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是什么(蜉蝣的详细介绍)
图1. 蜉蝣
蜉蝣【读作fúyóu】,也写作“蜉蝤”【在此也读作fúyóu】,简称蜉。蜉蝣是一类若虫水生、成虫寿命很短的一类昆虫。“蜉”会意兼形声从“虫”从“孚”(伏在上面),也形声孚(fú),示意蜉蝣为水上飞行的昆虫。“蝣”字也会意兼形声,从“虫”从“斿”,“斿”【读作yóu】意为“飘动”,也表音。“蜉蝣”表示在水上飘飘飞行的昆虫(其腹末的长尾须飞行时飘扬”。《诗经·曹风·蜉蝣》中作“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但后来有人写作“蜉蝤”,如《汉书·王褒传》:“蜉蝤出以阴。”这里只借用“蝤”字表音。
所有蜉蝣类昆虫都归入昆虫纲的蜉蝣目。蜉蝣目的学名是Ephemeroptera,源自希腊语的ἐφήμερος和πτερόν。ἐφήμερος(ephemeros)字面意思为“lasting a day”,汉语大意为“持续一天”,在Ephemeroptera术语中表示蜉蝣成虫是“短命的(short-lived)”;英语单词“ephemeral”的汉语意思是“朝生暮死、短暂的、瞬息的”; πτερόν(πτερόν)意为“wing”,即汉语的“翅”;所以Ephemeroptera的汉语大意可理解为“短命的有翅昆虫”,对译为蜉蝣目。因为蜉蝣在英国大量羽化飞出的时间在每年的五月前后,所以人们通称为“mayfly”(“五月飞虫”之意)。在北美洲大西洋海岸有种鱼叫西鲱,在蜉蝣羽化高峰时节,也是它们大量回游到东海岸淡水河流之时,所以在加拿大和美国中北部地区蜉蝣也被称作“shadfly”。在美国,蜉蝣常被戏称之为 “Canadian soldiers”,汉语大意为“加拿大兵”。在北美地区人们也把蜉蝣叫做“fishflies”,汉语意为“鱼虫(用来钓鱼的飞虫)”。在英国,蜉蝣有时也被叫做“up-winged flies”,汉语大意为“翅直立向上的飞虫”。
图2. 蜉蝣
蜉蝣是类十分古老的飞行昆虫,它们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可以追溯到石炭纪(Carboniferous),距今有3亿多年的时间了。蜉蝣的若虫是水生昆虫,而亚成虫和成虫是离水或陆上生活的。所有蜉蝣都归入昆虫纲下的蜉蝣目( Ephemeroptera)。传统上人们将蜉蝣类、蜻蜓类(dragonflies)和豆娘类(damselflies),归为古翅类昆虫(Palaeoptera)。迄今为止,全世界已发现并被描述的蜉蝣有300多种,分成42个科和400多个属。
图3.三月褐蜉蝣(March brown mayfly,Rhithrogenagermanica)
蜉蝣的科学分类:
【界】动物界(Animalia)
【门】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纲】昆虫纲(Insecta)
【目】蜉蝣目(Ephemeroptera)
【亚目】
①全盾蜉亚目(Pannota)
②裂盾蜉亚目(Schistonota)
③缨鳃蜉亚目(Furcatergalia)
蜉蝣具有最早飞行昆虫的一些祖征(ancestral traits),如它们的翅不能折叠放在腹背,腹末拖着长长的尾须等。蜉蝣的若虫生活于淡水中,也叫稚虫(naiads)。蜉蝣稚虫只生存于洁净无污染的水体环境中,因此它们可用作环境质量监测的指示生物。蜉蝣目的昆虫在稚虫生长到成虫阶段,中间还要经历一个亚成虫(subimago)期。亚成虫的翅已完全长成,它要蜕皮后才变为完全性成熟的成虫(imago)。
虽然蜉蝣在英文里叫“五月虫”(mayflies),但绝大多数种类在一年中从春天到秋天都可能羽化为成虫,羽化时间不一定只限在五月。有些种类的蜉蝣在羽化发生时异常神奇、美丽而壮观,可吸引众游客前来观赏。飞钓者们可利用羽化的蜉蝣,模拟它们制作人工鱼虫用作垂钓的诱饵。在被模仿的垂钓飞虫中,英国蜉蝣(也叫三月褐蜉蝣,English mayflies,March brown mayfly,Rhithrogena germanica)是最著名的一种。
图4. 蜉蝣若虫背面观。示成对的鳃、腹部末端的3条尾丝和胸背部的翅芽。
蜉蝣的一生中,不成熟的若虫阶段都在水中生活。与短暂的成虫期不同的是,蜉蝣的若虫在水中都要生活几个年头。蜉蝣的幼虫体形为长圆注形,略微扁平。它们在生长过程中要经历若干次蜕皮,随着龄期的增加,体形也随之长大。 当它们准备离水羽化之时,体长可长到3~30mm。蜉蝣身体的长短大小因种类不同而不同。头壳骨化较硬,常具各种脊突,口器位于头部前方。蜉蝣若虫的头部长有2个大大的复眼和3个单眼,在两复眼之间或前方长有1对长短不一的触角。口器为咀嚼式口器,由1片状的上唇、1对强大的上颚、1对下颚和膜质的舌(hypopharynx)和下唇构成,适于咀嚼。
图5.一种蜉蝣(Cloeondipterum)的若虫,示腹部两侧的7对呼吸鳃。
蜉蝣的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分别叫前胸、中胸和后胸。中胸和后胸愈合,在成虫的中胸和后胸背面各具1对翅。3个胸节的下方各长有1对足,在足的端部具有1爪。蜉蝣的足强壮有力,常被有刚毛、细毛或棘突。若虫的中胸背部长有翅芽,有些种类的后胸背部也长有后翅芽。
蜉蝣腹部有10节,若虫具成对的呼吸鳃,鳃长大而具盖,多长在腹部上方或侧边,但也有长在腹部下方的,有极个别种类的鳃长在足基节或下颚上。在腹部末端长有1对或3条细长的线状尾丝。
图6. 一种蜉蝣(Leptophlebiamarginata)的亚成虫。
与其他昆虫不一样,蜉蝣的若虫在生长到最后一龄时,蜕皮羽化的不是性完全成熟的成虫,而是有翅的、性不成熟的亚成虫。蜉蝣的亚成虫在形态与生理上与成虫相似,它们的体色较暗,翅缘披有细绒毛,复眼、足和生殖器尚未彻底长成,翅上的色彩还不能吸配偶。亚成虫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蜕皮,才能成为完全性成熟的成虫。蜉蝣亚成虫期有长有短,长的1天或2天,短的只有几分钟。在昆虫纲中,也只有蜉蝣这类昆虫在有翅的虫态还能蜕皮和进一步生长。
图7. 一种蜉蝣(Atalophlebia spp.)的成虫,示长筒形身体和突出的背眼(dorsal or turban eyes)。
蜉蝣的成虫(adults或叫imagos)在形态结构上较为原始。具有地球上最早会飞的有翅昆虫的一些告征,如腹末具长尾丝,翅不能折放于背部等。蜉蝣体态精致柔美,胸背部具1~2对膜质翅,翅三角形,翅脉多呈网状。它们在停歇时,翅直立于胸背。蜉蝣的后翅比前翅小,或者退化甚至无后翅。 蜉蝣的中胸较大,内着生强大的前翅飞行肌。 蜉蝣成虫触角短而细柔,1对复眼大而明显,同样也有3个单眼,口器退化、构造简单且无取食功能。在大多数种类的蜉蝣成虫中,雄虫的复眼较为发达,前足长而强壮有力,这有助于在空中求偶时捕捉和抓握雌虫。有些科的蜉蝣成虫除了侧眼(lateral eyes)之外还有个向上突出的背眼(turban eyes),它们能侦测紫外光,在空中求偶飞行时有助于发现在其上方飞行的雌虫。在有些种类的蜉蝣中,除了雄虫的前足之外,它们的足在功能上都已退化。蜉蝣成虫腹部有10节,端末有2~3根长尾须(也叫尾状附肢,cerci or tail-like appendages)。在所有昆虫中,只有蜉蝣拥有成对的生殖器,雄虫有2个类似阴茎的阳茎(aedeagi,单数为aedeagus),雌虫有2个生殖孔(gonopores或叫sexual open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