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资产配置包括哪些(权益类资产的作用说明)
原标题:权益资产配置包括哪些(权益类资产的作用说明)
富达国际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增添了亚洲投资者的忧虑,但大部分投资者(82%)表示他们在疫情期间持续投资,反映他们宁可减少日常开支也不愿放弃投资组合的长线回报机会。
这表明长期投资越来越欢迎。虽然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大范围衰退,复苏前景存在不确定性,但对投资者来说,配置权益资产仍可能是最好的长期投资。这也是宝贵的历史经验。海通证券的一项测算显示,1918年至2018年,用1万美元购买不同的美国资产:投资股票与债券可分别获得288万美元、126万美元;投资原油、黄金和房产分别能获得36万美元、63万美元和41万美元。从很长的时间维度来看,权益类资产的长期收益优于其他各大类资产,值得投资者长期配置。
a股“牛短熊长,暴涨暴跌”,上证指数2007年10月16日创下6124点的历史高点,至今已经过去13年。上证指数目前徘徊在3300多点,较历史高点下跌45%左右。个人投资者往往抱怨炒股赚钱难,甚至说“股市是财富‘绞肉机’”。可实际上,长期配置a股资产并非不能够赚钱,不少人还“赚嗨”了。近日公布的一项统计显示,大多数主动偏股基金已经超越2007年的高点。截至今年10月15日,剔除运作不满13年的基金,将权益基金分为普通股票基金、偏股混合基金、主动权益类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偏债混合型、灵活配置型)、权益类基金(含主动和被动)等四类来看,2007年10月16日以来分别有89.87%、91.05%、91.28%、86.27%的收益率。其中,79只主动权益基金实现了100%以上的收益率,最高收益率超过350%。
这是“炒股不如买基金”的又一验证。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投资者恐怕未必能够坚持13年配置公募基金。中国基金业协会2017年指出,从资金来源看,公募基金以散户化投资为主,真正的长期机构资金占比很小。从持有期限看,多数基金投资者并没有把基金作为长期配置工具,平均持有期短,少于一年的占44%,少于3年的占67%。换言之,a股投资者“炒短”现象,在买公募基金时仍然存在。“炒短”极可能导致投资者的收益大打折扣,甚至由于自己择时的错误,使正收益变成负收益。
热衷“炒短”的投资者,对短期行情十分敏感,而忽略了长期投资可带来“复利”高收益。其实,择时非常困难,成功往往靠运气,失败率很高。上交所的数据显示,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的3年半时间,无论散户还是机构投资者、公司法人投资者,所有的择时收益都是亏损的。机构之所以赚钱,靠的是成功择股。采取长期投资的策略,也许短期收益并不惊人,但可以盛开“时间的玫瑰”,由“复利”效应带来可观的长期收益。
长期投资与价值投资是规避股市投资风险的最佳策略。价值投资者选择基本面与成长性良好的公司,随着企业业绩增长,获得可观的投资回报。例如,中国平安从2010年盈利173.11亿元增长至2019年盈利1494.07亿元,其间股价复权上涨超过3倍,大幅跑赢同期上证指数。若算上现金分红的回报,投资者实际所得更可观。在今年4月的股东大会上,面对“现在买放十年行不行”的股东提问,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直言不讳地表示,短炒中国平安是不合适的,作为价值投资,中国平安是合适的品种。他还表示,投资要关注三点:第一是行业,这个行业有没有前景;第二选公司,行业里面要选择最好的公司;第三看价格,价格到底合不合适。
虽然上证指数目前距离6124点还很远,但类似中国平安那样股价创历史新高的股票很多,包括贵州茅台、美的集团、云南白药、恒瑞医药、保利地产等。价值投资者通过长期配置权益资产获取的回报,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对个人投资者来说,需要认识到a股市场投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未来价值投资更有望胜出。若继续难改炒小、炒差、炒短、炒新的“四炒”陋习,恐怕还是会被“割韭菜”。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海外肆虐,全球何时真正画上抗疫成功的句号尚未可知,但当前市场仍宜坚持以价值投资的理念配置权益资产。植信投资研究院近日在沪发布的2020年四季度宏观经济和资产配置策略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经稳稳地走在复苏的路上,预计全年gdp增长可能位于2.7%至3.3%之间。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复杂多变,导致四季度金融市场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但是一旦各种不确定因素消除,今年年底前可能是布局权益类资产的重要时间窗口。对于选择稳健型配置策略的投资者,报告建议维持股票资产的配置比例,同时更多通过短期趋势性交易进行股票投资。对于选择积极型配置策略的投资者,建议适当提高股票资产的配置比例,投资估值合理的优秀上市公司追求长期收益,忽略短期的价格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