品的功能或性能的提高,也来自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另外,考虑到目标定价在整个目标成本规划中的重要性,企业也应十分谨慎地制定尽可能切实可行的目标售价。
3、确定目标边际利润的目的是要确保企业长期利润计划的完成。设置边际利润的通常方式是紧紧依托旧产品的实际边际利润,然后根据市场的变动情况进行调整。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确定售价与利润的关系,然后从这种经验关系出发,根据事前制订的目标售价,反过来确定新产品的目标边际利润。
- 4 -
目标成本规划的第二个过程为产品层次的目标成本设计,产品设计者应千方百计地在给定的企业能力和零部件供应商的条件下,设计出的产品层次的目标成本往往是对可允许成本有所放大的结果。计算产品层次的目标成本的公式为:产品层次目标成本=现行成本一可实现的成本降低目标。
新产品的现行成本指的是在没有采取任何降低成本的措施,并且对新产品的功能和质量变化情况予以调整之后的现行制造成本,这个数字完全是通过经验估计而来的。之后,就可以通过总工程师、产品设计者和主要的供应商等方面人员的协同努力来确定可实现的成本降低目标的数额。
如果产品设计不能够实现市场所允许的成本,企业的长期利润就会下降,由此说明企业没有达到竞争环境所要求的效率水平。此时,若将现行成本与可允许成本之间的差额看作是成本降低的总目标,而把成本降低的总目标与可实现的成本降低目标之间的差额定义为战略性成本降低目标的话,以下几个问题就值得特别注意:
1、战略性成本降低目标的规划不能过大,否则就表明新产品不值得开发。
2、如果不影响新产品的开发可行性,战略性成本降低目标的规模也不能过小,否则会使可实现的成本降低目标过大,从而有可能使得有关人员面对过度的成本降低目标,导致生产力的崩溃,并最终使得目标成本规划系统失灵。
3、在新产品值得开发的前提下,可实现的成本降低目标和产品层次的目标成本都将作为对供应商施加压力的依据以及进行成本控制与业绩考评的依据。
4、在战略性成本降低目标的规模适宜的情况下,该目标将给予产品设计者和企业的供应商一种额外的压力——即在下一代产品身上应将这种潜在目标转化为可实现的目标。如果企业在下一代产品身上不能做到这一点,则企业将不再具有足够的竞争力。
- 5 -
目标成本规划的第三个过程为零部件层次的目标成本的设计。企业一旦确定了产品层次的目标成本,就可以衍生出该产品各零部件的目标成本。这个过程的目标成本规划只所以很重要,是因为现代企业大都是水平式而非垂直式的集合体。
这种企业一般向企业外部而不是内部购买大部分的原材料和部件要进行零部件层次的目标成本规划,首先要将产品层次的目标成本分解到产品的主要功能层次上。
一般来说,企业要以以往的成本降低率水平为基础来制定这些主要功能的目标成本。一些企业采用相对简单的经验归纳法确定成本降低目标,而另有一些企业采用了更复杂的方法,如功能分析法和生产能力分析法等等。
企业一旦确定了主要功能的目标成本,就可以适当地将其分解为组件或零部件层次的目标成本,目的是为了对主要的外购零部件设立一个合理的购买价格。
一般来说,将功能层次的目标成本分解至主要零部件层次的目标成本可以由各功能设计小组负责完成,每个设计小组负责实现其自身的预期成本降低目标,对零部件、原材料种类的设计以及制造程序的设计都由他们自行处理。总工程师只是偶尔指定某些特定部位,特别是高成本部位的成本降低目标。
零部件层次的目标成本设定以后,成本压力的一部分将最终传递给零部件的供应商。如果供应商的报价太高,企业便可以和供应商进一步协商直到达成某种协议。
如果达不成协议,则表明该供应商可能不具有竞争力。另外一种情况是,在目标成本规划中,如果供应商通过积极的努力提出的报价低于零部件层次的目标成本,企业可给予供应商一些额外的回报,从而与供应商建立一种共同发展的伙伴关系。
而且,即使供应商的报价并不比零部件层次的目标成本低,但与以前的报价相比降低了较大的幅度,企业也应给予供应商适当的鼓励,以便企业在开发另一种新产品时,因新产品的零部件成本还将面临不断降低的压力,从而要求供应商不断地予以配合。
- 6 -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大家对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有什么看法?或者有什么工作心得?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我们一起聊聊。另外,如果觉得此文让你小有收获,可以搜索“益至咨询”与我们进行互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