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牢基础是关键 资源掌控定成败(组图)
时间:2016-08-06 19:18:18
作者:采集侠
来源:网络整理
杨金忠王鲲鹏本报记者曾昌文陈博文/图 最近,家住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街道东路社区的熊先生,常对人说起他前不久更换医师执业证和医师资格证的经历,“我就动了动手指,根本不需要出门,1个小时后,新的医师执业证和医师资格证就送到家里来了。这要是在以前
到了第二年,成华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格局逐渐成熟,领先全市。到目前为止,成华区已有2000余名网格员通过移动终端服务设备,走街串巷,活跃在群众身边,随时为群众服务。
正是这些看似细小甚微的社团组织积极发挥了作用,社区“微自治”体系得以建立并逐步完善,使更多群众真正体会到了社区融入感。据统计,目前,成华区共有1152个院落自治小组、765个社会组织、10家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到“微自治”体系的建设中,这为后面的政法综治工作积攒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到了2015年,成华区在社会治理方面再一次发起“大动作”。基于“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的成熟发展与社会自治组织的“异军突起”,成华区建造了一个全区信息资源的“大脑中枢”,那就是成华区服务治理大联动中心(以下简称大联动中心),真正实现了“大联动、微治理”的体系模式。
由基础数据库、96966民生服务热线、地理信息平台等十大板块构成的大联动中心一期工程,推动着“大联动、微治理”体系一步步实现。●基础数据库
据了解,今年,成都政法工作将重点围绕四个方面进行:紧扣防控风险,确保五大重点领域安全;紧扣服务大局,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紧扣破解难题,加快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紧扣补齐短板,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热线开通后,群众不愁办事找不到地方,体现了“微治理”的内涵。据统计,96966热线开通以来,共受理民生诉求8600余件,办结率100%,回访率100%,95%的市民朋友表示对大联动中心办事效率很满意。
据了解,96966热线是大联动中心十大板块之一,整合了城管、环保、民政等24个部门的服务热线、区长热线及其他诉求解决渠道,有20名专职接线员每天24小时值守,在成华区又被称为诉求“一号呼”。
最近,家住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街道东路社区的熊先生,常对人说起他前不久更换医师执业证和医师资格证的经历,“我就动了动手指,根本不需要出门,1个小时后,新的医师执业证和医师资格证就送到家里来了。这要是在以前,跑前跑后、准备资料......花一天时间都不一定能办好。”
伊藤洋华堂建设路店、SM广场、万象城等都是成华区人流量密集的地区。记者了解到,这些地方已全部安装了超级wifi,实时捕捉人员流动情况。当人流量超过预设警戒值时,系统会自动报警。大联动中心立即调取商场周边实时情况,以便有关部门调集周边部署力量参与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置,保护市民安全。
如何推广?
2012年,成华区就开始探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模式,按照每个网格300-550户的标准,把全区103个社区划分为855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有固定的网格员。网格员身着专门工作服,在各自负责的区域内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开展基础信息登记、矛盾纠纷调处等,同时组织开展普法活动,当好居民的法治“小喇叭”。
基础是什么?网格化服务管理+社会自治组织
市民张先生拨打96966民生热线反映,成华区祥和里某家烧烤店从每天傍晚营业到次日凌晨五六点,噪音扰民十分严重。热线立即将群众诉求传至相关部门。仅一个小时,工作人员便赶到现场处理。这样的电话对96966热线接线员来说,每天大概有10多个,而诉求又各有不同,接线人员均及时将诉求反映给相关职能部门,并督促事件尽快办理。
在大联动中心里,一个长17.92米、高2.88米、面积达50余平方米的“巨无霸”显示屏很是醒目。显示屏上显示着全区的三维地图、区公安指挥中心的实时画面;也有通过各种渠道反映民生诉求的实时监控,及不同来源渠道事件办理情况的统计画面;区域内重点部位场所、单位场所、社区院落实时情况尽收眼底。总之,涉及到政府的各类资源都汇聚在这里。
这个功能的实现,源于“大联动”中心的地理信息平台。2015年,成华区试点绘制了7平方公里的三维地图,对红袖套、警力、消防设施、流动人员等查询统计。同时,将地理信息系统与天网、院落、重点场所等各类音视频资源进行整合,以便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快速有效调配资源、联动调处。据大联动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接入的音视频资源包括1865个天网探头、172个院落探头、132个学校幼儿园探头及78个车载探头。●96966民生服务热线
2015年以来,全国20多个城市先后到成都成华区参观考察,目的都高度一致:考察成华区以信息化引领,探索构建服务治理大联动格局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
如何运作?整合资源数据高效率服务群众
成都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大联动、微治理”全市推广的基础上,成都目前正在推动“三无院落”提档升级,继去年全面消除2390个“三无院落”之后,在区(市)县层级成立自治组织促进会,在街道(乡镇)层级成立自治组织联合会,搭建自治组织交流平台,不断提升基层自治水平。此外,通过完善四防设施、智能门禁系统、门卫可视对讲系统等,直接与大联动中心互联互通,提高基层院落信息化建设水平。 建立健全六个“大”工作机制
市民张大爷60岁的那一天,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就自动将该信息推送到社区网格员小李的移动终端上。得知张大爷已符合申办老年证的条件,小李来到张大爷家里,为张大爷介绍老年证可享受的公共服务。张大爷便委托小李帮忙办老年证。小李点开社区服务APP,区民政管理人员确认张大爷的信息后,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自动生成打印出了老年证。小李还将办好的老年证送到了大爷手中。张大爷什么心都没操,坐在家里就拿到了老年证。
近年来,成华区在社会治理方面不断有大动作,为该区全面形成“大联动、微治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张大爷办老年证这件事,涉及到的就是“大联动”基础数据库版块,这也是让整个大联动中心运行起来的基础,是发挥“大联动”作用的第一步。基础数据库主要包括人口、房屋、单位场所等9大类基础信息。网格员通过走街串巷、进门入户,将信息采集回来录入系统,每天不断更新,便于为市民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地理信息平台
96966热线还有个重要作用,就是将非警务事件从“110”接警中心剥离出来。2016年1月,成都警方公布了一组数据:2015年成都地区(含21个区县)接警总量为546万余件,平均每天接警约1.5万条,其中警务类警情约占40%,非警务类警情约占60%。所以,像普通邻里纠纷、寻求生活帮助等事件都交给了96966热线。
熊先生享受到的便利与成华区推行的“大联动、微治理”体系密不可分。成华区“大联动、微治理”体系基础是什么?又是怎样运作的?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正是这些看似细小甚微的社团组织积极发挥了作用,社区“微自治”体系得以建立并逐步完善,使更多群众真正体会到了社区融入感。据统计,目前,成华区共有1152个院落自治小组、765个社会组织、10家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到“微自治”体系的建设中,这为后面的政法综治工作积攒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到了2015年,成华区在社会治理方面再一次发起“大动作”。基于“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的成熟发展与社会自治组织的“异军突起”,成华区建造了一个全区信息资源的“大脑中枢”,那就是成华区服务治理大联动中心(以下简称大联动中心),真正实现了“大联动、微治理”的体系模式。
由基础数据库、96966民生服务热线、地理信息平台等十大板块构成的大联动中心一期工程,推动着“大联动、微治理”体系一步步实现。●基础数据库
据了解,今年,成都政法工作将重点围绕四个方面进行:紧扣防控风险,确保五大重点领域安全;紧扣服务大局,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紧扣破解难题,加快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紧扣补齐短板,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热线开通后,群众不愁办事找不到地方,体现了“微治理”的内涵。据统计,96966热线开通以来,共受理民生诉求8600余件,办结率100%,回访率100%,95%的市民朋友表示对大联动中心办事效率很满意。
据了解,96966热线是大联动中心十大板块之一,整合了城管、环保、民政等24个部门的服务热线、区长热线及其他诉求解决渠道,有20名专职接线员每天24小时值守,在成华区又被称为诉求“一号呼”。
最近,家住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街道东路社区的熊先生,常对人说起他前不久更换医师执业证和医师资格证的经历,“我就动了动手指,根本不需要出门,1个小时后,新的医师执业证和医师资格证就送到家里来了。这要是在以前,跑前跑后、准备资料......花一天时间都不一定能办好。”
伊藤洋华堂建设路店、SM广场、万象城等都是成华区人流量密集的地区。记者了解到,这些地方已全部安装了超级wifi,实时捕捉人员流动情况。当人流量超过预设警戒值时,系统会自动报警。大联动中心立即调取商场周边实时情况,以便有关部门调集周边部署力量参与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置,保护市民安全。
如何推广?
2012年,成华区就开始探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模式,按照每个网格300-550户的标准,把全区103个社区划分为855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有固定的网格员。网格员身着专门工作服,在各自负责的区域内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开展基础信息登记、矛盾纠纷调处等,同时组织开展普法活动,当好居民的法治“小喇叭”。
基础是什么?网格化服务管理+社会自治组织
市民张先生拨打96966民生热线反映,成华区祥和里某家烧烤店从每天傍晚营业到次日凌晨五六点,噪音扰民十分严重。热线立即将群众诉求传至相关部门。仅一个小时,工作人员便赶到现场处理。这样的电话对96966热线接线员来说,每天大概有10多个,而诉求又各有不同,接线人员均及时将诉求反映给相关职能部门,并督促事件尽快办理。
在大联动中心里,一个长17.92米、高2.88米、面积达50余平方米的“巨无霸”显示屏很是醒目。显示屏上显示着全区的三维地图、区公安指挥中心的实时画面;也有通过各种渠道反映民生诉求的实时监控,及不同来源渠道事件办理情况的统计画面;区域内重点部位场所、单位场所、社区院落实时情况尽收眼底。总之,涉及到政府的各类资源都汇聚在这里。
这个功能的实现,源于“大联动”中心的地理信息平台。2015年,成华区试点绘制了7平方公里的三维地图,对红袖套、警力、消防设施、流动人员等查询统计。同时,将地理信息系统与天网、院落、重点场所等各类音视频资源进行整合,以便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快速有效调配资源、联动调处。据大联动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接入的音视频资源包括1865个天网探头、172个院落探头、132个学校幼儿园探头及78个车载探头。●96966民生服务热线
2015年以来,全国20多个城市先后到成都成华区参观考察,目的都高度一致:考察成华区以信息化引领,探索构建服务治理大联动格局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
如何运作?整合资源数据高效率服务群众
成都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大联动、微治理”全市推广的基础上,成都目前正在推动“三无院落”提档升级,继去年全面消除2390个“三无院落”之后,在区(市)县层级成立自治组织促进会,在街道(乡镇)层级成立自治组织联合会,搭建自治组织交流平台,不断提升基层自治水平。此外,通过完善四防设施、智能门禁系统、门卫可视对讲系统等,直接与大联动中心互联互通,提高基层院落信息化建设水平。 建立健全六个“大”工作机制
市民张大爷60岁的那一天,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就自动将该信息推送到社区网格员小李的移动终端上。得知张大爷已符合申办老年证的条件,小李来到张大爷家里,为张大爷介绍老年证可享受的公共服务。张大爷便委托小李帮忙办老年证。小李点开社区服务APP,区民政管理人员确认张大爷的信息后,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自动生成打印出了老年证。小李还将办好的老年证送到了大爷手中。张大爷什么心都没操,坐在家里就拿到了老年证。
近年来,成华区在社会治理方面不断有大动作,为该区全面形成“大联动、微治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张大爷办老年证这件事,涉及到的就是“大联动”基础数据库版块,这也是让整个大联动中心运行起来的基础,是发挥“大联动”作用的第一步。基础数据库主要包括人口、房屋、单位场所等9大类基础信息。网格员通过走街串巷、进门入户,将信息采集回来录入系统,每天不断更新,便于为市民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地理信息平台
96966热线还有个重要作用,就是将非警务事件从“110”接警中心剥离出来。2016年1月,成都警方公布了一组数据:2015年成都地区(含21个区县)接警总量为546万余件,平均每天接警约1.5万条,其中警务类警情约占40%,非警务类警情约占60%。所以,像普通邻里纠纷、寻求生活帮助等事件都交给了96966热线。
熊先生享受到的便利与成华区推行的“大联动、微治理”体系密不可分。成华区“大联动、微治理”体系基础是什么?又是怎样运作的?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2013年,成华区又集中开展了“三无院落”整治工程,609个“无门卫”“无物业”“无管理组织”的院落摘掉“三无帽”,曾经“脏乱差”、怨声载道的院落华丽转身。说起“三无院落”整治工程,院落里的居民无不竖起大拇指。
杨金忠王鲲鹏本报记者曾昌文陈博文/图
为此,成都今年在全市启动推广成华区“大联动、微治理”体系建设经验,建立健全指挥大统一、资源大整合、维稳大巡防、矛盾大调解、民生大服务、执法大协同工作机制,形成“多网合一、多方联动、多元共治”格局,推动经济大发展、民生大改善、社会大和谐。
基于“先自治、后整治”的原则,院落整治工程又催生了众多自治组织,这些居民组织越来越趋向专业化,邻里互助、维权服务、矛盾调处等院落社团规范发展,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建立了一些公益、互助等类型的社团组织。像“陈孃调解室”“连心驿站”等,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