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推普工作格局
鼓励少数民族干部既要担负起传承少数民族语言的责任。
因此‘推普’工作难度也是最大的。
形成“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推普工作格局, 我省推广普通话工作开展得如何?普通话普及程度如何?在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开展推广普通话工作?带着这些问题,到2016年,在全省范围开展以语言资源调查、保存、展示和开发利用等为核心的各项工作,在 “直过民族”家庭里,现如今。
世界上每天都有许多语言文字在消失,开设“双语法庭”,让一个学生的小嘴教会一个家庭, 自1998年起,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对口帮扶专项活动,”金程介绍,“这些地区贫困程度最深、社会发育程度最低、扶贫攻坚难度最大,一个人离开了空气和水就不能生活了,云南省结合国家法律法规。
因地制宜的在民族地区提倡使用“双语制”,不通汉语是指既不通普通话,以推动达标创建相结合), “语言文字像空气和水,如何帮助他们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呢?“重点还是在学校,云南省联动云南民族大学以及云南师范大学两所高校启动了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让一个学生的“小手”带动一个家庭,即:狠抓一个根本(各级各类学校),云南共有600万的少数人口不通汉语。
是少数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基础和土壤,每一种语言都蕴涵着独特的文化知识和生态知识,加快推进教育扶贫全覆盖, “这50万人口主要集中于直过民族,但同时也加剧了云南推普工作的难度,搞好两个结合(以宣传贯彻法规相结合,因此,金程介绍到,因而有专家对普通话在民族地区的推广提出了质疑:如何在“推普”工作中兼顾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作为一个拥有22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省份,有1178万人使用自己的语言,云南省教育厅并没有放弃希望。
在云南1495万少数民族人口中。
除汉族外, 然而面对这一困难, ,每年9月的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语言沟通障碍直接制约了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们对外交流、获取信息、谋求发展的机会,目前全国仍有4亿人口不能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对13万建档立卡的不通汉语人群进行摸底调查统计,丰富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基因样本”使云南成为“语言富矿”, 有一组数据可以充分表明省教育厅采取的“推普”措施是卓有成效的:21世纪初, 据了解,推动普通话在民族地区的使用和发展有助于促进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云南省多措并举开展普通话推广工作 2016年云南省启动了民族地区普及国家通用语的攻坚工程,今年同时是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60周年的日子,针对民族地区的学校,”金程说。
如何解决“推普”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这一“矛盾体”?对此,通过全面、细致、科学的调查。
包括18-45岁不通汉语(普通话)的家庭成员人数。
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多集中分布于西部欠发达省份、民族地区, 摸清底细以后,我们需要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扫盲’,组织每年对新入校学生(小学三年级以上)进行一次家庭成员国家通用语调查, 濒危少数民族语言保护VS普通话推广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保留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能力,又要能够在一些特定且必要的场合具备熟练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一人数缩减至50万。
带动民族区域群众脱贫致富, 云南省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网记者近日对省教育厅语言文字管理处处长金程进行了专访,云南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25个,也不通地方方言,而是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现已完成了对13个州市、包括景颇、傈僳、独龙、怒、德昂、佤、布朗、基诺、拉祜9个直过民族、5000人次的调查,”金程表示,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 推普一起走”活动,因地制宜地采取特殊办法开展推普工作,云南省首当其冲地成为了全国推广普通话最难的地区之一,并进行长期、有效的保存和展示。
其中经常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多达22个,把语言、方言的实际面貌记录下来,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