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径材桉树推广指日可待
遂溪螺岗岭桉树实验林生长茂盛。
桉树大径材培育技术成熟
他山之石
谢耀坚认为,更新观念是桉树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产业发展中要转变当前单一桉树人工林种植模式。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探索不同桉树品种的混交林发展模式,形成林分结构稳定、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复层人工桉树林,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他指出,必须完善技术标准,加大对种植户的技术培训和科学指导,防止因不科学种植速生林造成土壤结构改变、水土流失、地力下降等问题。
色泽浅黄、纹路流畅、材质坚硬,这便是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以培育大径锯材为目标的桉树新品种“大花序桉”,美名为——“澳洲大花梨”,已经在广西引种改良成功。2012年,“桉树中大径材良种培育与栽培模式研究”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据了解,广西国有东门林场种有100多亩“大花序桉”试验林,树龄已有20多年。
“过去,桉树的主要经营目标是纸浆材,效益低,周期短,对土壤消耗大。”谢耀坚表示,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可促使桉树的加工价值在纸浆材的基础上提高3至4倍,由原来的400元/立方米提高到1200元/立方米以上,同时,通过延长轮伐期,改变经营模式,更有利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市场上中大径木材稀缺,发展桉树中大径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并有很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经过10多年的研究,谢耀坚及科研人员在品种选择、密度控制、施肥技术和修枝控制方面提出了全套技术,其中在施肥和修枝方面的创新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建立了优良无性系筛选——立地选择和密度管理——平衡施肥和修枝技术——可持续经营等一系列技术相配套的中大径材培育集成技术。
对于桉树的一些争议,谢耀坚认为:“桉树本无害,只因有些经营方式欠科学。”桉树破坏土壤肥力主要是由于大面积种植桉树人工林缺少规划,在树种布局上没有考虑适地适树原则造成的。只要尊重科学、适地适树、科学整地、合理施肥、密度适当,按照可持续发展规律来经营桉树,就可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造福人类。
“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木材需求量达8亿立方米,木材供应的巨大缺口给木材安全敲响了警钟。”谢耀坚指出,在天然林禁伐和生态林保护的形势下,目前我国主要依靠发展杨树、桉树、松树等速生人工林生产木材。在众多树种中,桉树生长快、周期短、产量高,仅占我国森林总面积2%的桉树年产木材却超过3000万立方米,生产了占全国总产量25%的木材,大大减缓了天然林的砍伐压力。桉树人工林用少量的林地生产大量的木材,实际上间接保护了天然林和生态林。
木材供给的“功臣”
未来
据了解,15年树龄的“澳洲大花梨”按“目标林分”经营,每亩保留30株,按现价每株收入5000元,亩产值15万元,亩均年产值1万元,尚未包括15年间间伐树木的收入。而目前“速丰桉”轮伐期通常为5年左右,亩均年产值1200元,与种植较长周期15年的“澳洲大花梨”相比,短周期年收入只有长周期年收入的12%。
“虽然近年来有不少关于桉树的争议,但就目前来看,桉树是维护我国木材安全的‘功臣’,发展桉树等人工林可有效缓解我国木材资源短缺的情况。”谢耀坚说,我国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森林覆盖率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近年来,我国木材对外依存度已达50%,木材安全形势较严峻。
湛江遭遇的“桉树之困”如何破局?记者了解到,目前,肇庆和福建漳州采用混交林种植,延长采伐年限,培育大径材,有效地提高了森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遂溪的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南方国家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放眼望去7000亩的人工桉树林郁郁葱葱,栽植近10年的桉树已长到30多米高,径口比碗口还要粗,树干笔直,树林中生长着各类枝叶繁茂的蕨类植物。
最近,本报报道了桉树苗市场低迷,密植快种的桉树林伤树伤田等问题,引起社会各界讨论。湛江作为全国最大的桉树丰产林基地,桉树经济林种植路在何方?近日,记者采访了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主任、二级研究员谢耀坚。
适地适种科学经营
现状
培养桉树中大径材
建议
谢耀坚建议,在桉树产业发展中,要坚持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者统一原则,防止和克服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生态效益的错误做法。在发展规模上,切忌盲目追求规模数量和集中连片,要坚持量地而行,适度规模经营;在规划布局上,要结合水土条件,充分考虑生态区位、地形地貌、土壤条件等因素;在栽培方式上,要注意加强水土保持措施,维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最终促进产业发展走上科学轨道。
桉树长到约15年,就是做家具、实木地板的上好木材。目前,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加强对“大径材”桉树树种的培育,已取得成效。
如今,大花序桉种子园已经开花结实,眼下大花序桉正在育苗,明年将可供应1万亩林地种植,“大径材”桉树广泛推广种植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