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金面具上发现耳洞(怎么判断耳洞长好了)

时间:2021-10-03 16:43:56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三星堆新出土的黄金面具有耳洞(图源网络) 昨日有关三星堆考古新发现的新闻冲上热搜,眼尖的网友发现了在三星堆遗址新出土的文物中,有一面残破的金面具居然打了耳洞!大家纷
三星堆新出的金面具为什么有耳洞?

三星堆新出土的黄金面具有耳洞(图源网络)

昨日有关三星堆考古新发现的新闻冲上热搜,眼尖的网友发现了在三星堆遗址新出土的文物中,有一面残破的金面具居然打了耳洞!大家纷纷猜测,这个小洞是干嘛的?如果真的是戴耳饰,那三千多年前的古蜀人也太潮了!当然还有网友猜测,也许是将绳子穿入耳洞用来系面具的。

到底哪种说法对呢?来讲讲我的猜想。

首先,我们来看看已经展出的三星堆金面具。

三星堆新出的金面具为什么有耳洞?

三星堆戴着金面具的青铜人像 (作者拍摄)

三星堆新出的金面具为什么有耳洞?

三星堆遗址博物馆已经展出的金面具残片(作者拍摄)

这两张图是我去年七月底在三星堆遗址博物馆参观时拍摄的,金面具用金箔薄片捶鍱而成,仔细看你会发现,在青铜人像的两耳垂处是有两个耳洞的,左耳垂的金面具耳部也有耳洞;已展出的金面具残片右耳垂也有耳洞。所以这么看来,黄金面具是像面膜一样直接贴在青铜人像脸上的,根本不需要绳子穿入小洞再在脑后系带。

都说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存在先后关联,再看看我在金沙遗址拍摄的黄金面具。

三星堆新出的金面具为什么有耳洞?

金沙遗址出土的黄金面具(作者拍摄)

 

三星堆新出的金面具为什么有耳洞?

金沙遗址出土的黄金面具(作者拍摄)

哇,这么明显的两个大耳洞!那既然耳洞不是用来穿绳子系带用的,看来就是挂耳饰的了。别急,我们来了解一下古代葬俗。

在古代,很多地区都有覆面葬的习俗,也就是在死者面部覆盖上金面具或者玉器,以显示死者生前的尊贵身份。比如,去年八月我在拉萨布达拉宫看见了这样一件黄金面具,它出土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曲踏墓地。

三星堆新出的金面具为什么有耳洞?

布达拉宫历史的记忆展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曲踏墓地出土的黄金面具 展牌(作者拍摄)

三星堆新出的金面具为什么有耳洞?

布达拉宫历史的记忆展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曲踏墓地出土的黄金面具(作者摄于布达拉宫)

三星堆新出的金面具为什么有耳洞?

黄金面具(图源网络)

仔细看,这个黄金面具的四周有很多个小洞,我查阅了四川大学研究藏学考古的专家霍巍老师的著作《秘境探古:西藏文物考古发现之旅》(此前微头条给大家推荐过这本书),原来阿里出土的这个黄金面具,“采用金箔薄片捶鍱而成,面具边缘钻有小孔,用丝线将丝绸与面具连缀起来”。这是古老的象雄王朝(汉文文献记载为“羊同”“东女国”)用黄金覆面葬的一种习俗。

唐代初年,青藏高原曾兴起过一个强大的部落,即汉文文献所记载的“羊同”,这在藏文文献里被称为“象雄”。

唐人杜佑在《通典》卷六“大羊同”条下这样记载:

“大羊同东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其酋豪死,快去其脑,实以珠宝,剖其五脏,易以黄金,假造金鼻银齿,以人为殉,卜以吉辰,藏诸岩穴,他人莫知其所,多杀牦牛羊马,以充祭祀,葬毕服除。……大唐贞观十五年,遣使来朝。”

由此可知象雄的酋豪们死后神秘的葬俗:不仅要以黄金和珠宝来装饰尸体,而且埋葬之地也要藏诸岩穴,秘不示人,还要宰杀牛羊马用以祭祀。早在初唐贞观年间,“羊同”便已经与中原大唐王朝有了使节往来。

在西藏其他地区也出土了黄金面具,比如同为曲踏墓地出土的黄金面具:

三星堆新出的金面具为什么有耳洞?

曲踏墓地II区出土黄金面具(图源网络)

还有这个,故如甲木寺出土的带有彩绘的黄金面具:

三星堆新出的金面具为什么有耳洞?

故如甲木寺出土黄金面具(图源网络)

这些都是用金面具覆面葬的证据。黄金从哪来?根据唐代僧人道宣(596—667)所著《释迦方志卷上·遗迹篇第四》:

“国北大雪山有苏伐刺瞿咀罗国(言金氏也),出土黄金,东西地长,即东女国,非印度摄,又即名大羊同国,东接吐蕃,西接三波河,北接于。其国世以女为王,夫亦为王,不知国政。男夫征伐种田而已。

原来,象雄(羊同)国又称“东女国”,这里由女人执政,且盛产黄金,因而可以制作出如此精美的黄金面具用于遮盖死者的面部

四川与西藏同为祖国西南部,产黄金是很正常的。再回到三星堆。

我们发现,金面具更多的是罩在青铜人像上,不是放在墓地中死者的面部。这次三星堆新发掘了六个祭祀坑,根据已有的资料,我们知道青铜大立人像可能是祭祀中沟通人间和神明的象征。祭司打耳洞戴耳饰有何不可?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金器、玉器等等一定是古蜀人生活的投射与缩影,因而可以推断,古蜀国有打耳洞这样的习俗,才会在祭祀、葬俗中运用,毕竟“事死如事生”,在巫术当道的史前,将最好的黄金和耳饰献给神明,有何不可?

不过,“穿耳”的习俗,在儒家文化圈较少见,毕竟《孝经》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根据黄正建著《走进日常:唐代社会生活考论》,唐代,南方的“外国”有穿戴耳环的习惯,且不论男女。比如林邑国“男女皆……穿耳贯小镮”(《通典·边防四·南蛮下》)、天竺国“丈夫剪发,穿耳垂珰”(《通典·边防九·西戎五》)。可见穿耳孔,戴耳环的习俗主要流行于中原文化圈以外的地区。

古蜀国、象雄国,不正是这样的地方吗?

另外,穿耳洞、戴耳环也有可能来自于佛教。比如,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毗沙门天王像,均带耳环。

三星堆新出的金面具为什么有耳洞?

黄正建《走进日常》书影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戴耳环的天王

毗沙门天王的故乡据传说就在于阗,曾经的丝路重镇,有很多“穿耳垂环”的中亚人将这一习俗传入了中原。中原文化熏陶出的神明、祭祀、佛像是没有戴耳环这一形象的,而戴耳环的习俗也正是在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中逐渐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