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网络推广 > 百度知道 >

百度知道

财务内部控制的概念-深入分析财务内部控制知识

时间:2021-06-14 12:20:27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51开业
原标题:财务内部控制的概念-深入分析财务内部控制知识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内控制度建设是实现事业单位战略性发展的基础,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难点,提出

原标题:财务内部控制的概念-深入分析财务内部控制知识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内控制度建设是实现事业单位战略性发展的基础,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难点,提出针对性的完善策略,对防范风险,提升事业单位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时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总体要求也日益上升至战略高度。事业单位应当重点研究如何建立单位自身有效的内控制度、优化内控环境、加强内控监督、提升财务队伍综合素质,以保障内部控制执行效果得到显著提升,促进事业单位更好发展。

财务内控制的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以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效果为目标。

可以说,行政事业单位为实现单位战略性发展,通过制定一系列措施方法,全面发挥最大控制职能,全员依照制度和流程规范开展经济活动,以预防为主,提高单位管理水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强化廉政风险防控,由点及面,推进国家法治化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

从财政部2012 年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到2014年在全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正式实施,再到《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设的指导意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开展多年,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一直在路上。内控建设范围由最初单一企业主体拓展到行政事业单位,并明确规定各单位负责人负责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充分体现内部控制建设在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地位。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政府行使公共职能的主体为社会公众提供基础服务,使用资金为国家财政统一划拨保障,在相对宽泛的资金来源前提下,很多单位资金运行效率低下,造成资金闲置浪费,甚至滋生腐败。

通过不断完善单位财务内控建设,制定切实有效可行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并形成良好的内控体系,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促进财政资金安全与会计信息真实完整;有利于保障财政资金合理分配周转,保证各项工作权责分明,防控风险遏制腐败;有利于构建“权责分明" 的管理制度, 形成良好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提升群众满意度,更好的发挥事业单位作用,适应时代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难点

1. 对构建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相对简单,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有关通知文件大多通过单位财务人员理解后传达到单位负责人,有的单位负责人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但对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毫无头绪,以至于委托给第三方建立自己的内控,所建内控制度的效果也不甚理想;有的单位负责人则认为,耗时耗力的建设单位完善的内控制度没有必要,每年只要单位财务人员按时完成上级要求的预算编制填报、内控系统填报等工作任务即可。

事实上,内部控制主要是以建立一套控制管理体系为基础,对工作中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防范潜在财务风险。事业单位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更好跟进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因此,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具有全面性,不仅仅是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就可以完成的,还需要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参与,就目前情况看,大多数事业单位其他部门人员并未积极参与到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中,影响了单位的持续发展和管理。

2. 所建内控制度大多流于形式,亟待完善内控制度

许多事业单位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理解有限,制定的多是生搬硬套国家相关管理制度法规,没有结合单位自身实际情况,甚至脱离业务所需,这样的内控制度没有任何实践意义。

建立健全的单位内控制度,是提升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重要手段,重在建立权力制衡机制规范内部权力运行。但由于事业单位人员短缺的现实情况,一岗双责、兼职不相容岗位、越权审核、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脱节等现象普遍存在,且没有专门的内部监督部门。权责不明,不但使部门间引起矛盾,降低财务管理水平,且增加了资金被贪污挪用的风险。因此,亟需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建立起切实可行的动态监管内控体系,营造单位良好发展环境。

3. 人员不足,缺少专业内控管理人才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不断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趋于“企业化”,在本来就财务人员短缺的基础上工作量也越来越繁重,这就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结合目前情况看,一方面新招入的年轻财务人员大多没有财务经验,有经验的财务人员很并不注重自身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单位不注重内部控制管理人才的培养,只要涉及内控事宜,统统交给财务人员,财务人员只能在慢慢摸索中逐渐完成单位内控制度建设。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对策

1. 强化事业单位内控意识,营造良好内控环境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首先,单位负责人作为内部控制的第一责任人,应加大对建设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这就需要上级财政部门针对部门负责人以研讨会形式组织学习有关内控建设的知识,并将其纳入到管理层考核范围,全面确保领导人带头作用。

其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需要事业单位全员的参与,并不局限于财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因此要积极动员单位全体人员认识建立单位内部控制重要意义并自觉参与到其中来。确保单位内部控制贯彻单位全力运行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

最后,要从各种综合管理控制和财务专业能力的提升两个层面, 可聘请专业的内控人才到本单位进行相关知识教育和培训, 不断深化日常工作中所学的知识和理念, 达到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2. 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形成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必须充分结合事业单位本身的特点,建立切实可行、有约束力的指导性行为规范。首先,建立并完善六大主体业务层面的内部操作流程,把握业务执行各个环节的内部控制措施方法和执行措施,确保业务执行有章可依,提升单位经济业务运行效率与单位管理活动水平。

其次,确保上下级之间的纵向性制约及决策者与成员之间的横向性制约,通过彼此监督与牵制,构建起长期的财务体系控制。

最后,在事业单位各部门相互配合过程中,除了需要确保内控体系的完善程度,还要综合考虑各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能否得到顺利地进行,避免互相干涉导致了风险隐患。

3. 增强综合监管力度,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约束力

加强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监督需要从事业单位内部、外部两个角度着手。对内,除了进行内部控制各环节的自查自纠,认真完成检查自我评价报告,审计、税务、财政、监察委等政府部门也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使各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不断完善,实现通过内部综合控制的方式来提高监督管理水平。

对外,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和监督管理工作也要切实做到公开透明,可引入中介机构或社会监督管理力量,对其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和信息系统管理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审查,避免发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综合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就等于把事业单位拧成一股绳,协调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综合监督管理力量充分发挥重要作用后,事业单位内控工作也能够逐渐地走上正轨,最终提升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4. 提升财务队伍整体素质

提升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能够提高单位内部监督和控制效率,首先要对在职人员业务能力进行初步判断,确保所有财务人员具备从事财务工作的能力。在单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招入专业的财务人员,既充足了单位财务队伍,保障进行合理有效岗位设置,又提升了单位财务综合管理水平,促进建设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

其次,加强对财务人员及管理人员考核制度,使真正具备了能力的人才得以被重用,并进行奖励激励,进而调动人员积极性,提高各个环节监管任务的推行效率。

最后,在人员素质的提升中我们需要按照严格的培训制度来不断提升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走出舒适圈,如对培训了的人员进行考试测评,测评达标的人员可以选择继续承担财务管理的职责,反之则继续参加培训或调岗,通过这样具有流动性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帮助事业单位提高财务人员业务能力。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要在实践过程中,结合单位自身特点制定符合单位发展财务内控制度,依照本单位制度,由上到下全员参与到贯彻落实内控制度中,通过提升整体财务队伍水平不断地完善与优化内部控制体系,以此来更好地防控财务风险, 进而提升内部控制执行效率,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