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是什么动物(蜉蝣为什么只能活一天)
蜉蝣的寿命之短是出了名了,连古人都说“蜉蝣朝生而暮死,而尽其乐”,蜉蝣就是古人的诗句里“短暂而渺小”的意象之一。
不过蜉蝣不只是一个美丽的意象,它是真实存在的一种昆虫,存在于地球的时间非常长,比我们熟悉的恐龙出现的时间还要早,向上可以追溯到距今2亿多年的石炭纪。

古人并不知道蜉蝣出现的年代有这么久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人类社会出现的时候,蜉蝣已经繁衍生息不知道多少代了。在古代,古人就对蜉蝣有了细致的观察。
“蜉蝣”这个名字最早出现于《诗经·国风·曹》中的《蜉蝣》一诗,这应当也是蜉蝣这个名字的由来。

在《荀子·大略篇》中提到:不饮不食者,蜉蝣也。
秦末汉初的学者毛亨在他的《毛传》里提到:蜉蝣,渠略也。朝生暮死,犹有羽翼以自修饰。
这句话是说,蜉蝣,又被称作渠略,朝生暮死,身上有翅膀。

长尾蜉蝣
西汉戴德的《夏小正》中提到:五月蜉蝣有殷。殷,众也。蜉蝣殷之时也。
这句话是说,五月份正是蜉蝣聚集的时节。

也就是说,到西汉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差不多把蜉蝣的习性观察清楚了:不饮不食、朝生暮死、身上有翅膀、五月份会大量出现。
此后的记录多是在说蜉蝣这种美丽的虫子朝生暮死,用以比喻人生短暂,转瞬一生死。

蜉蝣这种虫子,从遥远的石炭纪一直繁衍至今。它躲过了恐龙大灭绝,极端的冰河气候也没能让它灭绝,更不可思议的是,两亿年的时间里,蜉蝣的身体和习性似乎并没有发生什么明显的变化。
数千年来,我们都认为蜉蝣朝生暮死,只能活一天。如果蜉蝣只能活一天的话,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仅为了繁衍后代,然后后代也重复这一天的生命,努力繁衍制造下一代?

古人对蜉蝣的观察得到的这些结论,是对的,但又不完全对。应该说,蜉蝣的成虫状态具有这些特性。
蜉蝣这种小虫子,从出生到死亡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卵、稚虫、亚成虫、成虫。

而蜉蝣在成虫阶段,退化口器和消化器官,因此无法咀嚼和消化食物,只能不饮不食。成虫阶段的蜉蝣寿命短则几个小时,长则几天,这段时间只做一件事,就是交配。
因此,化为成虫的蜉蝣,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繁衍后代。
不过蜉蝣的真实寿命可不只是这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它们还有稚虫阶段。

蜉蝣稚虫
蜉蝣会将卵产在水里,还是稚虫的蜉蝣一直生活在水里,短则几个月,长可达三年。它们要在水中经历10到50次蜕皮,才能进入到亚成虫阶段。
在变态发育中,蜉蝣的成长也是挺不容易了,要经历这么多次蜕皮才是亚成虫。
到亚成虫阶段时,蜉蝣已经长出翅膀,但是它还要再经历一次蜕皮,才能蜕变成成虫。这种已经出现成虫体态还会再一次蜕皮的现象仅为蜉蝣独有。

从亚成虫到成虫的时间就短多了,一般在24小时之内就会完成,有些甚至几分钟就可以完成。而后来人们发现,成虫的寿命长短与这段变身时长有很大的关系,变身需要时间越长的,成虫的寿命也会更长,能延长到几天,变身时间越短的,成虫寿命就只有几个小时。
随着蜕皮,成虫阶段的蜉蝣,上颚退化消失,下颚也退化,常有下颚须。它们的消化道内充满了空气,这能帮助它们从水中浮上来,也能帮助它们更轻松地飞行。

因为蜉蝣在成虫阶段寿命太短,所以很多蜉蝣会选择同一时间变身成成虫,它们飞在湖面上,寻找配偶,交配,产卵,然后死去。
严格来说,蜉蝣从稚虫到成虫,它们的寿命是几个月到三年的,这在昆虫中寿命已经不短了。只是古人往往只能观察到蜉蝣的成虫状态,才以为它们“朝生暮死”,传了几千年,传到现在蜉蝣就成了短命的典型代表。

现在,科学家已经发现蜉蝣对水质和栖息地环境反应非常敏感,因此一个地区的蜉蝣数量可以作为一个地区环境污染程度的标尺。
蜉蝣虽小,可在生态链上也是很重要的一环。蜉蝣的稚虫会吃蚊子的幼虫、藻类和水中的颗粒食物,它抑制了蚊子的数量,还能够净化水质。同时,蜉蝣的幼虫又是很多鱼群的主要食物,成虫是一些飞鸟的食物,如果某一地区的蜉蝣消失,也会导致当地鱼群数量的减少。

生态链上的每一环都有它的作用,小小的蜉蝣虽然在完全成长后朝生暮死,可它们依旧繁衍了两亿年之久,也许这种模式就是最适合它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