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票房破亿(上映首日票房破亿的电影)
《1921》势如破竹。
这部国产献礼电影《1921》点映三天拿下了7000万票房,仅凭点映就已经跻身上周末全球周末榜前五,而随着影片正式公映首日票房轻松破亿,下一个目标显然就是:周末全球票房冠军。
为影片票房提供强力支撑的,是两大购票平台的“想看人数”已经超过65万,位居想看榜第一位,也创造了国产献礼片想看人数新的纪录。
在6月国内票房短暂低迷后,《1921》的出现显然为暑期档点燃了第一把火。在巨大的想看指数优势下,七一档冠军已经不存在任何悬念,现在真正的悬念是:《1921》能否为献礼片创造新的票房纪录,10亿,20亿,还是更高?
主旋律影片越来越大卖早已是电影市场新的票房规律。当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片,《建国大业》和《风声》分别累计收获了4.16亿与2.24亿的票房,《建国大业》更是刷新了当时的国产片票房纪录。
而从2017年至今,包括《金刚川》、《夺冠》《战狼2》在内的10部优秀国产主旋律作品,累计票房就高达235.1亿,观众,尤其是日益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主力的年轻观众,用真金白银,一次次表达了对主旋律电影的支持与喜爱,《1921》正在书写的,则是这种全民喜爱下新的票房故事。
票房当然不代表一切,即使像《金刚川》等影片一样拿下全球周末票房冠军,也只是实现一个小目标而已,但票房背后不仅是年轻人的爱国心,更标示着影片中蕴含的情怀,被多少观众感知。
就比如《1921》,那段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十五位代表排除万难,筹办“一大”的全过程背后的精神力量,这届年轻人, get到了吗?
至少可以确定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买票,入场。
主旋律电影,越来越好看了?
从当年的《建国大业》到如今的《1921》,主旋律电影改变的不仅仅是电影的表达方式,贴合年轻观众以及年轻观众需求的变化,才是主旋律重新成为“主旋律”的关键。简单说,就是要让主旋律电影变好看。
《1921》好看在哪里?
首先是在确凿的史料支撑基础上,主创展开了类型元素的想象,融入了谍战、悬疑等类型片的元素。
比如日本特高科密探对李达的追踪,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与尼科尔斯基与法租界密探之间的暗战,就带给观众看谍战片的感觉。
但类型元素又不止是让影片变好看,而是化作了时代环境的一部分,让观众了解“一大”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二是年轻观众看,也不会有距离。因为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的是先辈们鲜为人知的青春的样子。
比如年纪最小的刘仁静、王尽美、邓恩铭初到上海,跑去大世界玩儿,在哈哈镜前边笑得前仰后合。
李达在新婚之前,特意跑去理发店剪了个利落的发型,想着回家见新娘,乐得边走边摸后脑勺。
刚到上海的毛泽东,听到陈独秀来上海找他,会掩不住满心欣喜,一路飞奔回去。
这些片段里,我们会看到一群更加立体的革命先辈,那些教科书中的人物,也有少年时。
三是演员不论戏份多少,表现都很出色。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几场对手戏。像是刚到上海的毛泽东去李达家吃饭,但李达的胃熬坏了,王会悟不让他吃辣,结果一桌子没有一个辣菜,青年毛泽东就调侃“湖南完喽”。
还有毛泽东欠李达书费,写了张欠条,李达拿过来一把撕掉说:“我供货,你分销,我们就像开公司。”还说,“新公司要开张了,这是天大的好事。”
这些段落既生动,又有着历史依据。“开公司”这句对白,其实是来自史料记载中,二十多年后毛泽东致信李达去解放区工作的一段话:“吾兄系本公司发起人之一,现公司生意兴隆,望速前来参与经营”。
这些生活化的段落,黄轩、倪妮、王仁君演绎就即兴又自然,有种一气呵成的畅快感。
正是有了这些柴米油盐的细节铺垫,当李达在夏夜晚风中的天台,向妻子王会悟回忆当年抵制日货时,发现准备点燃的火柴竟是日本生产,他发出的感叹“偌大个中国,连火种都没有,多么让人悲哀”,才更加让人动容。
影片中很多年轻演绎戏份并不多,但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王俊凯饰演的邓恩铭,在叛徒出卖下被俘受刑,
影片原声花絮释出,视频中王俊凯青筋暴起,满身大汗,一下子就将坚忍、决绝、不屈的情绪演绎出来。这个段落和之前那个去上海大世界哈哈镜前面乐得前仰后合的段落对比看,就更催泪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影片的摄影,确实是分外精彩。
曹郁将百年前的历史拍出了波澜壮阔的史诗感,每个场景就像一幅画,画里有上海的繁华,南湖的诗意,也有马林、尼克尔斯基与上海巡捕之间追车的激烈,革命前辈抗争的壮烈,到最后,都化作对一个时代的回溯。
或者说,在曹郁的光影调度下,整部影片,就像一幅流动的时代画卷,画卷中心的,是一群青年。
而一代革命先辈的朝气蓬勃壮怀激烈,就藏在每一个细节中,每一个眼神里。这才是藏在电影骨子里的,好看。
《金刚川》之后,又一个全球票冠?
毫无疑问,《1921》交出了一份及格的答卷,七一档票房冠军已经没有悬念。
有悬念的是,影片能否拿下本周末全球票房冠军。
2020年,在疫情黑天鹅下,在《八佰》《金刚川》组成的主旋律阵容带领下,不仅中国电影市场坐上了全球第一大票仓,这些主旋律影片也接连拿下了全球周末票房冠军。
随着北美市场逐渐复苏,好莱坞电影开始重新与国产片争夺全球票房冠军,而《1921》本周
最大的对手则是好莱坞大片《速度与激情9》。
上周末《1921》开启点映,《速激9》则登陆北美、拉美和欧洲共23个市场,周末三天轰下1.08亿美元,《1921》则凭借点映票房拿下周末全球票房前五,那么随着《1921》正式公映,有机会从《速激9》手中夺下周末全球票冠吗?
答案是:机会不低。
首先《1921》作为一部想看指数极高的国产主旋律影片,本身有极大的票房基本盘。
其次,《速激9》在首周票房喷发后,已经进入第二周的票房平稳期,本周末票房很可能低于1.08亿美元,而《1921》气势正盛,在7月1日首日内地票房中大幅度领先,排片占比接近50%,进入周末应该会具有更强的票房爆发力。
此外,影片启用了非常年轻的阵容,黄轩、倪妮领衔,包括刘昊然、王俊凯等年轻一代,既贡献了不俗的表演,也具有相当的票房号召力,加上全国观众内地观影热情,整个七月份都会是它的主场,唯一的悬念是影片开分后,口碑能给票房多大的助力。
综上,影片将会有很大机会在本周末的全球票房竞争中击败《速激9》,一举拿下主旋律影片又一个全球周末票房冠军。
主旋律电影票房进化史背后,是年轻人的爱
回首国产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打破票房天花板的票房进化史。
早在2009年时,一部全明星阵容的《建国大业》一举集结了126位明星出演,最终拿下4.2亿票房,打破了当时的国产片票房纪录。这一模式自带话题性和热度,吸引了大量增量观众进场。
接下来的《风声》则集合了周迅、李冰冰、张涵予、黄晓明等华谊明星,加上王志文,再度创造不俗票房,更缔造了十多年来国产谍战片的口碑天花板。
2010年华谊又联手冯小刚打造了《唐山大地震》,卖到了6.73亿,再次刷新了国产片票房纪录。
2014年,博纳出品的《智取威虎山》上映代表着港片导演在主旋律框架下融入更丰富商业片元素的努力开始大获成功,影片在当年的贺岁档上映后击败了同档期姜文葛优的《一步之遥》,最终总票房8.8亿,排名当年国产片第三。
彼时,市场对于主旋律单片票房超越10亿大关,仍然存疑。
可是随后的《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林超贤导演的主旋律商业大片接连在国庆档和春节档逆袭,前者砍下11.7亿票房,后者在春节档后程发力,以36.2亿的成绩问鼎2018年票冠。
但让人们真正见证了主旋律电影强大号召力的,还是吴京导演的《战狼2》,影片不仅突破了市场对于主旋律作品票房上限的认知,还将中国影史单片票房推高至56.9亿。
2019年,在建国70周年的氛围下,观众对于主旋律影片的需求再度提升,这一年涌现了《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烈火英雄》等新时代主旋律影片,《我和我的祖国》更是通过性格鲜明的小人物视角叙事和拼盘模式,创造了新的主旋律爆款类型。
2020年,即使面临疫情黑天鹅,《八佰》《金刚川》组成的主旋律阵容依然取得不俗票房,《我和我的家乡》则以喜剧方式呈现,强化了商业性和娱乐性,继续为主旋律拓展了类型边界。
时代在发展、市场在变化,但爱国的热情让主旋律永远不缺少观众。但事实上自“主旋律”电影出现开始,它就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2009年的《建国大业》让我们看到了群星模式和编年体的震撼,2014年的《智取威虎山》让我们感受到了类型片的爽感,《战狼2》融入了好莱坞类型片和动作片元素,而到了2021年的《1921》,我们则看到了一群有志青年的青春。
接下来张艺谋导演的《狙击手》,陈凯歌徐克林超贤联手创作的《长津湖》会有更新的探索吗?
可以肯定的是,这场主旋律电影创作不懈探索的底气,是很多90后、00后日益表现出了很高的爱国热情。影片背后用户画像的变化,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当年《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上映时,19岁以下用户占比不到4%,20-24岁观众占比也都在30%以下;而到了《战狼2》时,19岁以下用户已经突破了4.1%,20-24岁观众占比也到了30.4%;当下热映的《1921》,有超过15%和34%的观众是19岁与20-24岁观众,在众多主旋律电影里是占比最高的。
当观影现场的95后、00后们也加入到高歌《国际歌》的队伍中时,《1921》的故事就有了当下的意义:它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场精神层面的叙事。这种精神是超越时代的。
当电影里李达站在屋顶张开双臂拥抱朝阳,观众得以穿越历史的烟尘,触摸这些先辈年轻的灵魂,理想主义永远让年轻人感同身受。
最后就以在片中饰演年纪最大的“一大”代表何叔衡的张颂文对影片的一句话总结,为全文作结:
“有同样追求的人,他们终究会穿越万水千山,走到一起”。
而无数这一代的年轻人,在7月1日这天,在五湖四海的电影院里,一同观看了一个一群年轻人为这个国家“开天辟地”的故事,这部电影,就叫《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