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周转率公式的用法(分析固定资产周转率正常范围)
原标题:固定资产周转率公式的用法(分析固定资产周转率正常范围)
财务报表是一个公司的脸面,指标出现了异常,就相当于人的脸上有了黑点和污点,不仅自己感觉不舒服,别人看着也不舒服。
会计们应该都知道关于报表的三句话:利润表是一个企业的面子、资产负债表是企业的底子、现金流量表是企业的里子。在大数据下,随着金税三期在企业数据方面的深入,作为财务人员应特别关注财务报表中的以下六大指标,别异常了!
指标一 存货周转率异常预警
公 式: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次)
平均存货=(年初存货+年未存货)/2
预警值:存货周转率过低,存在不计、少记收入的嫌疑,存货周转率略微高了相对较好,一般没有标准,主要与同行业、本公司以前年度相比;
案例:
甲公司期初存货110万元,期末存货150万元,全年销售收入600万元,销售成本390万元
存货周转率=390/(110+150)/2=390/130=3
表示1年内存货可周转3次,也就是说企业的存货平均每4个月周转一次
提醒:并非存货周转率越大越好,每月的存货周转率若是超过5次以上或者更大也会列为发票监控范围内,核实企业是否存在虚开发票迹象
检查重点:存货周转率指标的好坏反映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它影响到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存货周转情况,如存货周转率加快,而销售收入减少,可能存在隐瞒收入、虚增成本的问题。做为我们会计人员应该怎么去处理呢,应到仓库核实产成品验收、入库、发售相关记录,是否存在商品发出未及时确认收入,是否将自产货物用于在建工程、分配福利、对外投资等视同销售的情况;检查售价偏低有无正当理由,是否将应税商品用于换取生产、消费资料等。
指标二 固定资产周转率异常预警
公 式:固定资产周转率 = 销售收入 / 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固定资产平均净值=(期初净值+期末净值)÷2
固定资产与收入比表示每1元销售收入需要的固定资产。
提 醒:固定资产周转率主要用于分析对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它的比率是越高越好,说明企业利用得当,管理水平越好与其他的周转率比,它没有一个固定的值。如果固定资产周转率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偏低,则说明企业对固定资产的利用率较低,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它反应了企业资产的利用程度.当然,固定资产所采用的折旧年限以及固定资产陈旧都会对固定资产周转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指标三 纳税人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收入成本率-全市行业收入成本率)/全市行业收入成本率;
收入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预警值:
工业企业-20%——20%,商业企业-10%——10%
提 醒:一般而言,企业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以及扩大生产规模的需要,主营业务成本都会呈现增长的趋势,所以成本变动率一般为正值。如果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检查重点:检查企业原材料的价格是否上涨,企业是否有新增设备、或设备出现重大变故以致影响产量等。检查企业原材料结转方法是否发生改变,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的成本分配是否合理,是否将在建工程成本挤入生产成本等问题。
指标四 预收账款占比过大异常预警
公 式:指标值=预收账款余额/评估期全部销售收入。
情况一:公司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往来款项,乱挂账
情况二:实际收到客户的款项,迟迟没确认收入
提 醒:有许多的企业经常性的零申报,但账面上的预收账款比例偏大,为什么会存达种情部分呢,可能存在未及时确认销售收入行为。检查重点纳税人合同是否真实、款项是否真实入账。深入了解企业的行业规律判断其是否存在未及时确认销售收入的情况。如果有了问题,也就是企业预警了,长时间的积累,企业就会存在着稽查的风险。
指标五 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异常预警
公 式:指标值=(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全市平均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全市平均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100;
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本期期间费用/本期主营业务收入。
提 醒: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有无多提、多摊相关费用,有无将资本性支出一次性在当期列支。
检查重点:检查纳税人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的增长情况并判断其增长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外购存货用于职工福利、增送等问题,检查企业采购的的渠道及履约方式,是否存在返利而未冲减进行税额;对企业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的期初、期末数据进行分析,是否存在基建贷款利息挤入当期财务费用等问题,以判断有关财务费用是否资本化,同时要求纳税人提供相应的举证资料。
在这里相信有许多想要学习会计的同学,大家可以关注小编头条号,私信【学习】即可免费领取一整套系统的会计学习教程!
总 结
以上的五种情况就是比较容易引起税局注意的税收评估预警,如果您的企业存在这些情况,那么就需要注意了,尽快整理好账簿,免得税局查账措手不及
(1)财务指标是生硬的、死板的,异常了并不代表企业一定出了问 题,也就是企业预警了,并不说明企业一定存在着稽查的风险。
(2)作为会计人员,一定要正视预警,但是不要刻意地去吻合这些纳税评估指标;
(3)会计人员要记住:一定要真实的业务、真实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