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十夜什么意思(十日十夜的典故)
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一方面军主力从于都出发,开始战略大转移,进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0月31日,红一军团前锋红二师一部由江西崇义县的聂都至大余县的五洞首先进入仁化县的长江镇;至11月9日,红一方面军各部相继在仁化县的长江、城口、红山三镇转战10天,取得了奇袭城口镇、铜鼓岭阻击战等胜利,突破了国民党军精心设置的第二道封锁线,摧毁敌军设在仁化境内的碉堡26座。红军长征在仁化的十日十夜,撒下了革命种子、留下了长征精神,其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成为了仁化这片红色热土永恒的精神财富,激励后人。
长江镇:见证长征历史时刻
红军长征经过仁化的主要部队是红一方面军,先后分为六批由江西崇义的聂都进入仁化长江镇境内:该村的老党支部书记刘兆明介绍,当年他的父亲和哥哥为红军煮饭,母亲为红军烧开水,红军给了三块大洋。他的父亲把沈世炎等三名红军伤病员背回家中养伤,后因家中贫困养不起,又把沈世炎转到冷饭坑一户村民养伤。解放后,沈世炎带了子孙回故乡南雄乌迳,当赫然见到自己的名字刻在红军烈士碑上时,不禁百感交集。
11月2日,红军主力来到陈欧的营下村宿营。据84岁的曾庆朝老人说:那时我只有10岁,红军从江西过来。当时,我在磨形岭看牛,见天上飞机飞来飞去,红军个个头顶一把稻草行军。到营下村后,指战员均露宿在百姓的屋檐下,睡在石拱桥上、大榕树底下……
仁化长江镇是红军长征自赣入粤的主要通道,从1934年10月31日至11月6日,连续七天,长江境内军旅匆匆、铁流滚滚,这一粤北的山区乡镇,见证了红军长征的历史时刻。
红山镇:鱼水情深代代相传
自11月5日至9日,红军从城口进入红山镇的新田村,再分两路从清水江和中山进乐昌县五山镇的麻坑集结,在红山计有五天。
新田村的老人李国华回忆:听父亲说,红军从城口过来,由山门口的老路入村,当晚在这里宿营,李氏宗祠后的二层土楼,成为红军的指挥部。红军官兵对人和气,不惊扰百姓。红军撤离仁化之后,反动武装用尽残忍手段追杀红军伤病员,有74名红军伤病员遭惨杀,是当地农民群众自发将红军烈士遗体掩埋。
青迳大水村的李德林,曾秘密护理一位受伤的红军战士二十多天,在地方反动势力的威迫下,不得不护送红军伤员转移到汝城县的老虎洞养伤,安置好后才依依告别。
老人许明光说:“大队红军到我们这里时,天快黑了,每人手里拿着一把禾草,在这里过夜。晚饭时,买了大户人家一条猪杀了改善伙食,按当时市价给了户主几块银元。第二天早上,部队继续向乐昌挺进,卢屋村对面河背村的坪里,好多人在听一位红军将领站在台子上演讲:”共产党是为人民的,红军是打土豪分田地的,是穷人自己的队伍,不会要老百姓的东西……‘“这些回忆场景,在当地村民心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代代相传。