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始建于哪个朝代(京杭大运河的来历)
隋朝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是晋朝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不过同秦朝一样也是个短命王朝。隋炀帝杨广在位时,三征高句丽,修京杭大运河,很多人都说他好大喜功,搞得民不聊生,天下大乱,最终亡了国。
隋炀帝杨广在有些事上确实有错,如为了满足骄奢淫逸的享受,调发数十万农民在各地大修宫殿苑囿、离宫别馆等;频繁发动战争等。杨广的功绩也有不少,如开科举对后世影响深远。但是,京杭大运河的修建则历来颇有争议,褒贬不一。
图-京杭大运河扬州段
有人认为他滥用民力修运河,是为了去扬州观赏琼花,贪图享乐。也有人认为,杨广修建京杭大运河虽然导致了隋朝的灭亡,但这是祸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晚唐诗人皮日休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和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它北起北京,南至杭州,途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两市四省,全长约1797公里。
京杭大运河从北到南大致分为七段: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鲁运河(会通河)、中运河、里运河(淮扬运河)、江南运河,连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促进了我国南北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图-京杭大运河淮安段
我们如今看到的京杭大运河,与隋炀帝所修的大运河是不同的。虽然两者起点和终点都一样,但路线是不同的。隋唐大运河主要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605年,修通济渠,连通洛阳至今江苏淮安,同时疏浚山阳至江都的邗沟。608年,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今北京)。610年,修建江南河,直达钱塘江边的余杭(今杭州)。隋唐大运河经过洛阳,整体呈“<”型,而如今的京杭大运河大体呈南北直线型。
京杭大运河并非只有隋朝修建,之后的后周、北宋、元、明、清等朝代也有疏浚或整修。元朝时,因都城在大都(今北京),所需钱粮要通过漕运和海运从南方运来,为了提高效率,便对运河裁弯取直。
元朝花了10年时间,开挖洛州河与会通河,把天津至江苏清江之间打通,清江以南直接邗沟和江南运河。元、明、清都城都在北京,对运河的需求相同,京杭大运河的路线基本上稳定下来。
图-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交汇
杨广为何要修大运河?因为隋文帝定都长安,隋炀帝定都洛阳,长安和洛阳成了都城。当时江南已经发展得比较富庶,当时的扬州极度繁华,让杨广流连忘返。江南成为都城所需钱粮物资的重要供应地,古代水运的成本及效率最高,因此修建一条南北贯通的运河就变得极为重要。
当然,也有人说杨广好大喜功,修建大运河为了更方便巡游江南,游玩享乐。从杨广几次巡游江都排场极大,穷奢极欲,奢靡至极的表现来看,不排除存在这样的可能。但是客观上来说,大运河修成后,不但可以用来运输钱粮,还可以运兵,能够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统治,而且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南北方的交流。在当时看来,修建运河的决定是符合国家利益的。
只不过杨广太过急功近利,频繁发动战争,又修建大运河,过度征用民力,繁重的徭役给社会带来了灾难,最终隋朝只存在了38年就被掀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