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是怎么来的(盐的历史来历)
俗话说的好,“宁可食无肉,不能食无盐”,盐是百味之王,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炒菜若是没有盐辅助的话,吃什么都将是寡淡无味的。从古至今,盐一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有着其它资源无法替代的地位。那么这么重要的资源“盐”到底是怎么来的?它又有着怎么的传说呢?
中国古代最早发现和利用自然盐,是在洪荒时代,与动物对岩盐、盐水的舐(音:试)饮一样,是出自生理本能。在中国古代流传着“白鹿饮泉”、 “羝(音:低)羊舐土”的相关记载,这些记载都说明了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动物行为而发现了盐的存在。
根据文献记载的“煮海为盐”的时代,是在神农时代。《说文解字》载:“咸也。从卤,监声,古者宿沙,初作煮海盐,风盐之属,皆从盐。”清代郝懿行《证俗文》:“盐,咸也。古者宿沙氏初作,煮海盐。”夙(宿)沙氏为何人?《世本》云:“夙沙氏始煮海为盐。夙沙、黄帝之。”他“始以海水煮制,煎以成盐,其有青、黄、白、黑、紫五样,盐之作,自从始。”根据这些文字记载,“海水煮盐”的传说都指向了一个叫“夙沙”的人。
相传在炎帝时期,在某地沿海地区住着一个原始部落,部落的首领名叫夙沙,他十分的聪明能干,才智过人。他善于撒网捕鱼,捕获的禽兽鱼鰲比谁都多。有一天,正值中午,夙沙和往常一样打了半罐海水正放到火上煮,准备煮鱼吃。
这时突然有一头野猪从他面前飞奔而过,夙沙氏见状拔腿就追。等他扛着野猪回来的时候,发现罐里的水已经快熬干了,罐底部留下了一层白白的细末。他用手指沾了一点尝尝,味道又咸又鲜,那白白的细末就是从海水中熬制出来的盐。夙沙用烤熟的猪肉沾着它吃了起来,感觉味道比平时更加鲜美。从此,夙沙带领部落的人们用海水熬制盐,再用盐换取大批珍贵的兽皮、肥壮的猪羊,让部落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夙沙因此也被认为是煮海成盐的鼻祖,后世尊崇其为“盐宗”。
20世纪50年代在福建出土的文物中有煎盐器具,证明了最晚在仰韶时期(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古人已学会煎煮海盐。发现和食用自然生成的天然海盐等,可以说是人类制成食用盐的开端。
几千年来,盐都被看做是财富的象征,盐在历史的长河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上流传着很多为抢占食盐而引发的战争。传说早在炎帝、黄帝时期发在的阪泉之战,实则为食盐而起。
美国作家马克·库兰斯基在其著作《盐的世界历史》说道:“现在看来,为了盐而打仗非常愚蠢,不过以后的人们看到我们今天为了石油而打仗,也许会有相同的反应。”可见盐在历史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乃修德振兵……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胜后,“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炎帝和黄帝原本是两个部落的首领,他们是在阪泉大战三回合之后才联合到一起,通过“涿鹿之战”,打败了东夷九黎族首领蚩尤。从此中国大地的大小部落才走上联合形成了“华夏民族”。
为什么会爆发阪泉之战、涿鹿之战?阪泉、涿鹿这两大作战地点实则隐藏很多信息。
经著名历史学者钱穆考证,“阪泉在山西解县盐池上源,相近有蚩尤城、蚩尤村及浊泽,一名涿泽,即涿鹿矣。”(《国史大纲》)在其后的著作《中国文化史导论》中,钱穆先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了深入发展,认为解县盐池是古代中国中原各部族共同争夺的目标。能否占领盐池,是成为各部族共同领袖的一种资格考核。也就是说这两场征战都是因盐而起,乃“盐的争夺战”。
黄帝和蚩尤等部族经过了多次战争之后,后来由黄帝牢固掌控着盐池,再加上黄帝和其它部落加以融合,最终黄帝获得“华族始祖”的崇高地位。
盐在历史的进程中,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传继黄帝之后,尧、舜、禹也先后都在河东地区建立自己的都城,而他们的都城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在盐池附近。古往今来,盐一直是被赋予着特殊意义,盐给华夏民族带来了前行动力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丰厚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