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是现在哪里(汴京的历史发展)
北宋曾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很繁华的时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经济文化繁荣昌盛。在《东京梦华录》一书中,就事无巨细地记载了北宋徽宗年间开封城的繁华景观。上清宫、朱雀门……从清晨到黄昏,再从夜晚到拂晓,处处可见当时市集文化的无所不有和欣欣向荣。
文字版《清明上河图》
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北宋末年的宋徽宗时代,不仅名人名家如星河灿烂,就连宋徽宗赵佶本人也是书画大家,当时的文化可谓是相当繁荣。其实宋徽宋除了写字作画之外,也经常过问经济建设。比如,大家熟知的张择端先生的《清明上河图》,所展现的便是一个富庶、繁华的开封城。
除了这幅旷世名作之外,一部来自于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也成为后人们研究宋代日常生活的重要文献。这部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城风俗人情的笔记体散文集,甚至还被誉作“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
说起孟元老,这人也很神秘,史书上并无过多记载,至今为止也不清楚他的真实身份。但通过作品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在那个城市,孟元老曾生活了20多年,住在汴京(开封),阅尽风华,南渡之后便写下这部笔记。为了寄托自己对故土风物的思念,在完成书稿时,此人已是“渐入桑榆”,可谓是用尽了毕生的“力气”,才让北宋曾经的辉煌得以展现在后人眼前。
柳永有首词叫《望海潮》,说的就是宋朝的繁华——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每每读起,都觉得是极好的。而《东京梦华录》对于我们来说,就像一个隔着纸张的“时空门”,东都外城、河道、大内,御街、朱雀门外街巷、州桥夜市,上清宫、马行街铺席、船载杂卖,会仙酒楼……仿佛只要轻轻翻开这部作品,就能走进相隔千年的繁花似锦、活色生香。
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究竟在另一厢,是怎样一派繁荣的景象?
开封城“三十行” 行行都精彩
北宋的繁荣经济得以再现,孟元老功不可没。在《东京梦华录》这部作品中,从京城城池到行肆百业,从卖酒厨子到街坊妇人,都细腻地再现了当时“人物繁阜”“人烟浩闹”的繁盛景象。
众所周知,清朝时期的广州十三行曾赫赫有名,金山珠海,天子南库,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然而如果能穿越回北宋时期的“汴京”,便会知道当时的贸易同样繁荣昌盛——在汴河这条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上,一艘艘满载货物的帆船,南来北往。
“汴京”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开封城。以当时的城区面积,有人推算每平方公里超过2万人,跟上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的上海、广州差不多。而开封城的商业种类之繁多,也是后人所料想不到的,单单是见于《东京梦华录》的就有——纱行、牛行、鱼行、米行、肉行、马行、果子行、南猪行、北猪行、布行、酒楼、食店、茶坊、酒店、客店、馒头店、面店、煎饼店、瓦子、大货行、小货行、杂物铺、药铺、染店、金银铺、彩帛铺、珠子铺、香药铺、靴店。
开封城东北部的繁华之地马行街,是传统的商业中心,在《东京梦华录》的记述里,布满了小医铺、药店、香料店和官员府邸。粗略计算一下,总共有三十多“行”,甚至连平日修整房屋、粉刷墙壁、出清垃圾粪便等杂务也可以临时雇人,令人叹为观止。
开封城夜市直至三更尽
有一句玩笑是这样说的,北宋开封城的集市,不但可以在勾栏瓦肆里观看表演欢乐开怀,还可以一条街吃到幸福满满,如果吃撑了或是水土不服,可以顺着马行街往北,那里有山水李家、柏郎中家、杜金钩家……总有个医家能解决你的病痛。寥寥数句,可见当时商业繁荣的盛况。
北宋开封城的集市,不但商铺侵街的现象很频繁,且还有夜市到晓市的延续,从夜晚到拂晓,都是整个城市最繁华的时刻。在宋人的另一本笔记《铁围山丛谈》里曾写道——天下苦蚊蚋,都城独马行街无蚊蚋。马行街者,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盛处也。蚊蚋恶油,而马行街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更罢,永绝蚊蚋。
可以说,夜生活是宋代的日常生活的一大突破,因为“夜市”,开封成了一座不夜城。相对于现在而言,千年之前开封城的“不夜城”也算是现代夜市的雏形。开封城的夜市虽已成为经常现象,但在时间上还是有一定限制的。《东京梦华录》中提到的地方有南北州桥夜市,“出朱雀门,直至龙津桥自州桥。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至朱雀门,旋煎羊、白肠、炸脯……直至龙津桥须脑子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而强大的夜市,从春夏经营到秋冬,即便“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
开封夜市不但货物充盈,而且品种繁多,到了节日时分,休闲娱乐更加丰富多彩。这时候,宋人们感觉意犹未尽怎么办?不要紧——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晓市”又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华胥之国”的芸芸众生
《东京梦华录》中的烟火气总是令人感觉很亲切,比如,书中有个细节描写“踏春回城”,官宦人家的小姐头上插着外出踏春采的鲜花,坐着轿子,在热闹拥堵的大街上,轿子是没有窗帘和门帘的,透过窗框,热闹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此外,在开封城的市集里,除了最常见到的商人之外,也不乏各路神通广大的卖艺者。书里曾记载有一类名为“瓦舍”的商业市集,里头不但有歌舞表演、弹唱、说书者,还有卖药、卖卦、卖衣服、卖吃食、剪纸画的。用现在的标准来看,简直就是个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的大型综合文化广场。
除了卖艺者之外,开封集市里的服务业也很发达,小吃食肆很多,高档酒楼也不少,因此便诞生出“厮波”这个行当。“厮波”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服务员,为客官们换汤斟酒、唱小曲,然后再卖点水果、香药之类的小玩意儿,希望讨点赏钱。此外还有一类形象不太讨好的“撒暂”,总是先把一些药、花生瓜子、萝卜之类的散发给客人,然后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零钱,惹人生厌。有人曾统计过开封市民的组成,他们包括贵族、官吏、商人、手工业者、卖艺人、酒楼大厨、闲汉等等,那些形形色色的小人物们所上演的,就是最真实的芸芸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