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每一个节气的含义(大暑的美食寓意)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暑”即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常言道:“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而大暑恰好处于“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炎气达到顶峰。
大暑分为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
意思是草木腐败之后就化成了萤火虫,这当然是古人的想象。不过每到大暑,空气潮热,细菌滋生,许多枯死的植物潮湿腐化,到了夜晚,经常可以看到萤火虫在腐草败叶上飞来飞去寻找食物,所以萤火虫就成了大暑时节的标志性动物。“轻罗小扇扑流萤”则写出了大暑时节少女们消夏捕捉流萤的娇憨和可爱。
“二候土润溽暑”
溽暑,特指湿热的天气。大暑的热往往不是太阳直射的干热,而是我们通常说的“闷热”。民间有“大暑到,树气冒”的俗语,还有“大暑小暑,有米懒煮。小暑大暑,灌死老鼠”的说法,湿气蒸腾再加上太阳照射,所以就有“大暑小暑,上蒸下煮”的切身体会。
“三候大雨时行”
云彩接太阳,大雨下三场,在这雨热同季的潮热天气,天空中随时都会形成雨水落下。也就是说,大暑前后容易出现强对流的雷雨天气。这一点大家应该深有体会:“乌云接驾,不接就下”,只要头顶乌云,片刻便是大雨倾盆。“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就是对其阴晴不定最好的描述。
大暑时节,天气闷热,农事繁重,热爱生活的人民依然会忙里偷闲,举行各种民俗活动。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送“大暑船”的习俗,同时会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寄寓对生活的美好希望。
说到民俗,自然少不了吃。大暑节气,又晒又蒸,人们元气耗损严重。所以就有两种民间饮食习俗:
一种是吃凉性食物消暑。在粤东南地区词条流传着一句民谚:“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这种顺应天时的寒凉派,很多年轻人都在身体力行,践行着“空调WiFi西瓜,冰镇特饮凉茶”的口号,不过冰镇饮品,雪糕等凉性食物,肠胃较弱的人应慎之。
一种是吃热性食物进补。中医讲“冬补三九,夏补三伏。”因为暑热伤津,人体消耗大,容易气血不足,因而正是进补的好时节。在山东南部地区,就有在大暑这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
身为陕西人,我们这里大暑的民俗,就是吃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大暑节气正值最热的二伏天,这时吃热汤面可促进身体发汗,将体内的湿气排出,避免中暑。当然,各地吃面风俗会有不同,但大致的意思应该都差不多。
“大暑到,炎炎烈日热浪滚。浮云去,七月伏天似火烧。”骄阳似火,蝉鸣聒噪,愿你我都能觅得一方安静与清凉,放慵懒之躯,安浮躁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