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朝历史事件(你了解吗)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大统一王朝,因为中间王莽一度“代汉建新”的缘故,所以汉朝又分为西汉(前汉)和东汉(后汉)。今天我们主要来了解一下西汉两百多年的历史,期间一共经历了14位皇帝(包含前后少帝和汉废帝)。
在秦末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中,刘邦作为其中一支力量异军突起,不但一举推翻了秦朝的统治,还在“楚汉之争”中击败了项羽顺利建立汉朝,成为汉朝的第一位皇帝,是为汉高祖。
刘邦死后,他的儿子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汉惠帝性格仁弱,大权实际上掌握在其强势的母亲吕后手中,好在吕后拥有出众的治国能力,将新建的汉朝治理的“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
汉惠帝做了七年有名无实的皇帝后抑郁而终,其子——4岁的刘恭继位,是为汉前少帝。据说因为小小的刘恭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情绪——口口声声说要为自己的生母报仇(刘恭出生后,生母被吕后毒杀,谎称其是皇后张嫣之子),从而引得吕后深为不安,在位仅4年就被吕后废黜并杀害。
前少帝死后,吕后又迅速扶立了年仅4岁的常山王刘弘为皇帝,是为汉后少帝。巧合的是,这位后少帝也仅仅做了4年的傀儡皇帝后就被废杀,不过这次出手的不是吕后,而是周勃、陈平等大臣。他们在吕后去世后,迅速铲除诸吕,并借口刘弘不是汉惠帝刘盈亲生骨肉,陆续废杀了后少帝及其兄弟,拥立代王刘恒(刘邦第四子,母亲为薄姬)为新皇帝,是为汉文帝。
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宽俭待民,汉朝由此步入正轨,他和他的儿子汉景帝(刘启)在位的这段时期被后人称为“文景之治”。到文景之治后期,国家已经相当富裕,以至于“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汉景帝去世后,他的第十个儿子刘彻继位,是为汉武帝。有人说汉武帝是一个典型的“富二代”,虽然他在位时好大喜功甚至穷兵黩武,把“文景之治”创下的家业都败光了,但他的功绩也是有目共睹的,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汉武帝晚年崇信方术,终于导致“巫蛊之祸”的爆发,太子刘据自尽后,汉武帝最终选择了八岁的少子刘弗陵为继承人,是为汉昭帝。
汉昭帝在辅政大臣霍光等人的辅佐下,延续了武帝后期与民休息的政策,创造了“百姓充实,四夷宾服”的局面,社会上的各种矛盾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不幸的是,汉昭帝在位仅仅13年,年仅21岁就去世了,而且还没有留下子嗣,于是霍光等人便迎立昌邑王刘贺(汉昭帝之侄)为新皇帝。无奈这位刘贺当上皇帝后“不得人心”,在位仅仅27天就被废掉了,所以也被称为“汉废帝”。
霍光等人经过商议,决定迎立流落民间的武帝曾孙刘病已(后改名刘询)为新皇帝,是为汉宣帝。汉宣帝在位期间,对内注重吏治,选贤任能,逐步清除了霍光势力;对外联合乌孙大破匈奴,正式将西域纳入大汉版图,终于完成了汉武帝多年的夙愿,所以这段时期又被称为“昭宣中兴”。
汉宣帝去世后,皇太子刘奭(shì)继位,是为汉元帝。鉴于之前西汉存在外戚干政比较严重,汉元帝天真地以为太监因为没有家室而不会“结党”,所以格外宠幸宦官,结果宦官们内结太监(“内党”)外结大臣(“外党”),也导致西汉一步步走向衰落。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汉元帝在位时有两件事比较有影响力,一件是陈汤率军平灭北匈奴郅支,留下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霸气豪言,另一件事便是“昭君出塞”。
汉元帝去世后,太子刘骜登基,是为汉成帝,其母便是大名鼎鼎的孝元皇后王政君。汉成帝在位期间耽于酒色,外戚王氏家族由此正式登上西汉的政治舞台,特别是赵飞燕、赵合德姐妹进宫后,汉成帝更加荒淫无道,年仅45岁便因纵欲过度而暴亡。
汉成帝无子,侄子刘欣继位为皇帝,是为汉哀帝。汉哀帝在位时一度排挤王氏外戚,不但重用母亲和祖母家的外戚丁氏和傅氏,还提拔自己的男宠董贤为大司马。据史书记载,汉哀帝和董贤同卧同坐,关系极为“亲密”,“断袖之癖”这个成语也由此而来。
如果汉哀帝能够活得更久一些,估计后面就没王莽什么事了,无奈他在位仅7年便因贪色纵情而亡,时年仅25岁,也没留下子嗣。
汉哀帝死后,年仅9岁的堂弟刘衎(kàn)被迎立为皇帝,是为汉平帝。汉平帝继位后,汉哀帝所重用的董贤等人以及其他外戚迅速被铲除,太皇太后王政君出来垂帘听政,国政基本都由大司马王莽操持。
形同傀儡的汉平帝在位仅仅5年(年仅14岁)便在未央宫突然去世,死因至今存疑,民间相传是王莽毒死的,因为此后王莽正式就任“假皇帝”。起初为了掩人耳目,王莽还假惺惺地立了一个年仅两岁的小孩——刘婴为皇太子,表示自己只是代为“摄政”。
在天下刘姓诸侯的“反莽”浪潮被镇压住以后,膨胀了的王莽便正式废除皇太子刘婴,自立为帝建立新朝,西汉由此灭亡。
后来史学界将王莽和击败王莽的更始帝刘玄算入西汉,所以也有西汉十六位皇帝的说法(被王莽废掉的刘婴实际上一直都没当过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