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怕贼惦记(就怕贼惦记的前一句)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除了我们日常熟记于心的诗词歌赋,也有经常使用的俗语谚语。俗语文化在我国可谓是历史悠久,虽然与那些文人墨客喜爱的吟诗作对不同,但是在民间却应用的极其广泛。
很多人听到俗语两个字,第一印象就是风趣幽默,并且背后还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我国的俗语文化数以万计,大多数都是一句简单甚至略显粗糙的言语,让人读起来十分容易理解。
比如我们形容一个人没有本事却被强迫做某些事,都会用“赶鸭子上架”来形容,再比如形容一个人固执已见,都会说他“不到黄河心不死”,一个人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也常有“打工不去亲戚家”等告诫之言。
经常品读俗语,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是深入了解我国民间文化的一种有效途径。能读懂俗语,人生也会少走很多弯路,生活上也会更加的顺利。
本期就和大家分享一句耳熟能详的俗语,大家都听到过“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这句话。其实我们从字面理解这句俗语,也十分容易。这里的“贼”并不是狭隘意义上的偷盗之人,而是泛指一些坏人或者小人。所以解释起来,就是说不怕小人明里使坏,而是怕他背地里打我们的主意,天天惦记着我们。
贼偷一次,其实损失不会很严重,但是一旦贼盯上我们只和,就会想方设法地摸清我们的底细,这个时候再下手,我们的损失就很惨重,甚至远远比被偷一次还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而这句俗语的出处,其实是相声大师张寿臣在《贼说话》中的一句台词:“这贼呀,他盯上我啦。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嘛!”
其实上半句俗语的本质含义,其实是告诉我们要严防坏人,对待坏人或者小人要时刻保持距离,不得罪,也不要亲近,敬而远之才是最佳的相处策略。
其实这句俗语还有后半句更加的精彩,但是却少有人知,那就是“不怕家穷,就怕出懒虫”。
后半句的俗语其实也非常容易理解,每个人的成长环境都不相同,有的人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比如富二代、官二代,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在物质条件可谓是得天独厚,比别人的起跑线更高。但是有的人出身贫寒,家里本身没有什么闲钱,甚至是捉襟见肘,这个时候想要发家致富,就需要一个人去外打拼,做一些苦活来维持生计。
但是倘若一个家庭本身物质条件不怎么样,而后代却又十分懒惰,不思进取,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那么就很难再有出头之日。历史上白手起家最后过上好日子的大有人在,比如晚清时期的胡雪岩出身贫寒,最后却能成为当时的首富,其根本原因就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加上常人所不及的经商头脑。
作为普通人,吃点苦受点累,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而想要改变生活,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是完全可以改变现状。就怕一个人特别的懒,每天幻想着发财的好机会。做人其实还是要脚踏实地,才能把绝路走出生路。
我国的传统文化俗语,其实细细品读,里面有无穷无尽的智慧,而以上这句俗语,看似简单易懂,仔细研究一番,却能感悟到很多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