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公式(盘点四种折旧方法的计算公式)
原标题: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公式(盘点四种折旧方法的计算公式)
折旧是什么
为什么要折旧
折旧有哪些方法
在考试中,折旧相关的考题都会怎么出
说为什么折旧之前,先来说说资本化和费用化。
前面讲过,企业就是把钱变成物(生产设备、厂房、商品等),再把物变成钱的循环。
在把钱变成物这个过程中,钱没了,叫做支出
支出可以分成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
所谓资本性支出,就是能够在以后期间持续带来经济利益,要作为资产进入资产负债表的支出。
比如花钱购买固定资产、原材料、土地等等,要在资产负债表中列报为固定资产、存货和无形资产。
而费用性支出,则是直接进入利润表的支出(会计上有一个词——当期损益,经常让初学者一脸懵逼,其实就是直接计入利润表)
比如支付给员工的工资,直接计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比如贷款的利息,直接计入财务费用
看起来,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似乎泾渭分明
但实际上,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的区分,是一个难点
比如,研究开发支出。
要说资本性支出,但研究开发很可能打水漂,不能带来经济利益,不符合资本性支出的定义
要说费用性支出,可研究开发支出往往数额巨大,一旦成功,能够给企业带来巨额的经济利益
理论上,企业只有在研发成功,确认能获得经济利益的时候,才能将相关支出资本化,作为资产来核算。
但实际上,这种确认操作起来难度很大,而且不同企业的标准可能很不一样。
为了建立统一的标准,会计准则就做出了一刀切的规定:
把研究开发支出分成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
其中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
开发阶段的支出,只有满足资本化条件才能资本化
如果企业无法做出这种划分,就全部费用化
这种简单粗暴的原则,来自于会计信息的谨慎性要求
关于研发支出这个知识点,在无形资产那个章节会有详细的分析
这里只是作为区分资本性和费用性支出的一个例子,就不说太多了
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最终都会进入利润表作为费用,减少利润
费用性支出是在发生当期就进入利润表,与以后期间没什么关系
资本性支出是在发生当期进入资产负债表,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再进入利润表,成为成本费用
比如,存货,卖出之后,就变成了营业成本
比如,股票,卖出之后,盈亏金额就进入了投资收益
等等
而折旧(摊销)就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进入利润表的方式
本质上,如果没有了会计分期,所有的支出最终都会被费用化。
换句话说,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的区分,是因为四大会计假设中人为对经营期间进行了分期——即会计分期假设。
到这里,相信已经明白了折旧的本质,也知道为什么要长篇大论来讲资本化和费用化了
下面来看教材对折旧的定义:
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
应计折旧额,是指固定资产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如果已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还应当扣除已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从这个定义我们知道:
①折旧是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过程中计提的。
比如小古的煎饼摊打算用3年,使用寿命就是3年,折旧就要在使用的三年中每年计提。
如果固定资产毁损、报废,折旧当然要停止
如果固定资产停止使用,转入在建工程,折旧也要停止
②折旧需要按照某种确定的方法进行。
折旧的几种方法是本文下一个部分的主题。
用一个简化的公式来表达就是:
折旧计算公式
按照时间来分摊,即分母是使用寿命
按照工作量来分摊,即分母是预计的资产能够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总使用时长等
除了这种平均的方法,还有其他加速的方法,如在使用初期多计提折旧、使用后期少计提折旧。
③应计折旧额的确定。
应计折旧额的定义已经说得清楚
应计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残值-减值准备
cpa教材介绍了四种计提折旧的方法。
①年限平均法。
公式:
注意这里,出现了一个前面没提到过的小尾巴——残值。
什么是残值。
就是“寿终正寝”的时候,固定资产还值多少钱。
为什么要减去残值。
折旧实际上是按照一定的形式把固定资产在使用期间内按照一定的方法费用化的过程。
而如果固定资产在最后还会带来一点经济利益,
那么在折旧的时候,当然就要把这个残值减掉。
举个例子。
小古的煎饼机卖了100,预计能用3年,最后卖给回收站是1元。
那么小古每年的折旧额就应该是:
(100-1)/3=99
最后,相当于小古只花了99元,就把煎饼机用了三年。(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每年的使用费是33。
需要注意的是,固定资产折旧有一个小但是重要的规定:
当月增加,当月不计提折旧
当月减少,当月仍计提折旧
比如说,小古19年12月底买入煎饼机,当月不计提折旧,所以19年折旧为零
要从20年1月开始才计提折旧。
到了22年12月底,煎饼机寿终正寝,当月仍需要计提折旧,所以22年的折旧是33。
②工作量法。
公式:
所谓工作量,就是先预计这个固定资产能生产多少产品,然后根据每月、每年生产的产品数计算对应的折旧。
比如小古估计煎饼机能煎100000张煎饼,每天煎100张,那么每天的折旧就是:
100/100000*100=0.1元
每个月的折旧就是3元,每年的折旧就是36元。
③双倍余额递减法
公式:
期初固定资产净值*2/预计使用年限
小古独家公式(其实很简单,但大部分教材都不会提到)
先说说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什么鬼。
顾名思义,双倍就是年限平均法下折旧率的两倍。
比如固定资产原值是100,分5年折旧,则正常折旧率就是1/5=20%
双倍就是40%。
余额递减,就是固定资产净值。
(这里说一下几个名称。
固定资产原值就是固定资产最开始进入资产负债表的时候确认的金额,也叫账面余额
账面净值就是固定资产原值扣除折旧的金额
账面价值则是账面净值-减值准备)
所以在上面的例子中,第一年的折旧额就是100*40%=40
第二年的折旧额,40%*(100-40)=24
第三年的折旧额,40%*(100-40-24)=14.4
第四年的折旧额,40%*(100-40-24-14.4)=8.64
第五年的折旧额,40%*(100-40-24-14.4-8.64)=5.184
五年总折旧额是92.224元
发现什么不对劲没?
五年下来,折旧额小于固定资产原值!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折旧额永远是净值*40%,所以净值永远不可能为零。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中,
采用的折旧方法是,最后两年之前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最后两年采用年限平均法
也就是:
第四年的折旧额和第五年的折旧额都是:
(100-40-24-14.4)/2=10.8
还有一个问题。
双倍余额递减法中,为什么不减去残值呢?
小古的看法是,太复杂了。
在最后两年再考虑残值来计算,所以前面几年就不需要考虑残值
如果要考虑残值,意味着每年都需要用固定资产原值-已计提的折旧-残值来计算折旧
工作量比不考虑残值要大很多
说完了详细的算法,让我们回到小古建议记住的公式:
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很简单,大家可以试试看。
懒得自己推的可以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双倍”来获取
下面来应用一下这个公式
原值是100的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是5年
则:
第一年的折旧=100*2/5*(1-2/5)^(1-1)=40
第三年的折旧=100*2/5*(1-2/5)^(2-1)=24
这个算法省去了计算前几年折旧的麻烦
在应对选择题的时候可以大幅提升效率
④年数总和法
公式:
假设使用寿命是t年,则:
这个算法,也是加速折旧法。
公式看起来麻烦,举个例子,其实很简单
原值100,使用年限4年,则:
第一年的折旧是:100*4/(1+2+3+4)=40
第二年的折旧是:100*3/(1+2+3+4)=30
第三年的折旧是:100*2/(1+2+3+4)=20
第四年的折旧是:100*1/(1+2+3+4)=10
所谓年数总和,就是把年数都加起来(4年就是1加到4,5就是1加到5,6就是1加到6等等)
作为折旧率的分母
而分子,则是从使用寿命的数字开始逐一递减。
其实非常简单,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原值600,使用年限5年,求第五年的折旧额
折旧额=600*1/(1+2+3+4+5)=40
再举个例子,原值2100,使用年限20,
求第15年的折旧额
先算年数总和:(1+20)*20/2=210
分子=20+1-15=6
所以折旧额=2100*6/210=60
好了,通过以上内容,对于折旧已经有了非常清楚和细致的了解。
常见的出题方式:
①折旧的计算,cpa最爱做文章的就是时间。因为有当月增加当月不计提的规定,所以cpa经常会通过月份来考验考生读题的细致程度。
比如5月份增加,则当年需要计提折旧的月份数是12-5=7。
②固定资产原值的计算。折旧的计算并不难,所以考题经常把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放进来。
比如,列举购建固定资产发生的各种支出,解题需要先判断哪些支出要资本化,哪些支出不能资本化。应对这种情况,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做题进行总结和归纳。
③考虑减值。减值之后再计算折旧,就需要扣减减值准备的金额再计算折旧。
④不要忘了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