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是现在的哪个省(秦国灭亡原因介绍)
秦国都城在现今的陕西省
在中国古代,秦始皇修长城和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都十分出名。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这两个故事之间会不会有所关联呢?要是有,又存在着怎样的关联?有人认为:这两者是有关联的,这个关联就是长城。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他做出了许多贡献,比如说,修筑长城和修建驰道。虽然,秦始皇修筑长城最开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中原地区的百姓免受匈奴入侵之苦,但却在无形中让长城成为了一个民族的象征。
长城的修建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首先是它崎岖的地形,这使得修筑难度大大增加;
其次是修筑所要用到的大量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
在古代,各方面的技术都还处在起步阶段,上百斤的石材全靠人力运输到山上去,可以想象得到,我们的祖先花费了怎样的代价才修筑了这么一个伟大的奇迹。在修筑的过程中,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传说,孟姜女在哭倒了长城后,露出了许多的白骨。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其中的真假。
秦始皇统一了天下以后,决定先休养生息让人民安生,以恢复国家的元气。同时,为了稳定政权,防止六国重新崛起,秦始皇下令将全国的武器都运送到咸阳销毁,然后,把这些武器铸成铜人放在宫中。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秦始皇又发动了军事行动。
但是,这些军事行动很奇怪:一会儿向北行动,一会儿向南行动。
首先,我们先说一下向北行动。秦朝向北行动攻击的目标则是匈奴,因为,匈奴这个少数民族人壮马强,对秦朝的北方边境造成了一定的困扰。那时候,领导向北攻击匈奴的将领就是蒙恬,当年,蒙恬率领着三十多万大军,一举歼灭了匈奴,极大的扩展了秦朝的版图,且最远到达的地方则是阴山附近。
蒙恬把匈奴人赶走以后,便开始修筑长城,以此来保护中原地区的百姓。但是,要注意的是,我们在这里说“修”而不是说“建”,是因为长城早在秦以前就已经存在了。虽然,已有长城,但是,它们却很分散,并不集中。而蒙恬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些长城串联起来,于是,形成了一道从东到西的长城。
后来,这道长城就成了中原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分界线,也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
说到秦始皇修筑长城,就要提一提孟姜女哭长城的传奇故事。
这个故事说的是,孟姜女和自己的郎君成亲当晚,孟姜女的郎君就被捉去做苦力修长城。后来,孟姜女的郎君在修长城的过程中,因为意外死去了。而孟姜女得知这个噩耗后,千里迢迢赶到长城边大哭了一场,谁知,这一哭就把长城给哭倒了。
长城倒了后,竟然还露出了许多白骨,最后,孟姜女带着自己丈夫的遗骨回了老家。由此,孟姜女贞女的形象,也就深深地映刻在了人们的心中。虽然,这个故事带有一定的编撰性,但是,像孟姜女这样的悲剧,应该是真实存在的。
毕竟,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运输石材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别说长城还是靠山建起来的。
其次,向南行动则是讨伐百越人。现在,百越地区最被人们认可的则是在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方。而相对的,在这些地区生活的少数民族就是百越人。在公元前218年的时候,秦始皇统一天下不久,他就出动五十万的大军向南边发起进攻。
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士兵们都是北方人,很难适应南方的天气,再加上,当地人十分顽强,导致向南的征讨迟迟没有进展。直到四年之后,秦军才击败了百越人。此后,秦始皇设三郡,使得秦朝版图再次扩大。在秦军这次的征讨中,他们做的最有意义的事,就是修建了灵渠。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所以,灵渠也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这一条人工运河,刚开始修建的目的是为了能更便捷地运送粮草给向南征讨的军队,不过,它却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为后世的水路交通做出了重大贡献。
最终,秦朝通过南征北讨后,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帝国。
为了能够有效地管理这个国家,信息的畅通程度非常重要。于是,秦始皇从咸阳出发,向四周修建驰道。这个驰道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公路,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除了驰道之外,秦始皇还觉得不够满足,又下令让蒙恬修建用黄土夯实的七百多公甲直道。
这条直道经过黄土高原,地形崎岖,人烟稀少。不过,修建好以后,这条直道沟通了关中地区和河套地区。至此,秦始皇认为自己统一了天下,四海都归顺于自己,十分骄傲。他决定要跟上天对话,把自己的伟大功绩告诉上天。
于是,秦始皇率领着大臣们到泰山进行了封禅,并且,在山上立石雕刻文章上去记录这所有的一切。秦始皇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儿孙永生永世统治天下,不过,这些都只是秦始皇的美好愿望。其实,早在秦始皇大规模动用人力修筑长城、灵渠等的时候,他和他的帝国就已经走向了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