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纪念谁(寒食节是哪一天为了纪念谁)
古时清明前一天定为“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介子推先生。
晋文公重耳公子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卓尔不凡,名垂千古。
然而这位晋文公在荣登帝位之前,过了一十九年颠沛流离的日子,而始终追随左右,忠心耿耿的人物当属介子推。
前657—前651年,晋国逢“骊姬之乱”。
权力的争夺,宫闱的倾轧,使得敏感人物重耳公子不得不踏上逃亡之旅。前路渺茫,后至追兵,风餐露宿,夜不得安,公子重耳和一众随从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在卫国的时候,他们的粮资消耗殆尽,数日未进米食的重耳体力不支,摇摇欲坠。想起昔日宫中的锦衣玉食,黯然神伤。
介子推看后十分不忍,思来想去,苦无他法,竟挥刀割下股肉一块,烹成汤食,奉与重耳。
后来,重耳公子历经万难,终成君主。按说介子推也是苦尽甘来,柳暗花明。这样一个厥功至伟的人物本该高冠陪辇,驱毂振缨,享受厚禄荣华。
然而介子推却无意仕途,携其母归隐绵山,淡薄度日。
晋文公心怀愧疚,与属下追至绵山,请介子推出山。介子推得闻,又向山林深处前进,坚守不出。
绵山蜿蜒曲折,茂林密竹,寻人不至,晋文公棋行险招,命人以火攻山,三面围燃,只留一处出口放行,让介子推自己出来。
火光肆虐,漫山涂炭,晋文公左等右等,未见昔日故人,却等来了焦黑的尸体和一首绝笔: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怎么也没想到会是此番结果,惊心骇神,万分悲痛。感念忠臣之志,将介子推葬于绵山,为他修祠立庙。
因为介之推死于烈火,死状凄惨,痛苦不堪,晋文公遂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因无法生火烹制食物,人们只能吃凉的寒食,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除此之外,后世又发展出许多风俗:扫墓祭祖、插柳、踏青、蹴鞠等。
今人虽不太注重寒食节的习俗,但对于这位忠君奉主,不慕虚名,功不言禄的臣子却是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