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为什么没人敢拍1959大饥荒(1959年诡异的一年)

时间:2021-12-12 16:56:42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从1959年开始,在天灾+人祸的影响下,新中国经济遭遇巨大的挫折,进入 三年困难时期 。尤其是农业领域遭遇极端自然灾害,粮食产量急剧下降,很多地区闹起了粮荒。而许世友的家乡

从1959年开始,在“天灾+人祸”的影响下,新中国经济遭遇巨大的挫折,进入“三年困难时期”。尤其是农业领域遭遇极端自然灾害,粮食产量急剧下降,很多地区闹起了“粮荒”。而许世友的家乡信阳地区,也是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当地很多百姓,因为没有粮食吃,处于饥饿的边缘,甚至还饿死了人。

1959年闹粮荒,许世友令尤太忠“偷调”军粮赈灾:万一出事我兜着

 

这一年的冬季,开国上将许世友回到阔别多年的信阳新县老家。这一次回家,许世友的主要目的是,看望自己的老母亲,弥补多年欠下的“孝心”。母子见面,这本是一件非常让人高兴的事情,然而当许世友从老母亲那里得知家乡“闹粮荒”的情况后,心情由喜转悲十分沉重。

 

看到老家的乡亲们忍饥挨饿可怜的眼神,农民出身的许世友心里犹如刀割一般难受,于是他就利用自己的关系,向县里“要粮赈灾”。然而当时县机关没有“粮权”,也不敢随便答应,于是时任信阳地委第一书记的路宪文,就将许将军要粮的情况反应到了省里,请求省里能“特事特办”拨点粮食。

1959年闹粮荒,许世友令尤太忠“偷调”军粮赈灾:万一出事我兜着

 

然而由于粮食问题事关重大,省里收到路宪文的“拨粮”请求后做出了这样的批复:粮食问题很敏感,不宜开此先例。

 

客观上说,省里的批复是没有问题,也是符合政策要求的。因为,当时各地都存在“闹粮荒”的问题,如果在信阳地区,撕开一个“拨粮”的口子,那么其他地区如果效仿,粮食缺口将是非常大的。

 

没有借到粮食,路宪文自觉不好向许将军交代,于是就想尽办法,将机关食堂的一些粮食“挤”出来1200斤调往新县,算是给许将军一个答复。然而这1200斤粮食,对于家乡饥饿的百姓来说,无疑是“几滴水滴进沙漠”,显得非常杯水车薪。

 

考虑到地方的实际情况,许世友知道从地方调粮已经不太现实,那么去哪里为乡亲们“找粮食”,帮他们度过难关呢?

1959年闹粮荒,许世友令尤太忠“偷调”军粮赈灾:万一出事我兜着

 

回到南京军区后,许世友思前想后,决定冒险从“军粮”上想办法,调拨一批军粮,以解乡亲们的燃眉之急。然而,军粮的调拨非常严格,在当时的环境下,还需要承担非常大的责任,派谁去执行这一特殊的任务呢?许世友脑海里,想到了一个名字,他就是曾经的爱将尤太忠。

1959年闹粮荒,许世友令尤太忠“偷调”军粮赈灾:万一出事我兜着

 

尤太忠,和许世友一样,都出自红四方面军,同时也是信阳籍的开国将军。他为人正派豪爽,敢作敢当,和许世友关系非常铁,当时正在南京军事学院进修。

 

接到许世友秘书的邀请后,尤太忠当即赶到许世友那里。一进门还没落座,许世友就开门见山地说:

 

你找个理由,请几天假,去完成一项重要任务。”

 

许世友口中的这项“重要任务”,就是调集一批军粮食,火速运到许世友老家赈灾。

1959年闹粮荒,许世友令尤太忠“偷调”军粮赈灾:万一出事我兜着

 

尤太忠接到这一任务后,心里面有些暗暗叫苦。一方面当时全国范围内多个地区,都在“闹粮荒”,而部队和民间也一样,粮食供应也十分紧张。另一方面,国有国法军有军规,军粮属于战略物资,调动军粮程序非常严格,而没有正轨手续私自调用军粮,是需要承担由此产生的后果的,因此风险非常大。

 

然而尤太忠心里虽然感觉很为难,但是他知道正是因为这项任务非常“特殊而艰巨”,所以许司令才把这个任务交给自己。

 

想到这里,尤太忠当即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旁边的许世友也深知这项任务的风险,拿出上好的茅台酒为尤太忠壮行,说:“喝几口,先给你壮下胆。万一出了事,我兜着,你不要怕。其实也没啥大不了,为救老百姓嘛。”

 

不得不说,许世友也是有情有义、替下属扛责任的好上级,他的这番话也给了尤太忠莫大的激励。

 

随后,尤太忠请好假,立即前往一处军属农场“偷调”军粮。这个军属农场,靠近信阳地区,属于尤太忠所在的军管辖。

 

一来到农场,尤太忠马上布置调粮,对厂长说:“准备3辆卡车,每辆都装满粮食,盖上伪装网,待命出发。不要问为什么,不要问到哪儿去,只管执行命令。”尤太忠说话斩钉截铁态度坚决,厂长听后虽然心里有些疑问,但是也没继续问军粮的调到哪里。

 

经过连夜的加班,3辆卡车全部装粮完毕,并进行了“伪装”。趁着夜色,尤太忠亲自带队出发,连夜向许世友家乡疾驰,经过数小时的路程,运粮车队完全到达许世友的家乡。由于这批珍贵的军粮事是“偷运”的,所以尤太忠对具体组织分粮的县人民武装部部长专门交代道:“重点保证军烈属、老人和孩子,干部家庭不考虑;只管分粮,不许打听来路。”

1959年闹粮荒,许世友令尤太忠“偷调”军粮赈灾:万一出事我兜着

 

这位县人武部部长听到尤太忠这么一说,也不敢再打听粮食的来源和眼前这位首长的身份,赶紧组织当地民兵分发军粮。

 

当这批“偷运”的军粮发到乡亲们手中后,许世友悬着的心暂时落了地。不久后,许将军又亲自打电话,向主席反应了河南、安徽、四川、山东等地的“粮荒”情况,为主席了解实情及时调整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1959年闹粮荒,许世友令尤太忠“偷调”军粮赈灾:万一出事我兜着

 

需要指出的是,在信阳地区“闹粮荒”最严重时,许世友冒险安排尤太忠“偷运”的那批军粮,成为了“救命粮”,帮了乡亲们大忙,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如今,新县很多地区,一提到许世友,很多上年纪的老人还记得当年许将军的“救命粮”。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冒险接受许世友所托,负责“偷运”那批军粮任务的尤太忠,后来还升任广州军区司令员,并与洪学智、张震、秦基伟、刘华清、李德生等人,一起参与了1988年大授衔,成为当时少有的参加两次大授衔的开国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