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体系设计内容(新手会计业务处理流程)
原标题:会计核算体系设计内容(新手会计业务处理流程)
01
持续通胀,映射到会计上,会造成实物资产不断增值,货币购买力不断下降。落到原材料领用计价上,后进先出法已被摒弃了。采用先进先出法,对利润与资产的影响表现在两点,一,产成品成本被低估,售后利润被高估;二,原材料账面价与市场价更接近。通俗的讲,通胀下先进先出法可让浮盈尽早落袋为安。
02
新设企业的账务规划应关注以下几点:第一,满足未来多维度、多口径提取财务数据的需要;第二,成本费用的归集依据、收入的确认依据应清晰。第三,适应未来组织结构调整进行账务对接的需要;第四,合理进行税收筹划的需要;第五,满足未来科目扩容的需要;第六,财务软件的遴选兼顾与未来信息化的接驳。
评论“日历”免费领取21年最新会计台历
03
做账务初始化时有几点要注意:①科目设置要有前瞻性,要考虑到现在没有、未来可能有的业务;②科目要可扩容,科目编码需预留出空间;③辅助核算字段要完整、但不要面面俱到;④有子公司的,要一并规划,做到母子公司账务体系一致;⑤各科目的核算内容要能清晰界定,避免多个科目核算内容有交叉的情况。
财务工作中,你是否遇到焦头烂额不知如何解决的问题呢?
04
公司打算开展某项新业务,会计总要提醒一句:没有这项经营范围,开不了发票。发票成了限制业务拓展的瓶颈,这难道不憋火吗?经营范围有必要限定吗?这应分开来看,对生产制造,因为涉及环保、安全,审批是有必要的;对于食品、药品、化学品、危险品的经营,审批也是应该的。其余大概就没什么必要了吧!
05
以前学会计的时候,有个配比原则。这个原则折磨了我多年,当确认收入的时候,都要很费劲地去匹配相应的成本。这条原则最初大概是针对生产制造型企业提出的,当第三产业兴起后,收入与成本的对应关系越来越模糊。何为成本,何为费用,很难界定出边界。如果成本都费用化了,收入又如何能配比成本呢?
06
会计分录需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实务中会计们并没有严格这么做。最常见的,做利息收入分录时,基本上所有的会计都会把分录做成两个借方,借:财务费用(红字),借:银行存款。这种变通估计是某个老会计的经验传承。道理是什么呢?是为了取数方便,做费用分析时只看借方发生数就行了。
07
企业财务工作最基础的部分是会计凭证。看一个单位财务工作格局如何,先别看内控与制度,内控与制度很容易“做”出来,要看接地气的东西。看看凭证装订、单据填写、发票粘贴,不难瞧出端倪。会计凭证处理合格、规范的公司,财务基础工作差不到哪里去,因为有会计人的态度做了兜底。反之,就要留点神了。
08
财务部要求先收款,后开发票;客户要求先收票,后付款。双方的业务人员都强调这是财务的规定,问题是两边的规定背道而驰,这么一来就僵住了。如果不考虑店大欺客与客大欺店的因素,究竟谁的要求更合理呢?我认为是先收款,后开票。原因是商品与服务已经交付了,买方就该付款,付款后取得发票作为佐证。
09
股东从公司借款,在会计处理上很简单,挂“其他应收款”即可。但考虑税法与公司法,股东借款能演绎的故事就多了。借款未经股东会同意,可构成挪用资金罪;长期不归还,可构成抽逃注册资金罪;借款未约定利息的,有利益输送嫌疑,税局视同分红征收个人所得税。只要法律较真,哪条都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0
编制现金流量表时,“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两项的填写有个细节需注意。如公司资金管理欠规范,员工备用金借、还款频繁时,机械按资金流向编制现金流量表,会同时撑大两项的总计金额。这可能导致记录与真实脱节。建议将借、还款的差额仅填列于一项中。
11
生产制造企业材料库存常账实不符,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以重量或尺寸计量出库时本身就有误差;车间领用后有剩余,但成本已结转;出入库登记不严谨等。到年中或年末对账,财务和库管都希望把账掐齐,怎么处理呢?对于正常形成的账面富余,可根据量差做笔领用计入成本;如果差额较大,可分批次填写领用单。
12
签订合同时一般会约定付款方式,惯例是签订合同后付首款,产品交付后付第二期款,质保期过后付尾款。首款比例如何确定呢?这要看合同标的是什么。需生产制造的,首款比例会高一些,以盖住对方材料成本为宜。服务类或软件类标的,首付款不超过10%为好。这只是理论参考,议价最终取决于双方的江湖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