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温水效应(温水效应的通俗解释)
为什么你的人际交往能力弱,是因为你不懂“温水效应”
2020-06-09 22:09·陌路听雨轩
01
如果有人问起:“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啊?”大部分绝对会一脸厌恶地避开夏冬两季,给出的答案疯狂地朝春季或是秋季奔去。中国有一个成语叫“过犹不及”,把它用在人们对季节的偏好和评价上,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夏天就好比一个热情过度的人,它提供给大众的温度已经超过了保暖需求的最高上限,让人们的皮肤有一种被灼烧的巨大痛感;而冬天,则像一个不苟言笑的冷漠之人,它浑身上下散发出来的阵阵寒意,让人们犹如活在一个冰雪世界。
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最好的季节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不能太热,第二,不能太冷。唯有在冷热之间取一个中间值,像温水那样不冷不热,如此温度适宜的季节才最得人心。
其实,人际交往也是这么一个理儿,与人打交道,我们务必要遵循“温水效应”。尤其是在陌生人或是自己不太熟悉的人面前,如果我们表现得太过于热情,势必会招致对方的嫌弃,反之,如果我们表现得太冷漠,同样也会招来对方的厌恶,与人来往,时不时地试一试水温,我们才能拿捏好温度,免得到时候烫伤别人或是冻伤别人还不自知!
02
心理学家霍曼斯就曾指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这种交换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是一样的,即人们都希望在交往中得到的不少于所付出的。尤其是得到的不能少于付出的,如果得到的大于付出的,也会令人们的心理失去平衡。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往往在人际交往中做不到有所保留,不管和谁打交道,他们总是喜欢全心全意地付出,几乎快要赶上鲁迅所说的“俯身甘为孺子牛”的境界了。他们错误地认为,如果自己尽心尽力地为对方做事,对方就会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和友善,从而对他们抱有好感,彼此之间也能顺势建立一个和谐、融洽、温馨的人际关系。
而事实并非如此。正如心理学家霍斯曼所言,任谁都不能一味地接受别人的付出,否则心理上会感到不平衡。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古话吧,这里边其实就存在一个“回报要大于得到”的关系,施恩者或许不求回报,可受恩者一般都做不到“雁过无痕”,在接受对方的“滴水之恩”后,他总会绞尽脑汁来一次“涌泉相报”。
细细想来,这种做法无疑是为了使彼此的关系保持平衡,毕竟亏欠别人的感觉总是不太好受的,如果有机会偿清这份恩情,何乐而不为呢?由此可见,与人打交道,我们千万不要一次性把好事做尽,一定要为彼此留有足够转身的余地。
要知道,当我们表现得太过热情,让对方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时,愧疚感和不平衡感就会让受惠的他们选择疏离我们,甚至是厌恶我们。
“少爷在给同学跑腿赚生活费!”“什么?快给那小子打500亿!”广告
番茄免费小说
立即下载
当然,与人来往不能表现得太过于热情,并不是说我们要板着一张包公脸,对别人敬而远之,冷漠待之。因为我们表现出来的冷漠疏离,会严重挫伤对方的自尊心,让对方误以为我们是一个孤芳自赏、傲慢无礼、目中无人的无知蠢货。
正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一个没有丝毫亲和力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注定要成为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唯有展现出适度的亲昵和热情,我们才能融化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心理防备,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支持者。
03
英国女政治家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就是这样一个似温水般的人。
在大选来临之前,撒切尔夫人所在的保守党面临着一个难题,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制止颓势?这个时候,撒切尔夫人提出了一个让人信服的办法,她笑着说道:“我们只有一个办法,那就走出去,到选民中去,这样就会获得最终的顺利!”
决定走亲和路线的撒切尔夫人,每天都在大街上东奔西跑,走家串户,她一会儿在这家小坐一下,随意地和房东聊聊天;一会儿又同那个握握手,或向坐着扶手椅的人嘘寒问暖;一会儿又到商店询问商品价格。大部分时间,她总是带着秘书黛安娜跑来跑去。
每逢午饭时,他们就到小酒店和新闻发言人罗伊·兰斯顿以及委员会的其他成员一起喝会啤酒。然后,她又去握更多的手,接见更多相识过的人,参加各种集会发表演讲。
就这样,撒切尔夫人在民众面前展示了她热情、温暖、亲切、友善的一面,身体力行地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拥护者,为日后的首相竞选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04
不冷不热,才是培育良好人际关系的最佳温度;不近不远,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最佳距离。热情过度,就好比骄阳扑面而来,冷漠过度,就恰似骄阳拂袖而去,它们虽是两种不同的情形,最后却还是殊途同归,给人带来同样难受的感觉。
西方有这么一则寓言故事:在寒冷的冬天里,两只刺猬要相依取暖,一开始由于距离太近,各自的刺将对方刺得鲜血淋漓,无论哪一位都睡不安宁。于是,两只刺猬就离开了一段距离,可是又冷得难以忍受,它们只好重新抱在了一块。
就这样折腾了好几次,后来,它们调整了姿势,彼此拉开了适当的距离,不但互相之间能够取暖,而且还能保证不会被扎,很好地保护了对方。
刺猬法则和温水效应其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距离太近,就好比热情过度,距离太远,就好比冷漠过度。人际交往最忌讳的就是这两点,我们若想和他人保持一种亲密又不失自我空间的平衡关系,就得学一学刺猬取暖的做法,释放出足够热情和温暖的同时,也给彼此的心灵留一点可供回转的余地。
不冷不热,不近不远,彼此才能自由畅快地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