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设计者是谁(中国国旗来历简介)
国旗是国家的标志,象征着国家的主权和尊严。那么,您知道新中国的国旗为什么是五星红旗呢?关于五星红旗的诞生,还有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面国旗(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随着天安门广场上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的响起,毛泽东主席按动电钮,将一面巨大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当乐曲奏完时,五星红旗升到了22.5米高的旗杆顶端,随风飘扬。这时,许多工作人员都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因为五星红旗从设计到成型,再到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整个过程十分不易。
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京成立,筹备会下属的第六小组,专门负责新中国国旗的设计,组长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代表马叙伦担任,组员包括田汉、马寅初、郭沫若等人。1949年6月,第六小组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媒体上公开发布征稿启事,希望广大人民都能够积极参与国旗的设计。
《人民日报》刊登的征集国旗国徽图案的启事
这份征稿启事刚一发出,就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应征者遍及海内外,包括社会各个阶层,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第六小组就收到了将近三千多幅设计图稿。设计图稿征集回来了,可要在这近三千幅的国旗图案中选出让大家都满意的国旗图案,却成了一件让人头疼的事。周恩来总理得知这一情况后,与第六小组的人商量了好几次,最后决定,还是先按照原先征稿启事中的要求来甄选设计图案,那就是国旗要有中国特色、要庄严简洁、外形为长方形、色彩要以红色为主。经过反复认真地评选,第六小组成员从征集上来的近三千幅国旗设计图稿中,选出了比较好的38幅,编成《国旗图案参考资料》。
当时入选的部分国旗图案设计草图
1949年9月,在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上,政协代表们对这些国旗设计图案进行了认真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争论得非常激烈。讨论的结果,大部分人都选中了得票较多的复字第3号和复字第4号的国旗设计图案,它们都有红底黄条和五角星等设计元素,代表们认为,红色象征革命,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黄条象征黄河。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这样的国旗图案,甚至有人把反对意见直接反映到了毛泽东主席那里。提出反对意见的是特邀代表张治中,他认为红色国旗代表着国家和革命,中间有一横杠就变成分裂国家、分裂革命。就在这个时候,一份编号为复字第32号的图案引起了第六小组成员和评选专家们的注意,在经过讨论和商议后,第六小组决定送给有关领导人审看。周恩来看后立即表示这个图案好,随即将设计图送到毛泽东主席那里,他看后也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国旗的决议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中国人民大团结。9月28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新华社北京二十七日电刊载了政协会议关于国旗的决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
曾联松画像
复字第32号图案的设计者是在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工作的曾联松,当时他在报纸上看到国旗图案征集启事后,几乎把自己所有空余的时间都拿来设计国旗图案。画好的图稿寄出去后一直没有消息,没想到他设计的图稿竟然在开国大典前的最后几天被选中。
曾联松最初并不敢确信五星红旗是他设计的,因为他的原设计稿中带有镰刀和斧头,而在公布的图案中大五角星上没有镰刀和斧头,而且也没有公布投稿者的名字。原来,当时第六小组为了遵循筛选原则,便删去了大五角星中的镰刀、斧头图案,入选《国旗图案参考资料》排复字第32号。直到1950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给他寄送了公函,正式告知他就是国旗的设计者。
由于国旗要在开国大典中使用,此时距离10月1日开国大典仅剩不到两天时间,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把国旗设计图案变成飘扬在广场上空的旗帜。这在当时的北平要想找到符合制作国旗的面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关方面紧急联系制作单位。
瑞蚨祥店里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复制品(康岩 摄)
9月29日上午,在北平一家国营公司工作的干部宋树信突然接到一个通知,要求他立即赶制一面长5米、高3.33米的五星红旗。这么大幅面的国旗只能组织手工缝制才能完成,而且上级领导对这面国旗提出了很具体的要求,红色旗面必须用红绸,黄色五角星必须用黄缎,要做两面以供挑选。可是当国旗做到一半时又出问题了,千辛万苦找到的一卷黄缎只有不到二尺宽,无论怎样左比右量都无法整个裁剪出最大的五角星,总有一个角必须拼接。宋树信连忙向上级做了汇报,经过逐级请示最后领导同意拼接方案,在大五星上接上一个尖。
新中国成立前一夜,宋树信和工友们忙碌着、兴奋着、憧憬着,终于两面相同尺寸的大国旗被精心赶制出来。这面国旗用5幅红绸子拼接而成,5颗黄星是用黄缎子做的,旗面长460厘米,宽338厘米。
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她承载着所有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1949年10月1日,是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新中国的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五星红旗的见证下,国家实现了空前的统一和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